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秋玲+莫海克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目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內動力(如共情、思維、起飛),可使教育與心理達到有機融合。
關鍵詞: 內動力開發 教育 心理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具有很強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課堂教學中積極開發內動力,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抽象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實現教育與心理共長,是當前每一位中學數學教師所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巧借共情開啟學生的心靈
共情是指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設身處地體驗求助者的情感和不良情緒。利用共情進入求助者的認知世界,將心比心,把自己的體驗和情感傳達給求助者,從而幫助求助者從不良情緒中走出來,促進雙方良好關系的建立。如趙某某剛上高一,在舞蹈方面頗有天賦,家里也支持她往藝術特長方面發展,但數學基礎比較薄弱,甚至出現對學數學嚴重排斥的傾向。因此,我巧用共情,通過以下三步鼓勵并促進趙某某自我表達,從而更深入、全面、準確地認識自我,學會接納自己。
1.首先表揚了她主動邁出了求教的第一步,同時站在學生角度剖析學習數學的艱難及有可能獲得的心理成就感,置身于趙某某目前的處境,體驗她的內心世界,交流學習數學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很快獲得她的信任。
2.轉變她舊的思維模式,引導她面對某個問題結果時,腦海中浮現的是“下一次怎樣怎樣做”,而不是產生“要是我怎樣怎樣,就會怎樣怎樣”的思考方式,進行積極思考,盡快邁出行動的步伐。
3.激發她正確對待自己,將目前的處境看做是“暫時”的,我的數學知識點某些暫時記不起來,計算能力暫時跟不上,我已經開始努力,有那么一天就可能跟上其他同學的步伐。然后我給了趙某某一份初中知識點的提綱,要求她不管通過什么方式方法,找齊所有內容,能夠記多少就記多少,自我判斷完成任務了再來找我。
總之,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借用共情技術滋潤學生心田,認真理清好“主體”與“主導”的關系,轉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愛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二、發展思維水平,培養創新意識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事物之間內在聯系的認識,培養思維能力是現代學校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
1.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探索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正如宋代文學家蘇軾所說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教師要從實際出發,遵循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與要求,跳出課本中條條框框的束縛,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按不同思路探求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如不等式的證明:已知a,b,c屬于正實數,且a+b+c=1,求證.給學生設質疑點,引導學生運用直接法、間接法、換元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證明,并從中選擇出一種最簡捷的方法。這樣一題多解,讓學生從不同層面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不僅能使學生的發散思維得到鍛煉,而且能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2.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邏輯思維是指人們借于抽象的知識概念有根據、有步驟地進行分析推理、判斷形成新的思想的認識過程。邏輯思維能力是高中生學好數學的必備的能力之一。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在每節課吸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合理設計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及時發現并幫助學生克服思維中的障礙;培養學生邏輯能力。
3.創造實踐空間,促進思維發展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思維從動作開始,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蔽覀儜跀祵W學習中給學生提供寬松的動手實踐空間,讓操作學習的每一個環節都成為發展學生智能的階梯。如在學習點、線、面空間結構時,讓學生利用點、線制作成平面,探討出空間立體圖形中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這樣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積極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數學抽象知識的理解,并加以歸納與概括,領悟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質,大大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實事求是,折翅的天使重新起飛
在成才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經歷,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教育與關心,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一定影響。趙某某翻開必修一數學課本的那個表情讓我記憶猶新,落寞靈魂已經超脫在外,問她對數學什么印象,只回答一句:“我學不會數學的!”她母親認為她“學不好數學”這件事早年就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把學不好數學歸結為遺傳因素,過早地下定義給孩子種下了畏懼的種子,甚至成為敷衍學習的借口。而又為孩子樹立了過高目標,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但又無法表達自己的意愿,只能像木偶一樣被父母牽著繩子走。第一次面教之后,我就和趙母針對孩子的學習基礎和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深入溝通,經過多次交換意見,趙母能夠客觀地對待孩子的目前學習情況,逐漸接受了學習中的個體差異和特長存在,合理地對孩子提出每一步努力的目標,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打破了“學不會”預言,信心一點一點得到恢復。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倍嗄甑慕虒W實踐證明,教師在給學生創造美好的學習環境的同時,要注意喚醒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學習的需要,鼓勵學生向真、善、美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盛志軍.數學教學共情技術運用探微[J].中學數學教學,2005(04).
[2]段國麗.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08).
[3]閆春麗,趙華新.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亞太教育,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