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嬋
摘要:現代社會,網絡訂餐成為社會趨勢。近幾年來食品安全問題不斷出現,食品安全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16年3月15日的“3·15”晚會,警惕我們網絡訂餐同樣存在食品安全問題。而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歸其根本源于政府的監管。
關鍵詞: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政府監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在我們的身邊到處存在著多種網絡訂餐的途徑。近幾年發生的“瘦肉精”、“地溝油”等事件,使得食品安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在2016年“3·15”晚會的報道,向我們揭示網絡訂餐同樣存在著食品安全問題。本文結合政府管理的相關內容,深度探究政府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中的監管。
一、分析網絡訂餐中食品安全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訂餐食品來源、加工、包裝、運送等環節衛生不合格
據了解許多餐飲單位的銷售量每天達幾百份以上。如此大的訂餐量,在人手缺乏的情況下,有些餐飲單位通過提前準備好的凍菜,直接進行加熱、包裝、配送。同時,許多餐飲單位為了節約成本,往往會選擇質量較差的食材和塑料餐盒,而對于凍菜的來源和質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等,我們并不得知。在食品加工上,有些餐飲單位直接露天進行食品加工,用于食品加工的工具隨意擺放,食品加工的環境惡劣。
在從事食品加工的人員方面,我國對食品從業人員衛生要求中指出:從業人員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的規定,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必要時接受臨時檢查。新參加或者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應經健康檢查,取得健康合格證明后方可參加工作。一些網站里的餐飲單位工作人員及送餐人員沒有健康合格證明,有合格證明的也未在網上進行顯示。在食品運輸方面,許多送餐人員送餐每天都是用外包裝并不整潔的運輸箱來裝食品,運輸箱里面的衛生情況和運輸箱是否每天進行清洗等,我們并不得知。
(二)網上店鋪與實際店鋪相差巨大,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在一些網站服務平臺上,許多餐廳在網上顯示店面寬敞明亮,菜品豐富。但實際的餐飲與網絡服務平臺顯示的相差甚遠。實際的餐廳并不是網絡上顯示的名稱和地址,實際餐廳空間狹小,環境惡劣,餐廳墻壁到處是油漬,店里的餐具雜、亂、臟,與網上顯示的干凈、整潔,完全不符。在我國餐飲服務許可制度中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法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并將餐飲服務許可證在就餐場所醒目位置懸掛或者擺放。許多餐飲單位并沒有按要求將餐飲許可證放在醒目的位置,也未在網絡服務平臺上顯示營業執照。這嚴重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
同時,在服務平臺上的餐飲單位多數沒有營業執照。在某網站中擁有著五個店鋪經營權的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中顯示,公司名稱為上海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經營范圍中有兩項涉及食品內容,酒店管理(除酒店經營、除食品生產經營),批發非實物方式:預包裝食品(不含熟食鹵味、冷凍冷藏)。同時,在食品流通許可證復印件中顯示,公司經營范圍是:預包裝食品(不含熟食鹵味、冷凍冷藏)。在記者查詢北京食藥局公開系統時,未查到這家企業的餐飲服務許可申請登記。
(三)網絡訂餐服務平臺管理未遵守法律,政府監管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北京市通州區在2015年對無證無照餐飲單位進行了多次集中整治,共關停了1281戶無證或衛生不達標小餐飲單位。在北京通州區的三元路,曾經聚集了許多家的小餐館,在有些門面上當初懸掛牌匾的位置,痕跡依然很清晰。政府在對餐飲單位進行監管時,沒有有根本上解決無證無照餐飲單位的問題,導致無證無照餐飲單位改頭換面繼續經營。
二、結合政府監管分析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的原因
(一)政府缺乏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
我國當前已形成國家、有關部委和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和頒布的比較有體系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如我國當前實行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有《食品衛生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我國從整體上看關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數量多,但相比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形勢的變化速度,關于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跟不上現實的需求。我國關于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制的法律條文有《食品衛生法》第六十條、第一百二十二條和第一百三十條。相對于現實餐飲單位管理的法律,關于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法律是缺乏的。
(二)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不完善,食品安全疏于監管
在2004年9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決定》,明確指出食品安全‘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行監管。即工商部門、質檢部門、衛生部門等分開負責食品安全的不同環節。食品安全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每個環節彼此相聯系。而這種分工無法確保食品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可以很好的銜接上,易導致職責不清晰,責任不明確等問題,導致每個部門無法具體了解每個食品安全環節的情況來采取針對性的政策。且我國工商機構等部門人數有限,對市場管理的能力有限,而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理比現實的食品安全管理難度系數更大,各部門分管容易產生推卸責任、工作推諉的現象。
