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萌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而目前我國的金融體制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導,大銀行壟斷現象更加劇了融資難度。中小企業和銀行之間也存在著相比大型商業銀行更多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這意味著會有更高的交易成本。本文筆者試圖從村鎮銀行這一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立足,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與村鎮銀行的發展對接,探究村鎮銀行較大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優勢,并試圖探索出一條共贏之路,以實現中小企業和村鎮銀行的協同發展。
關鍵詞:村鎮銀行;中小企業;合作
一、 引言
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的重要力量,尤其在發展地方經濟和解決就業問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中小企業受限于規模較小,資信偏差,在內源融資不足的情況下,外源融資獲取也很困難。而村鎮銀行由于自身流動性的原因,無法在短時間滿足大企業大額的資金需求,故無法與大型商業銀行抗衡。結合自身地域、行業、組織模式等優勢,村鎮銀行將目光鎖定中小企業,并與之保持親近關系,在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發展。
隨著村鎮銀行自身獨特優勢的凸顯,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望得到適當緩解。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村鎮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支持的優勢分析,以及不斷完善中小企業和村鎮銀行之間的合作對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我國村鎮銀行發展歷程及現狀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長期處于壟斷狀態,競爭不充分,服務水平低下,中小企業和農民貸款難的問題一直以來得不到明顯改善。針對這一現狀并借鑒國際經驗,2006年12月20日,全國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 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在湖北、四川、吉林等六個省(區)的農村地區設立村鎮銀行試點,全國的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從此正式啟動。2007年,首家村鎮銀行落地后,各地村鎮銀行迅速發展。截至2010年6月末,可獲得數據的192家村鎮銀行總資產規模為621.54億元,凈利潤總額為2.77億元。2013年《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強調,村鎮銀行要向中小企業傾斜金融資源,為中小企業開辟了一條綠色融資通道。截至2015年6月,銀監會統計的數據顯示,已批準開業的村鎮銀行達1203家,資產總額達8485億元,行業凈利潤總額為59.2億元。
在村鎮銀行總體規模及實力發展的同時,其中小企業貸款業務也是日漸完善。經歷了這幾年的發展,根據銀監會數據可得,村鎮銀行的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發展較為迅猛:2011 年末,實現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631.5 億元,占總貸款余額的 48%;2012 年末,實現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841 億元,占總貸款余額的 47%;2013 年末,實現中小企業貸款余額 1598 億元,占總貸款余額的 50%。不難看出,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發展速度很快,并且使得農村地區的金融覆蓋率得以較大的提升,為當地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相關數據和實踐也說明,村鎮銀行的迅猛發展勢必成為農村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 村鎮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的優勢分析
(一)不能靠大型商業銀行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1、從銀行角度而言,大銀行由于歷史性原因,與國有大企業的固然著存在聯系,對中小企業存在規模所有制方面的歧視。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以“大城市、大行業、大企業”為市場定位,尤其是國有獨資商業銀行普遍實行授權授信制度,強化總行一級法人制度,上收基層行的授信權限等,客觀上也阻礙了向中小企業放款。另外,由于中小企業具有高風險、高頻率、高成本、低需求的特性,導致大中型金融機構難以通過為當地中小企業提供服務而盈利,因此,大銀行固然會提高中小企業貸款門檻。
2、從中小企業自身而言,由于規模小,存在經營不確定的風險,可用于抵押的固定資產相對大型企業較少,以及會計制度透明度差等問題,中小企業能夠提供給銀行的貸款信息對大部分是“軟信息”,因此大型商業銀行難以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前景做出準確判斷,信息不對稱的加劇導致中小企業貸款需求難以得到有效解決。
(二)村鎮銀行向中小企業提供融資的優勢
1、組織模式創新優勢
村鎮銀行屬于單一制銀行,相對于大銀行而言是真正意義上的“小銀行”。村鎮銀行雖然規模小,卻是獨立法人,屬于一級法人機構,顯然區別于商業銀行的分支機構。這種單一制有利于自由競爭環境的形成,從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中小企業融資的服務水平和質量。
2、地域“軟信息”優勢
