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婷
(華南師范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
地方戲劇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探究
——以粵劇為例
謝敏婷
(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0631)
【摘 要】青少年作為地方戲劇傳承的核心受眾之一,對地方戲劇的永續傳承發揮著關鍵作用。本文以粵劇為例,從青年觀眾和青年從業人員兩方面分析粵劇的傳承現狀,并探究其原因及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地方戲劇;市場營銷;粵劇
地域文化的差異促使了中國各地方戲劇在充分體現當地民風民俗的同時,形成千姿百態的藝術風格。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與傳統社會相適應的傳統戲劇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地方戲劇發展狀況普遍堪憂:劇團生存艱難、創作表演人才流失、觀眾斷層和市場脫節等現象紛紛出現。作為廣東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戲劇之一的粵劇,蘊含廣東地區人民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意識,體現著廣東人民的精神風貌。然而,青少年是地方戲劇傳承的主力軍,對地方戲劇的傳承發揮著重要作用。
粵劇的傳承現狀,我們可以從觀眾和粵劇從業人員兩方面進行探究。一方面,青年觀眾少,觀眾老齡化現象明顯。走進粵劇劇場,你會發現觀眾主要以中老年人為主,年輕觀眾鳳毛麟角。粵劇觀眾老年化,這已經是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終有一天這一代觀眾會逐漸老去。若沒有培育青年觀眾,未來又有誰將走進粵劇劇場呢?如今,提起粵劇,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形成一種“粵劇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但不會去欣賞”的共識,但真正愿意了解和接觸的青年卻不多。另一方面,粵劇青年人才培育力度不足,部分崗位出現斷層現象。現在,開設粵劇相關課程的院校越來越少,愿意學習粵劇相關專業的學生也逐漸減少。粵劇專業演員,特別是粵劇編劇的斷層現象已經出現。試想一下,沒有好的粵劇編劇,又哪來好的劇本,又怎么會有精彩的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呢?當然,近年來也看到了一絲希望。隨著粵劇人和政府的重視,粵劇曲藝進校園系列活動接連舉辦,讓更多青年人有了接觸粵劇的機會。
總體而言,社會各界開始重視粵劇在青少年中的傳承,但力度還不大。同時,現在的培養是自上而下的,而非自下而上,即并非青少年自發形成的熱愛。只有當青少年對粵劇具有熱情,這樣粵劇的發展才有未來。
首先,經濟全球化和改革開放使西方文化不斷涌入中國,適應于傳統社會的地方戲劇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木偶劇、歌劇等西方戲劇和各種新興娛樂方式流入中國,使人們的娛樂不再那么單調,看戲已不再是人們的第一選擇。其次,粵劇沒有廣泛彰顯自身的魅力。雖然,近年來各粵劇團逐漸開展粵劇進校園活動,開設粵劇培訓班等。但這些活動以粵劇表演為主且題材較老舊。這與大部分年輕人的興趣并不相符,導致越來越少有年輕人愿意進入粵劇劇院欣賞一出完整的粵劇,從而無法親身感受到粵劇表演的震撼。因此,粵劇只有與時代相結合,在保留自身特征的同時,更多地結合當代青年人的需求,這樣才能在青年人中推廣開來。然而,相比于十年前,培養粵劇人才的院校越來越少且招生人數也在逐年減少,這導致了青年粵劇從業者的欠缺。其次,隨著生活質量和物質水平的提高,愿意刻苦練功,努力學習粵劇的學生也不多,畢業后愿意從事粵劇相關工作的學生就更少了。這些因素都導致了粵劇在青少年中的傳承情況并不樂觀。
(一)推進粵劇進校園等宣傳活動,增加青少年接觸粵劇機會。現在的粵劇推廣活動主要是政府或者粵劇團主導的,即“從上而下”,而非“從下而上”。然而,粵劇的推廣應該由“從上而下”向“從下而上”轉變,應該多鼓勵學校建設戲曲社團和興趣小組,鼓勵中小學與本地戲曲藝術表演團體合作開展校園戲曲普及活動。同時,政府應多鼓勵、扶持私人劇團開展活動,增加群眾性演出。這樣,既能為粵劇演出培養更多的觀眾基礎,也能培養出一批業余的粵劇人才。同時,這些人才較普通人更具備粵劇方面的知識,是粵劇專業人才培養的可行人選。
(二)創新粵劇劇本及粵劇產品,適應時代的變遷。粵劇無法在青年人中推廣的一個關鍵原因是,部分粵劇演出和粵劇產品并不符合青年人的口味。粵劇在年輕人中形成了枯燥乏味的印象,久而久之就失去了接觸粵劇和觀賞粵劇演出的興趣。因此,粵劇想要培育更多的青年觀眾,就需要適應時代的變遷,多創新。推出創新的粵劇產品如粵劇網游、粵劇電視劇、粵劇動畫等。在題材方面,應多貼近時代生活,這樣才能更受當代青年人的歡迎。
(三)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全方位培養粵劇人才。粵劇人才,特別是編劇人才缺少,已成共識。要想粵劇更好地在青少年中得到傳承,政府和粵劇院校就需要下功夫。政府方面應該多出臺政策多鼓勵粵劇院校的發展,提供資金和社會資源的支持。而粵劇院校則應該履行好學校培養人才的職責,多開設不同的粵劇相關專業,兼顧粵劇表演中各個崗位的人才培養,實現人才的均衡,為粵劇發展輸送優秀的專業人才。同時,要完善粵劇人才培養機制和就業保障機制,促進更多的青年人愿意從事粵劇相關的職業。
參考文獻:
[1]潘博成,王珊,鄧正恒,楊秀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青少年中傳承模式的研究——以肇慶端硯為例[J].商業文化,2011(09).
[2]高翔.川劇在中小學校的傳承模式及其保障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4.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5-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