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詩婷++++朱洪竹++++朱梅菊++++阮小娟
摘 要: 體育保健學是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一直以來多沿用“填鴨”式的滿堂灌輸的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但是不能很好地把二者結合運用于體育實踐。PBL教學是一種摒棄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新型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嘗試將PBL教學應用于體育保健學教學,為教學注入活力,在體育保健學教學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體育保健學PBL模式下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高校體育學院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帶來新的思路。
關鍵詞: 體育保健學 PBL教學 體育專業
一、引言
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學習理論課內容的興趣普遍淡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1]教學是美國神經學教授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開發的全新的教學模式[2],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PBL教學模式受到國內體育界的重視。體育保健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保健規律與措施的一門綜合、應用性科學[3],也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1],是高校體育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主干課程。其大多數高校一直沿用被動式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堂的講解與灌輸方式)[4],沒有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習興趣淡薄,也很難把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應用到運動實踐中。因此,如何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到體育保健學教學中,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目前PBL教學模式在體育理論和技術課的教學有一些研究,但對PBL教學模式在體育保健學課程的研究甚少,僅僅停留在把PBL模式應用于某個個案的研究,缺乏系統的廣泛的應用研究。
二、PBL教學法概述
PBL教學也叫問題導向教學,它摒棄了以教師為主體的“滿堂灌”的傳統模式。其教學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教師引導學生以問題為核心,通過學生對問題的主動探究,強化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主動學習過程[5]。在PBL教學中,問題情境法能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事物,激發并維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PBL教學法在體育保健學教學中的運用
(一)PBL教學法在體育保健學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教學開始前對授課對象先進行分組。依據性別比例和學生基礎能力,將授課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4至6人,自由組合。教學設計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為主線展開實施。教學過程中采用問題情境教學法、角度互換法、啟發式教學法等多種方法結合現實,使學生身臨其境,在逼真、互動的崗位環境中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1.問題提出與引入分析。
用教學視頻采用情景教學法重現足球運動員“雙人對足”動作時發生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情景,引出問題1:球員發生了什么傷情?
教師啟發引導:發生在什么部位?是否有傷口?傷口外周有無出血情況?運動功能喪失程度如何?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下列結論:
(1)運動員發生了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急性扭傷的運動損傷;
(2)根據損傷部位局部無傷口、出血情況,可診斷為急性閉合性損傷;
(3)運動損傷發生后局部功能未完全喪失(但膝關節屈伸功能明顯受限),根據受傷動作及痛點位置(膝關節側搬分離試驗膝關節外翻時,若膝內側疼痛,痛點在股骨內髁韌帶附著處),可判斷為軟組織損傷。
歸納知識點: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早期的主要癥狀為紅、腫、脹、痛和功能障礙[4]。關鍵在于對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的這種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早期作出診斷。
引出問題2: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的處理方法?
學生可結合前面所學的運動損傷常用處理方法,運動損傷的急救包扎與固定方法等擬出初步處理措施。
2.問題的解決。
在教師的講解下,繼續播放視頻,演示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的正確處理方法:
(1)制動:運動員停止運動,休息;
(2)冰敷:立即用冰袋置于腫脹處;
(3)加壓包扎:“8”字形固定法對膝關節加壓包扎;
(4)抬高傷肢:將患肢抬高;
(5)其他如封閉、外貼消炎止痛膏藥或外敷新傷藥和按摩等選用;
(6)邊處理邊觀察傷情,以判斷有無嚴重損傷如內側副韌帶完全斷裂的發生。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1)自己的解決方案如何?與演示動作有何不同?
(2)傷后為何要立即制動?
(3)傷后為何立即采用冰敷?
(4)為何用“8”字形包扎固定法?
(4)傷后為何要將患肢抬高?