村鎮銀行具有顯著的地域性特征,有較強的地緣性優勢,其工作人員大多來自周邊的社區,與當地的企業、個人有著緊密的聯系,從而可充分并且低成本掌握地方上的軟信息存量,避免了信息不對稱帶來過高的信息搜集成本。并且對于村鎮銀行的信貸經理而言,信息的獲取過程往往與其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即信貸經理與他人在平常的交流和溝通中便能有效獲得潛在借款人的信用水平及經營能力等軟信息。利用村鎮銀行的這一優勢,中小企業在與村鎮銀行合作時,會獲得更加優惠的利率、借款以及其他金融產品。
3、產品多樣化優勢
在產品方面,村鎮銀行一般采取小額貸款主動營銷策略,針對中小企業對短期性流動資金的需求,推出中小企業喜聞樂見的產品,正當迎合中小企業融資的特點,給予中小企業適當的資金支撐。例如江蘇省恩施村鎮銀行根據當地中小企業經營特點,有針對性地推出了最高額可循環經營性貸款、商業性擔保公司擔保貸款、存貨質押貸款等信貸產品。
鑒于村鎮銀行較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所在,中小企業融資困境也有望得到緩解,與此同時,村鎮銀行也獲得了長期較為穩定的合作伙伴。因此,中小企業與村鎮銀行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注定是雙贏之舉。
四、 加強村鎮銀行與中小企業合作的路徑選擇
鑒于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必然不能操之過急,也絕非一臂之力。加強村鎮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合作,一方面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村鎮銀行自身發展,從而達到共贏局面。
(一) 村鎮銀行要加快自身建設,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1、擴展融資渠道,擴大資金來源
村鎮銀行應積極采取“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努力探索各種吸收存款的新方法,從而保證企業存款、儲蓄存款穩定增長,為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奠定良好的資金基礎。
2、優化貸款結構,靈活服務方式
村鎮銀行要實施“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戰略方針,因地制宜地拓寬貸款業務品種,強化市場方面的營銷力度。由于中小企業貸款質量、品種和期限都會對銀行資產流動性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銀行要針對中小企業信貸需求特點,為其定制特殊的貸款方式和還款方式。
在服務方式上,要堅持“靈活多樣”原則。村鎮銀行可以充分利用業務量小、靈活性好的特點,在業務經營中靈活處理,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中小企業。
3、加強信用風險管理
就村鎮銀行內部而言,必須研究并建立一種科學系統的中小企業信用評估體系,使得相關人員易于掌握并高效決策。再次,可以采取集團化經營,使業務多元化,統一管理,從而有效分散風險。
(二) 中小企業應提高自身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在獲得村鎮銀行給予的資金支持的同時,也要不斷營銷自己,完善自己,以實現銀企雙方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局面的實現。
1、強化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中小企業要根據資金、技術、商品等方面的不同,完善分工方式,確定產品的市場定位,及時調整產品結構,不斷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
2、大力加強信用文化建設
信用文化建設在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加強中小企業信用意識的培養,在企業內期實施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企業家的信用品質。要積極引進和培養信用評級專業人才,并建立完善的財務會計制度,加強財務管理。中小企業務必要做到信守合同,依法納稅,有困難時與銀行協商解決,從而建立良好的銀企關系,為企業融資創造優越條件。
(三)實施差異化監管制度,改善融資環境
村鎮銀行可以科學有效地簡化監督手段,從而降低村鎮銀行的監管成本。要繼續實施差異化的資本充足率和存貸比監管政策,適度降低對村鎮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和存貸比要求;繼續實施差異化的存款準備金率政策,適度降低對中小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要求。在差異化更加自由的條件下,村鎮銀行有條件更加自由地制定自身的貸款政策,滿足當地中小企業的需求,也有利于達到一個共贏的局面。
五、 研究小結
綜上所述,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典型代表和現代銀行業的有效補充,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定位優勢顯著,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定會發揮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因此中小企業向村鎮銀行尋求融資支持定會是明智之舉。就資金供給方而言,村鎮銀行擴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可以發揮自身的地緣、信息、組織模式等優勢,從而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規模;就資金需求方而言,中小企業可以獲得較低的融資成本和多樣化的融資產品,從而獲得穩定的資金來源。
然而在經濟發展的激流中,中小企業在利用村鎮銀行的特殊優勢吸納資金的同時,要不斷完善自身信用、管理、組織、監督等機制建設,從而實現與村鎮銀行的良好對接。與此同時,政府也要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對村鎮銀行實行差異化監管和鼓勵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堅強的后盾。(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