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職業道德培養、就業能力培養、適應能力培養等方面調查分析高職生頂崗實習的實效性,并分析實效性不足的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增強高職生頂崗實習實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高職生 頂崗實習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4C-0019-02
頂崗實習、產學合作,近年來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旋律,貫穿于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改革當中。頂崗實習是高職生在畢業前進行的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為根本目的的在真實崗位上進行的工作實踐。《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可見,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學生的頂崗實習。在職業院校的具體實踐中,頂崗實習的實效性關系到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必須增強頂崗實習的實效性。
一、高職生頂崗實習實效性調查情況分析
頂崗實習的實效性就是經過有組織有計劃的頂崗實習之后,學生在職業道德、就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等方面與實習之前的目標的契合程度。為探討高職生頂崗實習的實效性,筆者在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發放了1000份高職生頂崗實習實效性調查問卷,對學生開展調查,回收問卷960份。問卷設計共包括三個方面:頂崗實習對職業道德的培養、頂崗實習對就業能力的培養、頂崗實習對適應能力的提高。
(一)頂崗實習對職業道德的培養
這部分主要了解頂崗實習對于學生在職業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的培養情況。據調查,對頂崗實習的態度,63%的學生“模糊不清,認識不夠”,20%的學生“思想上不夠重視,態度消極”,僅有17%的學生認為“是職業道德培養的一次大演練”。對愛崗敬業的認識,23%的學生認為“干一行愛一行,愛一行鉆一行”,33%的學生認為“給多少錢,干多少活”,44%的學生認為“職業是個人謀生的手段,有口飯就行”。對誠實守信的認識,30%的學生認為“實習結束就離開了,誠不誠信無所謂”,26%的學生認為“是步入職業殿堂的通行證,是行業立足的基礎”,44%的學生認為“有人看著就講誠信,沒人時看心情”。
(二)頂崗實習對就業能力的培養
這部分主要了解頂崗實習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情況。在調查中,對于頂崗實習對技術水平的提升方面,學生中認為提升很大的占85%,認為有提升的占10%,認為感覺不到提升的占5%。對于頂崗實習對就業觀念的提升方面,學生中認為提升很大的占28%,認為有些提升的占7%,認為沒有提升的占65%。當被問到頂崗實習對就業觀念影響不大的原因時,48%的學生表示小企業工作壓力大、保障差,34%的學生等鐵路局等大單位招聘,18%的學生認為就業靠機遇、緣分。
(三)頂崗實習對適應能力的提高
對于頂崗實習期間是否適應社會方面,55%的學生認為不適應,與學校差別太大;37%的學生認為可以適應;8%的學生認為完全可以適應。在處理同事關系上,61%的學生認為不好相處,人際關系復雜;25%的學生認為要努力適應人際關系;14%的學生認為首先要處理好和領導、師傅的關系。在遵守規章制度上,57%的學生認為企業比學校嚴格,必須遵守;30%的學生認為能很好地適應規章制度,13%的學生不適應條條框框,生活感到壓抑。
綜上所述,大多數學生認識不到頂崗實習的重要性,思想上不夠重視。部分學生缺乏敬業精神和奉獻社會的意識。多數學生的誠信意識也不強,慎獨慎微能力差。他們雖然是新時代的大學生,但思想趨于保守,對未來社會充滿不安全感。較大部分學生不愿意下基層鍛煉,一心想進入鐵路局等央企、國企工作。部分學生在實習期間未能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能以職業人要求自己,遇事抱有僥幸心理。大多數學生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自尊需要得不到滿足。部分學生不能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逃避現實的心理嚴重。總的來說,頂崗實習的效果與預期有一定的差距,實效性不足。
二、高職生頂崗實習實效性不足的原因
(一)學習時空的變化影響學生對待頂崗實習的態度
第一,在校期間,學生有較多的閑暇時間供自己支配,而在企業,實行“三班倒”或“四班倒”,沖擊了學生長期形成的作息時間。第二,學生的學習空間從學校里的“三點一線”變成了企業車間,把人與人的交往變成了人與機器的交流,容易導致孤獨、乏味,從而導致學生對頂崗實習產生抵觸心理。
(二)思想觀念的變化影響學生頂崗實習的積極性
學生在校期間,老師善用專業拔尖人才激勵他們,讓學生產生了美好的專業愿景。但在頂崗實習中,由于現實與理想落差較大,學生對專業選擇和專業學習容易產生迷惘,甚至懷疑頂崗實習的價值。部分學生因此頻繁跳槽,執著于工資高、福利好的單位,增大了頂崗實習隊伍的不穩定性。同時,在校期間,學生被灌輸的職業道德、個人品德,在頂崗實習期間也經受著巨大的考驗。企業講求效率和效益,為了盡快完成任務或增大產出,學生也會慢慢適應“不拘小節”,甚至出現偷奸耍滑、以次充好的現象。
(三)心理適應期的變化導致學生不愿正視現實中的自己
部分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仍把自己當作單純的學生,不能以企業員工的標準要求自己,仍殘留有在校期間自由散漫的習慣,不遵守企業的管理制度,不能按照企業規定進行規范作業。在校期間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在企業里變成了師徒關系和同事關系。顯然,后一種關系更為復雜,很多學生沒有做好接受這種落差的準備,也不能適時調適自己,在企業里容易碰壁、受挫、進而影響頂崗實習的效果。
(四)學校和企業對頂崗實習學生人性化管理不夠
