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莉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日新月異的信息環境讓舊有的媒體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微博、微信、網站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影響力越來越大,也使得新聞宣傳的載體得到了極大豐富。同時,關注傳統紙媒的人群越來越少,報紙的傳播效果越來越弱。就報社而言,當前面臨的局面機遇與挑戰并存。
[關鍵詞]新媒體;紙媒;發展
一、新媒體發展帶來的變化
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媒體異軍突起,與傳統媒體并駕齊驅。據不完全統計,過去10多年來,隨著通信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已從傳統媒體更多轉向了以微博、微信、客戶端為主的新媒體。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0.3%。
“傳播就是信息的流動過程”迅速發展的新媒體正在推動傳統閱讀方式和傳播方式發生越來越深刻和明顯的變化。首先,新媒體改變了受眾的閱讀習慣。以黃山日報為例,筆者感受到的是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已經習慣于通過智能手機和互聯網進行閱讀,每天上午8點鐘,報社的官方微博會第一時間刊登報紙的頭版內容。這時,區縣的讀者還沒有收到報紙。其次,新媒體的發展促使新聞內容發生變化。每天不定期的進行更新,一些經過審稿,但未在紙質媒體上印刷的新聞內容也及時在微博和微信上發布,這也極大地提高了新聞傳播的時效性。第三,新媒體的互動性優于傳統媒體。報社長期以來的品牌效應幫助自建的微信公眾號、微博新媒體迅速站穩了腳跟,贏得了一大批讀者關注。讀者通過在黃山在線網站上選擇注冊、登錄,在論壇和稿件下方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或者轉發,以此擴大傳播范圍和增強話語權。
事物都存在兩面性,同樣,新媒體也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感,具體表現為:
一是新聞信息易失真。片面化、零散化是大多數新媒體信息呈現出的特點,有時會出現謠言和真相并存,權威性不足。如2016年春節期間,網絡上率先刊發的熱點新聞“上海女孩江西相親事件”和《財經》的《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這兩則事后都被證明是虛假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爭議。
二是信息龐雜缺乏梳理。垃圾信息到處都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
三是信息盜用未經授權。許多新媒體擅自對傳統媒體的內容進行大量復制傳播,其中付酬購買版權者少之又少,如不保護知識產權,會使得網絡媒體缺乏原創動力,最終使稿件質量降低。
二、新媒體時代媒體所面臨的責任
新時期加強輿論宣傳工作,既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政府面臨的一項重大任務,也是對傳統媒體在新媒體時代加強新聞宣傳工作提出的新課題。“努力提高讀者的審美素養,而不是為了一時的‘穩定,將作者和作品的較高審美水平降低到防止讀者誤讀的程度,這是把握輿論導向時需要長遠考慮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構建和發展現代傳播體系,提高傳播能力;要堅持正確導向,提高引導能力,壯大主流思想輿論。”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到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調研后,主持召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圍繞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使命、黨性原則、宣傳方針、導向問題以及新聞人才等進行了深刻闡述。
習總書記提出的“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48字強調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要堅持黨性原則,強調了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任務,為新媒體改革指引了方向。國家網信辦持續重拳出擊,集中對淫穢色情、虛假欺詐等違法違規信息進行了依法查處,關閉了違法違規的網站百余家,同時也進一步暢通受理舉報投訴渠道,這也給新媒體從業人員敲響了警鐘,增強了行動自覺性。
近年來,黃山日報社順應時代發展,在數字化和全媒體方面進行全面探索和嘗試,不斷推出各種新媒體產品,改變了傳統媒介的信息傳播單向、不可逆的“短板”,使新聞傳播變成了雙向性,可以互通。2015年底,報社組織記者利用春節前夕走訪本籍在外發展人士的時機,在完成文字、圖片稿件的同時,還利用視頻設備,進行采訪拍攝,并剪輯成影像視頻,在微博、微信和黃山在線網站播出,這種全新的新聞報道方式,令讀者耳目一新,社會反響良好。
三、紙媒發展中應注意的問題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補格局,意味著兩者之間是既相互競爭又彼此合作的關系。因此需要在合作中求發展,在競爭中求優勝。紙媒應該要主動推動融合發展,切實肩負起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積極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不斷增強內容產品的競爭力,提升新媒體的公信力。因為原創性、真實性的內容是紙媒最大的優勢,也是核心競爭力所在。
一是進一步建立全新的信息報送平臺,增加信息量,強化視覺效果。無論是在品牌推廣,還是在報道中都要建立客觀、公正的原則,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提升公信力和可信度。
二是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新聞專業人才隊伍。繼續加大新媒體知識和操作培訓,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辦法,推行沿海發達城市媒體發展成熟的最新理論知識和最實用的一線經驗。
三是進一步加強輿論監督。當前很多重大的社會事件,都是先由網絡刊播,很快影響到傳統的主流媒體,對內容和其影響力形成了多維度凝結、多層次提升與多次性并置,從而也達到了媒介議程設置的穿透性傳播效果。
四是進一步提高內容可讀性。未來部分傳統的媒體將逐步走向衰微,適應市場需求的媒體將繼續保持活力,會“講故事”,“有內容”將成為紙媒發展新媒體的核心競爭力。
(作者單位:黃山日報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