(三)食品安全存在信息不對稱,網絡經營者和餐飲單位銷售者為利益所驅使
在網絡服務平臺中,網絡服務平臺的經營者和餐飲單位食品銷售者對于食品相關的信息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他們可以利用所擁有的信息優勢來進行食品銷售等,以達到盈利的目的。而消費者因為條件的限制對食品安全的了解有限。在信息不對稱的過程中,網絡服務平臺經營者和食品銷售者為追逐自身利益,棄消費者的利益而不顧,忽視對食品的質量標準、法律法規。
(四)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缺乏安全意識
消費者在網絡訂餐時不能像在實體店那般進行選餐,不能看到店鋪的實際情況,不能了解店鋪對食品進行加工等是否安全。消費者進行網絡訂餐只能根據網上顯示的訂餐排行榜,及平時吃的口感和網站顯示的菜色菜品等進行訂餐,在訂餐的時候沒有考慮到食品的安全衛生問題。目前眾多網絡訂餐平臺在中國的許多城市遍及,消費者在意識上認為服務平臺上的餐飲單位食品是安全、衛生的。消費者對于網絡餐飲單位營業需要像實體店一樣有營業執照,需要取得餐飲服務許可證的法律知識了解較少。
(五)包括公民、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社會監管力量未充分發揮作用
政府對食品等管理的能力有限,為了食品安全以及公民的權利得到保護,需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管理作用。公民、新聞媒體、社會組織在社會的正常運轉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的過程中,公民因為維權意識較低、信息了解有限以及某些條件的限制,使得公民不能充分發揮社會監管的作用。新聞媒體和社會組織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方面,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認知和關注不夠,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監督作用也未很好的發揮。
三、結合政府監管相關內容提出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管理的對策
(一)完善我國食品安全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
從今年的“3·15”晚會報道的網絡訂餐食品安全衛生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已不能適應快速發展地網絡訂餐形勢。面對網絡訂餐的虛擬性,我國目前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建設還不夠成熟。因此,應該不斷地完善現行的法律法規,規范網絡訂餐服務平臺中食品的標準和質量,保證網絡餐飲單位的正規性和合法性,確保網絡訂餐的每一個環節都與實體餐飲單位一樣的安全、衛生。
(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監管作用
政府應從我國當前的食品監管機制出發,完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充分發揮政府的監管作用。首先,應該更加明確工商部門、質檢部門、衛生部門等各監管部門的職責;其次,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確保行動有秩序、有人負責,確保網絡訂餐管理銜接恰當;最后,對于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管理,各部門應根據本部門的職責進行相對應的網絡訂餐食品的監管工作,確保網絡訂餐的每一個環節都合法、安全。
(三)加大對網絡訂餐服務平臺的監督力度和網絡餐飲單位食品安全監管力度
對于網絡訂餐服務平臺,政府在日常中要加大對服務平臺的監督檢查,嚴格處理非法經營的行為。同時,要求服務平臺將網上餐飲單位按法律要求進行信息公布,并引導網絡訂餐服務平臺建立信用制度建設,提高網絡訂餐平臺的社會責任意識。
對于餐飲單位的監管,短期內想徹底清理無證無照的小餐飲單位是有難度的。同時小餐飲單位還是許多人的就業途徑,是部分消費者的消費的場所。在加大力度對網絡上經營的小餐飲單位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過程中,應了解實情,從根本上分析餐飲單位經營者的需求,建立長期的網絡訂餐餐飲單位的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引導和幫助網絡訂餐餐飲單位進行合法合規、安全衛生的食品生產經營。
(四)提高人民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法律意識,擴大群眾對食品安全的知情權
人民是社會生活的主體,消費者對食品安全信息的知情權有法律上的保護,消費者有權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進行了解以及自身權利的維護。政府作為社會管理者,要積極維護公民的利益,努力提高公民關于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法律意識,可通過微信、微博、QQ等多種途徑進行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法律知識宣傳。同時,開通政府與民眾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溝通平臺,不斷地完善政府對網上餐飲單位監管的相關信息公布,不斷擴大公民對網絡訂餐食品安全的知情權。
(五)提供監督途徑和法律保護,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
在我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是社會能正常運行的主體。在政府監管有限的環境下,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政府要提高公民的網絡訂餐食品安全意識,更要培養公民參與社會監管的意識。擴寬公民參與社會監管的途徑,保證公民參與社會監管有法律制度的保護,切實保證公民的社會監管作用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其他社會組織是社會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該為新聞媒體和其他社會組織開辟途徑,為其進行社會監管提供更多的便利,使全社會的監督力量得以充分發揮。(作者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寧.張慶.透視中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12
[2]中國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號)第十二屆全國人大會議
[3]梁艷霞.網絡治理理論視角下食品安全監管問題研究[D].汕頭大學,2006,5
[4]羅文.公共治理視角下我國食品安全治理問題研究——以乳制品行業為例[D].江西財經大學,2014,6
[5]溫宇昕.經濟法視角下大學生網絡訂餐食品安全問題思考[J].智富時代,2014,10
[6]鄒子奇.公共管理視覺下食品安全監管分析[D].內蒙古大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