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晗幽
摘要: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統計工作為高職院校的發展規劃及教育評估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重要方法。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統計年報制度的基本評價、存在的具體問題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高職院校統計年報工作的對策建議,以期望統計年報工作更好地為高職院?,F代化管理服務。
關鍵詞:高職院校;統計年報;基本評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0;C8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2
一、高職院校年報統計工作基本評價
1.統計工作發揮的重要作用日益明顯
教育部門的不少工作決策都要參考高職院校提供的統計資料。例如,年報統計涉及到專任教師和外聘教師的數量,通過教育部的生師比1:18的要求,可以看出本校教師數量是否達標。此外教職工系列表格中對專任教師、外聘教師、輔導員、行政人員等結構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人員配置情況。教師系列表格中又對教師的年齡、職稱、學歷學位等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
2.高等教育統計年報為高職院校發展提供依據
高職院校想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離不開高校統計的指導。因為高校統計具有信息面涵蓋廣、綜合性高這兩個特點。能夠非常全面的了解自己學校的優勢所在,也能夠從中發現存在的問題,深化教學管理和改革,提高辦學質量,實現各方面資源合理配置。除此之外,各高職院校還能將彼此的統計信息加以橫向對比,尋找自身與杰出院校的差距并參考、學習對方的成功經驗。最后統計報表可為各職能部門提供信息服務,如各職能部門進行的其他各類數據統計,例如資料匯編、教學評估、統計匯編、統計年鑒等都可參照高校統計里面的數據。同時也可為學校領導做重大決策的參考出謀劃策。
二、高職院校年報統計工作存在問題
1.統計指標體系不適應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
近10年來,我國各高校都是參照教育部2004年2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指標(試行)》,期間未做過調整?;巨k學指標中,綜合性院校的圖書要求是80冊/生,限制招生的標準是45冊/生,這個標準僅僅是從圖書的數量上進行考核,對圖書的動態淘汰以及含金量并沒有具體的要求。近幾年高職院校都在迅速的發展壯大。以我校為例,2012年的在校生數是4658人,圖書館藏書39.1萬冊,2014年在校生數5800人,圖書館藏書44.6萬冊,人均冊數是76冊,還未達到標準,2015年在校生數已經到了6104,按照要求圖書冊數必須在49萬冊以上才能達標,這意味著在一年內需要購置5萬冊的圖書,學校面臨很大的壓力。此外藏書存在含金量不高的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生均進書量不低于兩本,容易出現只注重數量不關注質量,并且也不能及時淘汰老舊的書籍,因此不能光從數量上進行考核還應該從書的含金量上進行比較。
2.統計人員業務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高職院校的年報統計工作具備一定的業務性且每年都要開展,可是部分院校因各種緣由導致師資隊伍不夠穩定,離職人員與新入職人員又未能較好地交接工作,后者業務不熟練嚴重影響統計工作的順利推進。年報統計涉及較大的工作量,同時還具有一定的專業難度,另外兼職統計員的流動性大造成各部門難以協調,而且大多忙于其他行政事務導致統計數據歸口管理制度難以形成。最后,兼職統計人員對統計的認識也不夠深刻,工作也缺乏主動性。
3.統計報表數據缺乏準確性
高校作為統計的基層單位,一個數據的不準確和不真實都會影響到一個學校,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省的數據質量,會給學校的領導以及市、省教育部門的領導做重要決策造成失誤。高校統計報表涉及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廣泛,需要人事處、學生處、教務處、后勤處、招生就業處、財務處、成教學院等部門進行配合,方方面面的數據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張表格中也需要分成不同的部門進行填報。因此,想要搞準數據,僅僅依靠統計專員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必須各部門協調來完成這項工作。但是很多部門為了省時省力,并沒有對數據進行細致的計算和核查,有時候只給出一個大概或者是估算。
三、高職院校年報統計工作對策建議
1.調整統計指標,與時俱進
統計指標必須與高校的發展水平相一致。例如生均圖書這項指標,由于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圖書和期刊已經成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的載體,雖然報表中也有這項指標的統計,但是并沒有計入生均辦學指標的測算,這樣嚴重阻礙了學校與時俱進的發展。為了盲目的完成指標而購買一些并不符合要求的圖書去充數。所以建議將電子圖書也計算入辦學指標的測算。此外現在計算機已經非常的普及,但是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的臺數仍然停留在8臺,高職院校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主,加強軟件的建設才符合發展的規律,因此調整統計指標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某些重點的指標例如生均圖書、教師學歷、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等可以與時俱進的進行科學的調整?,F學校面臨著好幾個數據統計的任務,另外一個是高等院校的數據采集平臺,但是某些指標的設定和要求不同,可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一些數據就可動態反應出一個學校的變化,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2.組建專業化的高素質隊伍,合理用人
可從如下幾方面入手:第一,設定嚴格的選任標準。作為統計工作的實際操作者,統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與統計質量息息相關,選擇對教學業務熟練且經驗豐富的統計人員,最好有三年及以上的統計工作經歷。這樣才能夠更高層次的理解統計工作的內涵;第二,加強對統計人員的培訓,提升其業務技能,擴充其專業知識儲備,把握 “三結合”原則,分別是:首先集中培訓與常規教育結合;每年開完統計布置會后,統計專員可在校內開一次布置會,將今年統計上的變化進行傳達,也可對各部門新的統計員進行培訓和答疑。其次下基層實地調研與指導下層業務結合;統計專員需前往各部門核實上報的數據,并指導部門專員與去年的數據進行比較。最后業務知識與實踐技能結合。統計專員需要告知兼職統計員表格中行與行的關系以及表間關系,以便填表后審核。第三是科學合理用人。確保各部門統計兼職人員的穩定性,以確保對歷年來的統計數據的了解。因此,各高職院校在為之挑選工作人員時都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在盡量年輕并高學歷的基礎上,既要熟諳學院業務,又要熟練操作計算機,還要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與責任意識,據此組建出一支實力雄厚的統計干部隊伍。
3.提高信息化建設,優化流程
各高職院校都應當在已有統計設備的基礎上組建網絡管理平臺,將校內各種現實關系都轉移到數據平臺,各部門間建立暢通的信息渠道,實現所有數據的實時無縫對接,在減少工作量之余保證各數據不會受人員變動影響,隨時都能及時傳達,數據資源得到高效利用。此外建立二級管理和信息化建設,為了確保數據的有效性,要重視原始資料的歸檔和保存工作。優化流程上,以我校為例,每年的統計工作開展之初,都會成立一個專門的小組,分管的領導為組長,辦公室主任為副組長,中層領導為成員,由中層領導落實該部門的兼職統計人員,數據上報時都需要由中層領導簽字后再上報辦公室,這樣可以加強責任實施。辦公室的專職統計人員做好報表后經辦公室主任把關后,校領導一一簽字確認后再上報到教育廳。
最后,統計年報工作最終目的是為領導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工作中,要引導統計人員學會使用數據庫,從而對統計數據進行深度分析,查找問題,探索規律,為領導提供可以借鑒的重要信息,使其更好的為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參考文獻:
[1]吳秀娟.高等教育統計在高職院校管理中的應用[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1).
[2]李鳳榮.加強和完善高職院校統計工作[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第15卷第11期.
[3]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細則[Z].國家統計局,2000-06-15.
[4]劉桂榮.統計學原理[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