(5)封閉、外貼消炎止痛膏藥或外敷新傷藥和按摩等處理的最佳時間?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1)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的早期處理方法:患處休息,使肌肉、韌帶處于松弛狀態、止痛、消腫、消炎等;
(2)制動可減輕疼痛、腫脹,防止傷處發生第二次損傷;
(3)冰敷可減少出血和止痛,加壓包扎和抬高患肢可有效減少出血和腫脹;
(4)外敷新傷藥和按摩等宜在傷后24—48小時后進行;按摩時先對膝部的股四頭肌和股后肌群采用輕揉、輕推、輕拍、輕揉捏等手法放松后,然后點按足三里、血海等穴,最后運拉膝關節,患者輕微活動膝關節等,有較好的效果。
歸納知識點:掌握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處理原則和方法:制動、止血、消腫、鎮痛和減輕炎癥[6]。RICE處理原則(R-休息、I-冰敷、C-加壓包扎、E-抬高傷肢)。關鍵是對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傷情進行及時處理,這對后期康復很重要。
熟練掌握技能:用角色互換法,讓授課學生分為兩人一組,一人充當傷員,另一人充當救護人員,用上述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的早期處理原則與方法對膝關節內側副韌帶扭傷進行處理,再交換角色進行操作練習,練習內容主要包括冰敷操作練習,加壓包扎操作練習和患肢抬高操作練習等。
3.小結。
對本章節PBL教學的主要內容進行總結。
4.課后總結。
對掌握本技能的學生布置如下課后思考題:①不同部位如肘關節、腕關節、踝關節、上肢等損傷后應采取何種包扎方法?②如出現嚴重損傷(韌帶斷裂、骨折等)又該如何處理等。通過反思作出總結,鞏固已學的知識技能,有利于學生課后對本專業技能的拓展與創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反饋得到啟示,不斷提高知識技能,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二)體育保健學教學開展PBL教學法的實施效果評價
2014年,我們開始在井岡山大學體育學院2012級體育教育專業《體育保健學》課程教學中開展PBL教學法實驗。為了對照,1班學生(對照班)繼續沿用傳統的授課方法,2班(實驗班)則采用PBL教學法。期末時,對學生發放了課程教學效果調查問卷,對收上來的有效問卷隨機抽取60份進行統計與分析。問卷調查結果和學生期末成績統計表見下表。
如上表所示,實驗班在PBL教學模式下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互動與溝通能力和學習興趣;對課程的喜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期末平均成績都明顯超過了傳統教學班(1班)。PBL教學在體育保健學中的教學效果明顯要好于傳統教學法。
(三)體育保健學教學應用PBL教學法需要解決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教學內容的粼選。
根據體育保健學教學現狀及PBL教學模式特點,全課程開展PBL教學有一定困難。學生在學習體育保健學后,要求掌握體育健身指導、運動醫務監督、運動性疾病的處理、運動中急救,運動損傷的簡單處理、運動按摩等專業技能。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求“教、學、做”融為一體,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操作技能。教學內容選擇應設在這些章節,以便PBL教學的實施。
2.考核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現階段大多高校體育保健學期末總評成績核算一般是結合期末閉卷考試、實驗操作考試和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考核的,缺乏PBL教學的相關考核評價體系。這些考核雖然能體現學生一定的學習能力,但欠全面。為了進一步激勵學生作為主體參與PBL教學法的實施,需改革期末總評成績構成:適當減少理論課的課時數,增設PBL教學的課時數[7]。且將每次實施PBL教學得到的課堂評價成績(包括討論發言次數、發言質量及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等)按一定比例納入期末總成績[8]。
3.缺乏配套的教材。
因PBL現代教學模式正處于探索階段,現在我們所用的體育保健學教材與PBL教學要求并不匹配,給任課教師造成一定的難度。教師需要重新粼選教學內容,對課程采用的教案也需重新組織。
4.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推廣應用PBL教學。
PBL教學盡管在國內很多高校取得一定的效果,其實踐應用研究,又多局限于醫學專業教育或成人教育領域,而在體育保健學教學中的應用卻很少見。因此,為保證體育保健學PBL教學的全面開展,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加大對PBL教學模式在資金上的投入與扶持。如完善圖書館、資料室、閱覽室、計算機網絡、數據庫的建設,為PBL教學模式提供自主學習,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信息資源環境[9]。
四、結語
體育保健學PBL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及自主思維能力大大提高,營造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學習氛圍。通過對案例問題的探討,以問題為驅動,激發學生對問題的解決產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索、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將書上的理論知識有機結合,既鞏固和加深對理論的理解,又體驗體育保健學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提高實踐操作技能。但任何一種教學模式都不可能是完美的,都有局限性,盡管傳統教學模式存在一些問題,但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合理選擇PBL教學和傳統教學,或將兩者教學模式有機整合,探尋適合我國高校體育學院專業理論課程的有效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目前急需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Dolmans D H,De Grave W,Wolfhagen I H.Problem -based learning:future challenges for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J].Med Educ,2005,39(7):732-741.
[2]于征淼,陳晶.單門課程PBL教學中出現的問題[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5,7(5):501.
[3]季瀏.體育與健康[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鄭曉霞.我國體育保健學課程開展現狀及前景展望[J].體育科技,2015,36(1):132-133,136.
[5]林銳利,劉芳.PBL教學與我國高校教學現實適用情況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1,2):98-100.
[6]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鄭學鋒.問題導向教學在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5):59.
[8]趙珅婷,白洪波.PBL教學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2):1055-1058.
[9]王沁萍,陳向偉,李軍紀.我國高等醫學教育中PBL教學模式應用的研究現狀[J].基礎醫學教育,2011(12):1071-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