肖文秋,黃海蕓,李仲均,黃素然(.廣東省東莞衛生學校,廣東東莞5386;.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東莞人民醫院,廣東東莞53059)
?
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肖文秋1,黃海蕓1,李仲均2,黃素然2
(1.廣東省東莞衛生學校,廣東東莞523186;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東莞人民醫院,廣東東莞523059)
摘要:目的探討在老年腹股溝疝治療中,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應用效果。方法以80例老年腹股溝疝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接受腹腔鏡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腔鏡組及接受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開放組,每組40例。對比兩組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結果開放組手術時間及住院費用明顯低于腹腔鏡組(P〈0.05),而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此外,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結論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的治療中各有優勢,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應用。
關鍵詞:老年;腹股溝疝;腹腔鏡疝修補術;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
注:本文系廣東省教育廳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JDB067);東莞市科技計劃醫療衛生類科研一般項目資助(2014105101261、201210515 000601);東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課題(2015GH198)
腹股溝疝為老年患者最常見的外科疾病之一,本病發生后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局部組織壞死或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手術為目前臨床公認的治療本病最為有效的方法,傳統單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及腹腔鏡疝修補術在本病的治療中均有較為理想的效果[2~4]。為找到老年腹股溝疝最有效的手術方案,本研究將我院近年來應用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
以80例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就診,且符合本研究入選及排除標準的老年腹股溝疝患者作為觀察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腹腔鏡組及開放組,每組40例。腹腔鏡組:男36例,女4例;年齡60~77歲,平均(69.21±7.89)歲;腹股溝斜疝38例,腹股溝直疝2例;單側33例,雙側7例。開放組:男35例,女5例;年齡61~76歲,平均(69.57±7.22)歲;腹股溝斜疝37例,腹股溝直疝3例;單側35例,雙側5例。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疝類型,未見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入選標準:(1)符合腹股溝疝臨床診斷標準[5];(2)同意接受手術治療;(3)年齡≥60歲;(4)簽署本研究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存在手術禁忌證者;(2)合并其他外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者;(3)有腹股溝疝病史,且已行手術治療者;(4)意識障礙者。
1.2手術方法
腹腔鏡組:接受腹腔鏡疝修補術,患者于全麻下進行手術,在臍下緣建觀察孔,臍水平旁5 mm左右各建一處操作孔,充分觀察腹腔內情況后,逐層分離腹膜組織,暴露疝囊。分離疝囊及精索,拉出疝囊,仔細游離周圍組織,將疝修補片置于腹膜外間隙,遮蓋手術區域。認真清洗手術區域,消除氣腹,關閉手術切口。開放組:接受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同樣于全麻下手術,手術切口選擇腹股溝斜切口,完成疝囊剝離后進行高位結扎,游離精索,于疝環下填充網塞,并縫合固定。完成操作后,將疝修補片置于腹膜外間隙,遮蓋疝手術區域。清洗手術區域,關閉手術切口。
1.3觀察指標
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疼痛持續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住院期間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以t檢驗進行計量資料統計分析,以卡方檢驗進行計數資料統計分析。P〈0.05時,差異有顯著性。
2.1兩組手術情況對比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分析(±s)

表1 兩組手術情況對比分析(±s)
組別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住院費用(元)術后疼痛持續時間(d)86.16±11.51 51.92±10.56 13.863 0.000腹腔鏡組(n=40)開放組(n=40)t值P值29.15±12.66 57.26±11.61 -10.349 0.000 1.15±0.16 2.36±0.22 -28.131 0.000 4.16±2.29 7.16±2.79 -5.256 0.000 8 039.15±552.51 3 917.69±366.26 39.322 0.000
開放組手術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腹腔鏡組(P〈0.05),而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
2.2兩組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分析[n(%)]
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0.0%,開放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7.5%,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
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均為老年腹股溝疝較為常用的手術方法。其中,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為傳統手術方式,同時也被美國醫師學會確定為治療本病的“金標準”[6],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有著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7,8]。腹腔鏡疝修補術為隨著腔鏡診療技術的發展出現的新型手術方法,其相對于傳統手術方法,具有微創、術后恢復快的優點,在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中,同樣有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9,10]。
研究顯示,開放組手術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腹腔鏡組(P〈0.05),而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此外,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開放組(P〈0.05)。可見,兩種手術方式在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中各有優、缺點。雖然屬于微創治療技術的腹腔鏡疝修補術具有損傷較小、術后易恢復的特點,適用于身體條件較差的老年患者,但其存在手術時間長、住院費用高的缺點,使得部分經濟條件較差的患者往往無法承擔,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手術的應用。
綜上所述,腹腔鏡疝修補術及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在老年腹股溝疝的治療中各有優勢,均適合老年腹股溝疝的臨床治療,因此,臨床上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具體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
參考文獻:
[1]唐健雄.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的規范化問題[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1,26(2):89-90.
[2]劉秀珍,楊鷗,吳楠,等.腹股溝疝手術患兒全身麻醉后蘇醒期躁動危險因素的回顧性研究[J].中國醫刊,2015,13(5):81-83.
[3]陳艷麗.臨床護理路徑在腹股溝疝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0):2198-2200.
[4]海杰.86例腹股溝疝患者不同手術治療方式的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醫生,2013,41(10):41-42.
[5]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診療指南(2012年版)[J].中華外科雜志,2013,51(1):4-6.
[6]王立剛.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急性嵌頓性腹股溝疝43例臨床分析[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7,9(5):657-658.
[7]于華杰,滕安寶,查曉光,等.3種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比較[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4,5(2):267-270.
[8]江雪峰.腹腔鏡疝修補術與開放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臨床比較[J].吉林醫學,2014,31(23):5185.
[9]畢曉晨,周偉.開放與腹腔鏡完全腹膜外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797-798.
[10]周琳,周畢軍.腹膜外腹腔鏡疝修補術與傳統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療效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7):1682-1683.
中圖分類號:R65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