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只有將企業在“野蠻成長”階段的欠缺補齊,才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商業環境,獲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資本市場上下波動牽動著億萬投資者的心,但股價波動,終究是由企業的發展前景所決定的。想要知道未來資本市場的發展,更多的是要了解中國成千上萬的企業,有怎樣的增長空間。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對此有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想要破解企業發展空間日趨狹窄、增長動力逐漸不足的現狀,企業家需要在戰略布局、國際化、科研投入、專業化幾個方面多下苦工。只有將企業在“野蠻成長”階段的欠缺補齊,才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商業環境,獲取更大的市場空間。
《英才》:中國企業現在普遍處于增長放緩的狀態,你認為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企業如何才能突破自身的增長瓶頸?
海聞:中國企業現在面臨著跟二三十年前,哪怕是十年前,都不一樣的狀況。那個時候是商品短缺的時代,人們收入還比較低。那時候做企業比較容易,哪怕生產規模很小,產品質量低劣,產品都能賣出去。
現在的企業,特別是制造業企業,如果沒有高質量的產品,產品連送人都不要。這就是企業現在所面臨的困境。
怎樣才能打破這個困境呢?首先是要求產品的質量,只有能夠提供獨特的、高質量產品的企業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要想做出這樣的產品,就必須要有科研創新,科研創新背后就是要有實力。現在的企業要更加專注,發揮規模經濟的力量,精益求精,不斷改進。制造業企業只有走這一條路,才能在行業里面立于不敗之地。
《英才》:經濟轉型期,一味專注于主業適合現階段的中國企業嗎?企業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轉型?如何轉型?
海聞:在改革開放初期,企業多元化經營還問題不大,到了經濟轉型期,物質不再短缺,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就不得不專注主業,否則連主業都有可能丟掉。并不是說一個行業里所有企業都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發展初期一個行業可能會有很多企業,競爭的結果,大部分企業不得不轉型升級。比如某行業本來有100家企業,各自發展很快,但市場可能容不下這么多企業,最多只需要20家,那你能不能成為這20家企業之一?如果不能,那就需要轉型,去別的行業。在具備比較優勢的情況下進行再延伸,或者徹底轉行。
總體上講,服務業具備非常廣闊的空間,健康、文化、旅游、休閑,包括醫療、教育等行業還有很多發展空間。企業現在要研究市場,研究人們生活富裕了以后愿意在哪兒花錢,那你就在那些方面提供產品和服務。進一步細分市場,企業總會有自己的空間。
《英才》:有些企業在某個行業里做到了全國第一,乃至世界前列,你對這些企業有什么建議?
海聞:企業做好了就更要有危機意識。做到了名列前茅,說明以后的每一步都會更加艱難。有些企業不錯,始終有危機感,不斷在這個領域里繼續向前沖,不是說我做到第一就行了,而是不斷地挑戰自己,盡量地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像蘋果、高通、華為這些企業都在自己的主業里不斷創新以繼續保持領先地位。但是很多企業領先之后缺乏危機意識和創新能力,雖然管理做的很好,但沒有突破技術瓶頸,就被競爭對手趕超,被超過以后,又沒有快速反應過來,最終一敗涂地,例如諾基亞。三星之前也做功能機,可是當蘋果出來以后,它就能迅速反應,三星就沒有失去市場份額。中國不少企業在國內做得好了以后就以為地位鞏固了,開始關注其他行業,開始多元化經營,結果連主業都沒守住。所以,一定要居安思危,必須在本行業里不斷地創新,根本就沒必要花心思去做多元化。
《英才》:也就是說很多企業沒有必要搞多元化。
海聞:多元化的結果反而是分散精力,使企業主業都被其他企業占領了。做企業,就要不停地把所有精力集中到主業里面。當然,一些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做一些多元化,但做多元化的目的一定是探索。
比方說我現在做空調,但是如果未來做不大,也做不到格力那么好,怎么辦呢?就要尋找別的出路,這個尋找的過程,也是探索的過程。或者除了做空調以外,我可能去做個手機,做一些相關的行業,如果覺得這個業務成功了,原有業務就縮小,把新的做大,但仍然是專業化的心態。
始終堅持多元化發展的制造業,是沒有成功先例的。投資可以多元化,因為投資并非需要極致追逐技術。很多企業集團也是多元化,但這種多元化只是投資的多元化。
《英才》: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投資的多元化必須與主業相區隔。
海聞:投資可以多元化,但作為一個實業企業,全力以赴去做,有時候都不一定能做得好,何況多元化需要分散精力。現在很多企業,比如說溫州的一些企業,如果說它當時做服裝、做鞋能夠繼續做下去,它一定能夠做到國際品牌。但是很多人禁不住誘惑,去搞房地產,去搞別的產業,結果連主業都沒了。
有個企業家對我講,他在行業里是第一,我問他你的市場份額是多少?他的所謂“行業第一”,市場份額才占了3%,那就很脆弱。這個時候去做多元,有一定風險。
《英才》:很多企業選擇通過延伸產業鏈突破增長瓶頸,你如何評價?
海聞:企業也不見得完全一個模式。互聯網經濟有很多新的商業模式,傳統的做法不一定就適合。比方說蘋果涉足音樂產業,不僅僅做手機,這也是一個成功的案例。關鍵是很多企業必須思考,如何才能做到行業里沒人可以替代自己。實現這一點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或者是把一個部分做的很大,全是我的;或者是整個鏈條都是我的,做垂直整合。
《英才》:企業家精神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會起到怎樣的作用?
海聞:企業家必須站在長遠的角度去看問題,要永遠有競爭精神。我認為喬布斯就是一個最典型的具備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才能的人,從他身上可以學很多東西。沒有人逼他,但是他始終要求自己做到極致。對一個行業來說,哪兒是你的極致,需要企業家自己去想,沒有一個絕對的模式。
不能說人家怎么做,我的企業就跟著怎么做。從優秀的企業家那里學到的是一種企業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