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思禹
不是每一個大火的原創IP就一定可以成為大火的影視作品。
“2016年5月11日,《擺渡人》殺青。抱歉久等,拼盡全力的電影,兌現一切承諾。我們一起出發”。這是作家張嘉佳在微博上發的一則消息。不到一天,這條微博的轉發量就已過萬。長長的留言板上,充滿了粉絲對這部電影的期待。
暢銷書作家當導演,張嘉佳不是第一個,郭敬明,韓寒等都曾把自己的作品改編成電影,也幾乎都是電影一開機就先從聲勢上占了人氣。
“從作家本身而言,肯定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影視中呈現出最佳效果,所以有點能力的作家,自然愿意親自操刀。但這種現象的背后,一定是資本對IP產生了巨大推動力的結果。”紀中文化董事總經理肖齊認為,影視文化產業未來幾年會井噴增長,不缺市場也不缺錢,最缺的是好IP。
類似的話不斷有人在說,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曾在集團年會上透露,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傳奇影業旗下有數個好IP,如蝙蝠俠、魔獸等。
資本推動下,IP價值越估越高。面對令人咋舌的數字變化,作家劉慈欣在《英才》記者采訪中感慨,沒能預估到IP今天的價值,把《三體》的影視版權賣得太早。
IP的火爆讓不少制作方和投資方加入到IP爭奪戰中,收購變成搶購。看似玩得歡,可不免讓人擔憂,這么多人瘋狂玩下去,IP這個詞,是不是很快就會被“玩壞”?
提到作家跨界影視,不能不提郭敬明。盡管《小時代》系列電影爭議不斷,但其創造的超過20億元票房,卻是商業上的巨大成功。這無疑啟示了后來者,暢銷書作家何常在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初,何常在在幾位投資者的邀約下,加盟了好景常在文化傳媒,擔任CEO,到目前為止,好景常在已開發數個項目,除了即將開機的一部網絡大電影之外,年內還會再啟動幾部影視作品項目。
但何常在坦言,圖書的粉絲真正轉化為電影觀眾的轉化率并不高,一部成名的作品能為影視作品帶來的不是粉絲效應,而是作品中成熟的故事體系和人物架構。
因此,何常在認為,搶IP不如搶作家,IP是作家的產物,作家才是IP的真正源頭。“而且一個好的IP,如果不理解作家的初衷而想當然的改編,很容易失敗。前段時間改編自兩個知名作家的兩個IP的電影,票房慘到只有幾百萬,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擔任過幾部大戲導演的肖齊,對好IP被玩爛的現象也很無奈。“我覺得好的IP應該就像作家的孩子一樣,要讓它健康成長。我建議作家在轉讓IP的時候,要注意三點,一是要找好的創作團隊和導演,二是主角要選合適的好演員,三是宣發公司要有足夠成熟的市場經驗。”
雖然尚未全身心投入影視,但劉慈欣坦言,自己現在花時間最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文學作品怎么和影視結合,寫作風格也在盡量貼近影視風格。雖然對已經賣出版權的《三體》并不報太多的期望。但是劉慈欣特別期待會有來自好萊塢的大導演,愿意與其合作,將他的作品拍成大制作的電影。
至少從表面看,隨著IP價值被大眾熟知之后,IP的開發者與擁有者們越來越傾情投入,似乎好IP會越來越多。但供需結構潛在的改變之下,資本催化IP快速兌現,是否也意味著出現一個個將破滅的泡沫?
雖然作為原創者,何常在希望IP的價值越高越好,但站在整個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他也承認目前的市場存在IP過熱的問題。
“一些IP的持有者和囤積者,借助資本力量在背后大力推動IP的升值,目的就是為了借機大賺一筆的同時,提升公司估值以便以更高的市值上市。看似是正常的商業行為,其實是損傷整個影視行業的發展。這會導致一大批影視公司陷入購買IP、囤積IP、出售IP從而淪落二道販子的處境。目前就我所知,不少新生的影視公司就是在做IP二道販子的生意,不是深入開發IP,而是繼續推動IP市場的泡沫化。目前市場許多看上去大熱的IP,不過是一些網站自我炒作的產物。”
但有實際操盤經驗的肖齊,卻與何常在的觀點截然不同。“如果大家都搶IP,一定是經過財務預測的,不會存在虛高。從市場而言,有粉絲喜歡的IP,就是具備閃光點。假如一張電影票有10塊錢的凈利潤,如果有一億粉絲去看,就值10億的票房。拿10億的10%去買IP版權當然劃算”。肖齊笑談,大家都是生意人,都會算賬,但是IP搶到手后,如何開發好,是否有運氣趕上好的檔期就是另外的問題了。
相對于國際上成熟的商業模式,國內的IP除了影視作品本身,似乎也并沒有太多的開發價值。雖然早在2012年,華誼兄弟就開始試水電影衍生模式,并將其看作是有力的業績增長點,但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也曾表示,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適合做衍生,只有一些非常強、具有豐滿藝術人物形象的電影才適合。
肖齊認為,不出五年,IP的開發可能不是單純尋找廠商植入創造價值,還可以用“倒推”的形式,比如在影視公司下面做資源整合,與各類廠商共同合作,為一部電視劇和電影開發制作一批產品,在影視劇熱播時同期銷售該產品。“對于廣告主來說,植入廣告沒法算收入比,投入一個億可以掙三個億,也可能毫無效果。但影視公司把產業鏈延伸,前期做好設計,收入比就很好估算。”
目前,紀中文化已經開始投入精力做嘗試,在淘寶上,很容易找到他們的店鋪,但還僅限于一些簡單產品,且成交寥寥。
相對于肖齊的樂觀,何常在仍然悲觀,“今年是IP泡沫逐漸變大的頂峰年,有太多的熱錢涌入影視行業,而且熱錢中又有太多的外行。任何事物都有起有落,IP熱估計還有一年左右的高潮,然后就會迅速回落,回到正常的軌道中。以后好的IP依然會被關注,但不會再如現在一樣沒有理智地瘋搶。IP都有一個開發周期,不是每一個大火的原創IP就一定可以成為大火的影視作品。泡沫總有破滅的一天,泡沫過后,遍地狼藉”。
樂觀者與悲觀者總有自己的判斷與理由,投資者們在這場搶占IP的游戲中是做個貪玩的孩子,還是在喧囂中冷靜選擇,就要靠自己的慧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