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華 謝順
“通過農業專業合作社帶動幫扶,讓鄉親們及早脫貧致富,共同奔上小康路。”恩施市花枝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劉小英說。近年來,劉小英成立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與貧困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共同種植茶葉,帶動周邊地區1500多名貧困村民脫貧致富。以花枝山茶葉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一大批專業合作社,發揮帶動作用幫助貧困村民致富,已日漸成為恩施市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要路徑。
恩施市作為武陵山片區,在開展精準扶貧,確保不落一人工作中,結合市情創造性地探索出精準扶貧的“458模式”,“4”即嚴格落實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4項總體要求;“5”是指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8”即干部職工結對幫扶、專業合作社帶動幫扶、外援單位對口幫扶、市場主體結對幫扶、社會人士認領幫扶、外地商會投資幫扶、親戚鄰里互助幫扶、公益機構資助幫扶。
找準路徑
——創新模式促精準
實行精準、動態化管理,恩施市有“妙招”。為了及時掌握貧困戶的信息,讓扶貧更加精準,沐撫辦事處扶貧辦工作人員為貧困戶制作了一種二維碼名片。“只要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就可查看貧困對象的相關信息。”
駐村幫扶責任人在精準扶貧網格化信息平臺,通過手機上傳扶貧工作圖片、信息系列動態,扶貧信息一目了然。恩施市在龍鳳鎮試點率先實行精準扶貧網格化管理,實現“互聯網+”與精準扶貧對接,并在全市全面鋪開。
恩施市扶貧工作實行“掛圖作戰”,在扶貧作戰圖上點擊任何一村,即可查看該村的綜合扶貧信息,網格化平臺記錄了該村所屬鄉鎮的聯系領導及目標任務信息。在每個村的綜合扶貧信息界面上,都可以找到戰役圖、貧困戶、扶貧專干3個子目錄。
同時,還層層簽訂“軍令狀”,責任倒逼抓落實。精準考核上,進一步加大鄉鎮精準扶貧考核力度,考核比重由60%提升到70%,對市直部門考核權重由15%提升到30%。全市組成4個考核組,按季度對精準扶貧工作進行督查。
為做到精準考核,恩施市制訂貧困戶、貧困村脫貧標準及驗收辦法,積極引入第三方中介機構,對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成效進行社會評價和第三方認證,為做好精準脫貧工作提供依據。
三位一體
——多重舉措聚合力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恩施市扶貧開發辦主任吳秀忠介紹:“恩施市創新社會扶貧體制機制,出臺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精準扶貧的實施方案,建立社會扶貧‘8種模式,轄區內的國企、民營企業、專業合作社、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以贊助、捐贈、認領幫扶等形式參與扶貧,構建了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大扶貧工作格局。”
恩施市選派政治素質好、熱愛農村工作、作風扎實、責任感強的優秀干部到145個重點貧困村任第一書記,主抓精準扶貧工作,實現第一書記全覆蓋,做到精準幫扶、精準脫貧。
恩施市還與農商行簽訂小額信貸合作協議書,市政府拿出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00萬元作為擔保金,以1:10的比例撬動銀行資本放貸,啟動扶貧小額信貸。目前已累計為貧困戶和專業合作社發放貸款5600余萬元,專業合作社互助拆借資金3000多萬元,有效緩解了貧困戶和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創業融資難。
去年以來,孝感市對口支援恩施市財政資金693萬元,派出一名處級干部到恩施市衛計局掛職,援建了三岔鄉汾水村、龍鳳鎮古場壩村、屯堡鄉羅針田村、白楊坪九根樹村等15個村級衛生室。漢川市援助的芭蕉侗族鄉恩施玉露文化廣場項目、孝南區援助的三岔社區黨員服務中心項目、安陸市援助的屯堡鄉屯安廣場等10多個民生項目也都先后開花結果。
外地商會也融入到恩施市的大扶貧中,成為社會幫扶的一員。恩施駐廣東商會秘書長武濤知道沐撫辦事處羅承堯一家因學致貧的情況后,主動上門,承諾每年幫扶1.5萬元,幫助他家小孩完成學業。
“花開多枝”
——瞄準目標催引擎
“原來做茅香粑粑,就圖吃個新鮮,沒想到小粑粑還能賺大錢。”在白果鄉推進精準扶貧過程中,“巧婦”吳建英現在也有了生意經。吳建英請同村鄰居蒙祖碧、王順紅、周澤耀等貧困戶幫忙采摘野菜,做成形狀各異、大小不一的茅香粑粑。純正的山野菜不斷刺激著人們的味蕾,當然,他們也以這種勞作方式,開啟了增收致富的夢想。“扶貧,關鍵是扶產業。”白果鄉黨委書記曾軍介紹說,“既要引進大的企業帶動一方發展,也要扶持鼓勵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自主發展,輻射帶動貧困戶持續增收。”
去年,恩施市召開“一起過上好日子”社會扶貧募捐。州、市部分領導,全市133家民營企業代表參加晚會并登臺募捐,共募集善款1670余萬元……
最近,華龍集團副董事長龍翰與沙地鄉落都村因學因殘致貧的郭生龍一家攀上“親戚”,并承諾 “一對一”進行幫扶,為其子女提供后勤保障,同時還支持他們發展養殖業,力爭多渠道幫助他家增收。
“親戚鄰里互幫互助,鄰里關系更融洽,鄉情更濃了。”沐撫辦事處一位老人說,該辦177個村民小組,由2戶先富起來的農戶帶動2戶貧困戶,進行一對一、點對點就近對口幫扶,從生產生活、作息起居、產業技術、示范帶動等方面進行鄰里幫扶。
合作社、能人大戶社會認領、親戚幫扶……扶貧力量顯得越來越壯大。屯堡鄉馬者村雨龍茶廠老板向方清告訴記者,他的微信個人粉絲已突破8000人。“目前我們訂單主要來自上海、北京、江蘇等地,通過微信這種方式,我們今年已經銷售270多萬元,通過興辦茶廠,帶動更多的茶農致富增收,我們有信心。”
“瞄準145個重點貧困村和14.6萬農村貧困人口,有計劃、分步驟推進‘戶銷號、村脫貧、鄉出列。”恩施市委書記向前進說,“恩施市將準確把握精準扶貧、競進小康的目標任務,脫貧優先、小康同步,掛圖作戰,開展扶貧攻堅,全面完成脫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