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摘 要: 地方高校推行二級管理,應當從契合性、獨立性、雙贏性、效益性方面把握二級管理特點,從管理觀念創新、校園文化創新、教學管理制度創新和評價考核機制創新等方面加快地方高校二級管理模式創新。
關鍵詞: 地方高校 二級管理 模式創新
21世紀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同時為了更好地發展地方經濟,地方性本科院校得到迅速發展,擴大招生規模,整合優化教育資源,進行多院校的合并。例如,2015年河北科技大學唐山分校、唐山經貿學校正式并入唐山學院,由此唐山學院由原來的3個校區變成6個校區,使得管理工作量成倍增長。傳統高校集權式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合現在高校的管理模式,不同層次高校辦學理念和定位各有特點,地方高校二級管理模式不適合照搬重點高校成熟的二級管理模式,為了更好地提高管理效率,地方高校的二級管理模式的創新勢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二級管理模式的特點
高校二級管理,是高校為了更好地資源整合、優化,提高管理效率,要求二級單位根據學校的戰略目標和要求,結合自身的專業特點和優劣勢,提出適合的管理模式和發展目標[1]。高校通過二級管理模式,有效優化了教學資源,調整了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實現了權利的下放,提高了系部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了管理效率。地方高校的二級管理模式有如下特征。
1.契合性
地方高校的使命是服務地方。“服務地方”指地方高校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以地方區域經濟發展服務為目標,實現高校與地方共同發展的需要,為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服務[2]。地方高校二級管理模式要符合地方現實需求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地方高校的二級單位只有很好地理解地方經濟的發展目標,本校的戰略目標才能更好地進行自我定位,找準發展方向。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依托地方的需求,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設計、實習安排等環節,緊密地與地方政府和企業聯系,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求。使得地方發展戰略目標、學校的戰略目標和二級單位的專業培養目標一致,具有高度契合性。
2.獨立性
地方高校的二級單位承擔著所在區域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等四大職能[3]。實施二級管理模式后,使地方高校組織機構扁平化,基于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使地方高校的二級單位擁有更高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具有相對獨立利益支配和分配權,從而更好地提高二級學院的積極性。通過合理授權,給予教學管理決策權,可以制定符合各自特色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4]。通過獨立開展本單位的教學管理工作,根據本單位專業的特色,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計劃的安排及課程設置進行合理配置和調整,使人才培養方案和市場需求相結合,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5]。
3.雙贏性
教學管理和科研管理始終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的二級單位是學校的二級教學管理機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地方高校主要是教學型高校,實施二級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學水平和保證教學質量,促進科研水平提升,所以院校和各系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地方高校的二級管理模式有利于雙贏。雙贏模式體現了各二級單位發展要符合學院的總體發展規劃,各項工作要在學院的統一指導下,與各職能部門相互溝通協調、資源優化整合,各負其責,各盡其事,共同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更好地實現學校的戰略目標。
4.效益性
地方高校實施二級管理促進高校組織機構的變革,使原來垂直型的組織機構變為扁平型的組織機構,提高了管理決策的效率,縮短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實現了有效溝通,激發了員工的積極性,提高了執行力[5],同時促進了現代高校管理制度的建設。
二、地方高校二級管理模式的創新
1.管理觀念的創新
地方高校實現二級管理,院級管理部門主要進行宏觀調控,不進行圍觀干預,實現校級部門權利的重心下移,實行簡政放權,讓二級單位實現自主管理,調動其工作積極性,調動其工作的主觀能動性,有利于管理觀念創新,促進二級單位根據其系部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體現管理的時效性,從而使二級單位的專業建設、學科建設、師資建設、學生管理等方面更符合本系部的實際情況。例如,目前國外許多實行二級管理模式的高校學校層只負責關系整個學校發展的重要事務,如學校的發展戰略規劃,整體資源的分配、重大科研項目等,其他事務性管理有二級單位完成,實現了機構的精簡[5]。
2.校園文化的創新
