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簡要介紹傳統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以及科技競賽的發展趨勢。基于科技競賽的實踐性、跨學科性、團隊協作性和教學性等特點,在人才培養方面,科技競賽可以促進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促進大學生就業和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提供很好的平臺。
關鍵詞:科技競賽;人才培養;作用一、前言
在高校,科技競賽是在教育部門的支撐下,由社會團體創造的一個專門服務于大學生群體的實踐平臺,旨在能提升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增強其實踐能力。在現階段,各高校都全力支持大學生積極參加各專業的科技競賽,目的是使在校大學生能夠有效提高自身實踐應用意識,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學”的作用。剛起步的時候,科技競賽進行的是實驗性賽事,然而隨著科技競賽類型越來越多樣化,其在綜合性、專業性以及針對性等多個方面都有一定的增強。目前,在各高校有意識引導的情況下,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的積極主動性明顯增強,效果也非常理想。
大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可以促進其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提高其創新意識,更為重要的還是能夠鍛煉其自主設計、自主研究、自主創造的才能,對學生實踐能力有很大幫助,并能培養其對科研以及研究學習的濃厚興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比較顯著的意義。
二、 高校科技競賽的特點
在傳統高校人才培養中,注重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注重的是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并且在考核方式中,仍然貫徹以考試來衡量教學的效果。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科技競賽為提高大學生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一)科技競賽的發展趨勢。現階段,普通本科院校學生參加的全國性大學生科技競賽的活動主要有: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機器人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物理競賽。這些強專業性的科技競賽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創新才能,還能夠較大程度的激發學生對各項專業知識的探索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尋求新的思路來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近年來,競賽的難度和考察角度逐步向多學科融合,要求學生在具有寬厚的多學科背景下,不僅要有合理和科學的邏輯分析能力,還要有熟練和精確的系統實現能力。于是,科技競賽對于學生的綜合競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
(二)科技競賽的特點。總體來說,科技競賽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 實踐性。大部分專業學科都具有理論課程偏多和實踐課程偏少的弊端,課堂學習氛圍相對比較單調無趣。而科技競賽活動則更注重實踐性操作,既要強調理論設計感,又要注意實際操作,讓學生可以在運用所學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更好的領悟知識。
2、跨學科、跨專業性。一般來說,課堂教學內容是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來設置的,而科技競賽活動往往是可以跨專業甚至跨學科參與,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能力素質。
3、 團隊協作性。科技競賽往往需要由幾個成員組成小組或者團隊來共同分工完成某個項目或對某個課題進行研究的,其往往強調學生們注重團隊協作。以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為例,整個建模競賽不只局限于某一個別專業,往往需要與其他專業學生組隊來完成,一般三個學生一個小組,有的分工建模,有的分工編程等,學科跨越極大,參賽學員專業有數學專業、計算機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金融學專業、英語專業等等。這就要求在競賽活動中各團隊成員要明確分工、相互配合、注重團隊協作。這對于一些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基礎,但團隊意識薄弱的學生而言,是一次培養團隊協作意識的好機會。
4、教學性。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在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以及課程體系建設健全中有重要的效用。例如對于數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專業課的學習內容是枯燥無聊的,且教學內容基本上全是理論知識,然而數學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是學習很多學科,比如計算機、物理學、化學、金融學等學科的基礎。在高校中,數學專業學生通過理論學習很難建立起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通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可以使數學這門學科很好的與其他學科建立起聯系,也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理論知識的興趣,更因此而增強了教學效果。
三、 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對高校人才培養的作用
教育部明確指示,高校要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加強大學生科技競賽活動對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助于加強學生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專業性的科技競賽不但可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可以通過競賽使學生加強自覺學習所需理論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更容易能夠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加深其理解,并迅速通過團隊協作,運用到實際應用中,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也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二)推動大學生就業。實踐型人才在當今社會需求量逐年增多,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很大缺陷,致使通過傳統教學模式畢業的學生就業不理想,這也就使得高校逐漸轉型教育模式,以培養當今社會最需要的人才為主,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的創新思維的培養,塑造學生積極投入發明和創新。因此,科技競賽不僅讓學生在模擬解決實際問題中得到極大的鍛煉,也促使學生在實踐中更多的運用新的思維方式,更及時有效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適應當今社會企業對新型人才的需求。
(三)引導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專業類的科技競賽一般是通過競賽組委會命題或者指導性命題的方式,組委會命題方式如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指導性命題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不管是哪種命題方式,都是將創新作為競賽的聚焦點,著重于在作品中采用新的方法、思路或者技術。這就對大學生在競賽準備階段的創新意識的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引導,以便在競賽過程中進行創新。
四、 小結
大學生參加科技競賽活動,可以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研究,利用掌握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大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廣泛的涉獵其它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快速轉換成自己的知識儲備來解決實際問題。如何讓大學生在學習基本課程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增強科技實踐動手能力以提升核心競爭力,還需要對科技競賽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競賽與考試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對比研究”(編號:14ZD3L023),主持人:胡志新。
參考文獻:
[1]趙福才、喬柯、楊蕾.專業類競賽對在校大學生影響的研究[J].學園,2013(23):70-71.
[2]陳剛.科技創新活動與理工科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4(3):396-398.
[3]付雄、陳春玲.以科技競賽為載體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計算機研究,2011(6):29-31.
[4]周雪梅、何昆鵬.基于科技競賽的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184-185.
[5]丁珠玉、樊利、周勝靈.以科技競賽為載體培養工科學生創新能力[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