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
摘 要: 英美文學選讀是英語專業及英語相關專業的必修課程,旨在豐富英語學習者熟悉英語國家的人文知識,培養英語學習者的語言感知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提高英語學習者的語言和文化修養。本文通過形成性評價在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教學體系中的應用,探索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新模式。
關鍵詞: 形成性評價 英美文學課程 教學效果
一、引言
英美文學課程的學習是英語人才實現跨文化交際的重要知識儲備。學習英美文學不僅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提高英語語言的專業基礎能力,還可以幫助英語學習者掌握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學、歷史、藝術、建筑、國情和發展現狀等人文知識,拓寬視野,進一步達到交際的目的。因此,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教學的成功與否,能否實現預期課程目標就顯得尤其重要。
二、理論依據
教學評價向來被認為是高校英語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目標的實現依賴于多元的科學評價。英語課程評價不僅包括我國目前廣泛采用的、傳統的以標準化考試達到評價目的的終結性評價(summative evaluation),還包括以學生日常學習過程為評價主體,持續觀察記錄學生學習表現,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成為主動評價,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教學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
最早提出系統化教學評價的是Taylor,他在1911年出版的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中首次提到了教學評價這一概念。Taylor強調考試在教育中的意義,以此了解學生學習需要及學習程度。Taylor認為教學評價應該以教育本身為目標,體現教學活動的社會要求以達到教育目的。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evaluation)是由美國的G.F.Scriven在其1967年所著的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中提出來的。美國教育家B.S.Bloom將G.F.Scriven關于形成性評價運用于教育評價實踐,認為教學評價包含在教學目標之內,取得了顯著效果,促進現代教育評價理論的發展。一般認為,形成性評價指的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態度,學生學習策略發展等做出的評價,是基于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獲得的全面觀察和監控,是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意識和能力的過程評價,繼而通過學生反饋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學質量。B.S.Bloom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改進教學,使學生知識達到掌握程度進行的系統性評價,即為了促進學生尚未掌握的內容進行評價。”[1]
三、形成性評價在英語課程中的重要原則
形成性評價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該把握以下幾種重要原則。
1.主體性原則。形成性評價以觀察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為契機,注重評價對學生發展過程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學習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視,合理劃分評價等級,兼顧英語課程特色和學生個性。
2.激勵性原則。形成性評價注重除了評價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知識、能力、語言技能等,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情感表達和行為,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外的個人全面發展。形成性評價的激勵原則應多表現在對學生的多方面鼓勵,可以是善于發現學生優點,給予口頭的鼓勵性評價語言,也可以是書面性的,給予肯定式評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實現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
3.導向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形成性評價在英語課程中的一個重要體現是完善學生知識儲備和語言技能,培養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的文化意識、歷史意識、情感意識和合作意識,使學生了解自己在語言學習中的收獲,學會解析自己的弱項,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因此,在形成性評價中的導向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就顯得尤為重要。
四、形成性評價在英美文學課程體系中的應用
以筆者教授的教學自然班為例,按照學校教學大綱要求,英美文學選讀為必修課,共計32學時,筆者按照學校授課計劃要求,將英國和美國文學史上各個重要時期、代表作家及作家們的代表作品完全的呈現給學生。傳統英美文學選讀以教師的授課為主,在有限的學時之內完成大量的文學教材,導致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往往囫圇吞棗,不知其意。因此,筆者尋求以形成性評價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從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英美文學課程為考查課,往往以開卷形式考查文學常識、作品賞析等,或者以論文形式遞交學習成果,評價方式單一導致學生壓力不足,具體表現為課前預習不夠,課堂參與度不高,課后零思考,英美文學課程經常達不到預期的授課效果。鑒于以上問題,筆者進行了形成性評價的探索,采用全學期分值獎勵機制,學生自評占20%,學生互評占30%,教師評價占50%,采用百分制明確分數,分組討論制度,激勵學生主動學習。根據課程要求,制訂授課計劃,將每一個文學時期及其代表作家細化至每一節課,采用形成性評價準則,具體應用如下表:
筆者探索形成性評價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應用,以賦分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每一節課的計分累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能動性,學生參與度提高,小組討論氣氛熱烈,自發自覺地以文學課程中的某一個知識點切入進行小組辯論,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增厚了學生對英語國家人文知識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相互學習氛圍,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形成性評價方式對英美文學課程實現課程目標有著積極的作用,與傳統單一的終結性評價相比較,形成性評價更適應當代社會對英語語言學習者的要求,不但鍛煉了英語學習者的各種語言技能,而且提供了英語學習者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培養了全面發展的能力。
參考文獻:
[1]Bloom,B.S.Edu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M].New York:McGraw-Hill,1981.
[2]Taylor F.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M].NY:Harper and Brothers,1911.
[3]劉本固.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4]張帆.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初探[J].中國電力教育,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