校園文化是高校辦學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責任和使命。地方高校二級單位文化是學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高校二級單位的文化建設對人才培養、學生自身發展及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相對于校園文化,高校二級單位文化屬于亞文化,二者共生共興,而二級單位的文化的相對獨立性和自身特點,建設該文化既是傳承校園文化的需要,更是發展校園文化的需要。地方高校實施二級管理,促進了校園文化創新,使各二級院系師生共建院系文化,依據本單位固有優勢,以及長期形成的價值理念、管理模式、行為方式等長期沉淀的文化特質彰顯本二級單位的特色。
3.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
高校二級單位的教學管理是學院教學管理的主體。地方高校主要培養應用型人才,畢業后絕大多數學生是面向工作崗位的,因此地方高校學生的學習目標則以明確的專業方向和具體的就業意向為主,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6],高校二級單位教學管理屬于微觀層面的,既要面對具體教學問題,又要注重過程管理,更要收集教學信息,供師生的教學咨詢,所以二級單位的管理人員要當好師生的服務者、教學的組織者[7]。地方高校二級單位要根據本系部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制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適應培養適應地方建設人才的需要。
(1)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
地方性高校的教師教學任務中,教學工作量較大,教育以人為本,首先要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內容,設置項目負責人,并設置責任目標,設置動態的工資體系,多勞多得。同時要弱化二級單位的行政管理方式,在管理制度中增強激勵措施,發揮教學管理制度的激勵作用,營造教學管理的人文氛圍,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管理工作。其次,教學管理以人為本。就是從學生實際出發。實現從“導師”向“導生”轉變[5],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管理上都要立足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對學生培養貫穿整個過程,導師要對每位學生負責,教師根據學生需求進行服務,實現“導師”向“導生”轉變[5]。最后,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就是在教學管理中體現平等、民主的精神。在二級學單位的教學管理中要建立師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機制,開拓師生參與教學管理的渠道,從管理機制、運行方式上充分保障師生的參與權力。
(2)實施精細化教學管理
隨著二級管理不斷深入和完善,為了提高二級單位的教學管理效率,需要改變原來一種模式、一個標準和一種方式的管理體系,對二級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對教學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進行精確定位,實施精細化管理。首先,對二級單位中每個環節的管理業務流程規范清晰、有機銜接,細化管理業務流程環節中節點(崗位)職責,要求職能、職責都定位準確。其次,細化教學管理過程,對教學管理的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具體的負責人,同時減少管理環節中不必要的環節,對于復雜的管理任務要精簡,提高管理效率。
(3)建立健全二級單位的教學督導體系
為了更好地提高地方高校教師的教學水平,規范教學常規,要建立健全二級單位的教學督導體系,充分挖掘院系的潛力,拓展教學督導的廣度和深度,使教學督導在新形勢下仍可覆蓋所有專業,同時二級單位督導又可使教學督導更有針對性。教學督導內容可歸結為三個方面:首先是督教,主要是教師的教學情況的督導,其中,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其次是督學。主要是學生的學習狀況督導。最后是督管。主要是檢查和評價教學管理組織活動的實施情況和質量,提出改進教學管理工作的建議[8]。
4.二級管理評價考核機制的創新
在二級管理評價考核機制中,應遵循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結合、業績考核和過程考核相結合[9],建立相對公平公正的考核體系,以教師崗位職責為考核依據,重業績、重貢獻,客觀地考核教職工。
參考文獻:
[1]周兆農.論高校二級管理目標構建[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08(4):126-128.
[2]郭平.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的使命、功能與推動策略[J].求實,2012(1):265-268.
[3]張伏力.論高校二級學院新聞宣傳的教育功能與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3(2):171-173.
[4]葉小琴.高校二級管理中系部管理及改革探析[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3(4):171-172.
[5]陳芳.論高校二級管理模式特點及教育管理之創新[J].寧波師范學院報,2012(1):38-40.
[6]劉忠浩,屈代州,張玲,等.地方高校學生學習行為與教學滿意度[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5):77-81.
[7]王冬菊.新時期高校二級管理模式探析[J].中國高校科技,2013(3):56-57.
[8]洪維嘉.建立健全高校教學督導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與教育,2007(8):88-89.
[9]王萍.人力資本視角下的高校二級管理模式現狀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3(6):60-61.
課題編號:140246 2014年度唐山學院院級教育科學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