學校在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更多關注的是安全問題,在知識技能的獲得上,盡管指定有幫扶的老師,但專業老師的指導往往流于形式,在他們潛意識里,學生是輔導員的學生。輔導員因為專業限制,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在外實習不出事,對技術指導知之甚少。這樣導致了學工口與教學口在管理學生上的“兩張皮”現象。而企業在對待頂崗實習學生上,鑒于不是正式工,普遍存在使用“廉價勞動力”的心理。加之實習期的短暫性和實習期滿學生去向的不確定性,企業普遍給學生分配的是簡單枯燥的流水線工作,導致學生悲觀失望,把工作簡單當作謀生的手段,而不是尊嚴的需要。由于得不到重視,學生對學校和企業的歸屬感都不強烈,因此“愛崗敬業”、“奉獻社會”等教育方式顯得蒼白無力,影響了頂崗實習的實效性。
三、增強高職生頂崗實習實效性的措施
(一)設置合理的頂崗實習內容,緩解學生因為時空變化引起的不適應
頂崗實習的內容要圍繞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行為養成能力等方面來設置,不能與理論知識脫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自尊需要,將一定的實習任務告知學生,通過實際的操作,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考核,讓學生了解掌握真實的產品加工流程、企業運作流程,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使其獲得自信心和自尊心。
企業對于頂崗實習學生,不能采取簡單的“倒班制”和“流水線”加以對待。在實習開始的時候,通過集中學習和培訓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管理制度、企業人員構成等,會拉近實習生與企業的距離。在實習期間,工會要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增進員工交流、切磋技藝,增強實習生的歸屬感。
(二)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職業預期,增強學生頂崗實習的積極性
國家層面應為頂崗實習制定明確的發展道路,提供具體可行的政策指導,推出確保實習學生學有所成的制度政策,營造條件,創造氛圍,讓學生既樂于頂崗實習,還能明白頂崗實習的積極意義。頂崗實習的作用是實現在校學習和企業工作有效對接。工作無貴無賤,關鍵是要在崗位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學校和企業應通過一系列講座、報告、事跡報道等方式,讓學生明白在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真實處境,明白只有“人”本身才是成功的關鍵。
(三)對學生進行思想和安全教育,使學生認真審視自己、認真對待頂崗實習
思想和安全教育包括文明禮貌、人情世故、安全意識、安全作業、心理安全等方面。文明禮貌是調解人際關系的重要準則,它反映的是實習學生的道德修養,是一個學校整體素質的體現。實習生對師傅有禮貌、對同事有禮貌,會贏得他人的尊重。人情世故即為人處世的方法、道理和經驗,懂得人情世故是一個人長大的標志,也是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樹立安全意識,不光是自己要注意安全,還要預防好心導致不安全的現象。安全作業就是按照實習單位的安全生產標準,嚴格遵守、堅決執行,不含糊、不打折扣。心理安全就是頂崗實習學生能自我調適心理問題,或者在老師和同事的幫助下,思想不出現較大波動。
(四)進行人性化管理,實時了解學生動態,創造良好的實習環境
學校可以利用微信平臺、QQ等,及時了解學生實習狀況,及時解答和反饋學生的困惑,為學生提供貼心、方便的服務。學校領導、輔導員、實習指導老師應定期到實習單位看望學生,了解學生的需要,既讓學生感到來自學校的關懷,也讓實習單位感到學校對頂崗實習的重視。
實習單位對實習生進行人性化管理,既要把實習生當職工進行要求,要求其嚴格遵守基本管理制度,包括考勤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吸煙管理制度等,從而規范自身的勞動行為,盡快適應企業的管理。同時,也要看到實習生尚未畢業,對他們犯的一些錯誤,要以教育為主,不能簡單粗暴地采取規章制度壓制。實習單位要給學生配以經驗豐富、素質高尚的師傅,引導學生盡快適應環境,不斷尋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識面,培養實際工作能力。
總之,頂崗實習是職業教育的關鍵環節,需要國家、高校、社會的高度重視與參與。各個參與者務必在提高頂崗實習的實效性上下工夫,合理規劃、協調運作,不斷提高頂崗實習學生的職業道德、就業能力、適應能力,確保把頂崗實習環節作為切實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舉措。
【參考文獻】
[1]鄧東京.職業院校頂崗實習現狀調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
[2]李紹中.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現狀調查與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
[3]王娟.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發展趨勢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2(23)
[4]李存.高職教育頂崗實習管理探索與實踐[J].職教論壇,2012(8)
[5]張翠明.高職教師頂崗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職教論壇,2012(8)
[6]吳君.高職頂崗實習過程管理有效機制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2)
【作者簡介】潘克業(1983— ),女,廣西貴港人,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管理研究。
(責編 王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