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麗媛
摘要:當前,隨著我國銀行不良貸款規模的膨脹,不良貸款處置壓力日益凸顯,一度被叫停的不良資產證券化再一次引起了業界的熱議。本文基于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國內發展現狀,剖析了不良資產證券化在我國實施存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并提出相關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資產證券化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4-000259-01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加大,信用風險加速暴露,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根據銀監會最新披露的數據,2015年四季度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2744億元,較上季末增加881億元;不良貸款率1.67%,較上季度末上升0.08個百分點,逼近2%的風險警戒線。如何批量處理不良資產,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核心競爭力的瓶頸問題。在通過傳統途徑處置不良資產的同時,不良資產證券化作為創新資產處置方式而受到關注。
二、資產證券化概述
資產證券化是指金融機構將缺乏一定流動性但預期現金流相對穩定的資產進行結構性重組,轉換成在資本市場能夠出售及流通的有價證券的一種融資方式。資產證券化是金融市場發展的產物,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住房抵押支持債券(MBS),并得以蓬勃發展,迄今資產證券化已廣泛應用于租金、版權、汽車貸款、信用卡應收款等領域。
作為資產證券化的特殊形式,不良資產證券化增加了對不良資產中風險與收益要素進行分割與重組的過程,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發行證券籌集資金,進而加強不良資產的流動性。我國于2005年正式啟動資產證券化,后出于對次貸危機的謹慎而擱置。2012年5月,銀監會和央行發布《關于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信貸資產證券化正式重啟。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推進對銀行盤活金融資產、降低系統性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三、我國的現實障礙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是一個繁瑣的系統工程,目前而言我國在推進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過程中仍存在諸多現實障礙:
1.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存在低效性。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尚處于試點階段,沒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二級交易市場,產品市場效率較低。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缺乏流動性的固有特性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發行成本。同時,我國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投資主體的數量與規模較小,現有的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多由政府擔保,投資者所面臨的風險較小,如若此類產品真正的風險暴露出來,市場需求必定陡然直下,這也體現了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的低效。
2.缺乏專業規范的信用評級機構。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信用評級可以降低信息不對稱性,提高市場的透明度,從而增加投資者信心。但目前我國缺乏具有較高社會認可度的信用評級機構,未建立起系統、有效的不良資產市場化評級制度?,F有的信用評級機構不規范運作,缺少統一的組織形式,導致評估標準缺乏一致性和客觀性,評估結果也難以被廣大投資者接受和認可。
3.不良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構建和完善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法律法規制度體系,是保證不良資產證券化良性運作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國已出臺的相關規范性文件,立法層次較低,專門針對不良資產的法律框架尚未形成。
4.缺乏稅收優惠支持。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中,銀行將不良資產銷售給SPV時需要繳納營業稅、所得稅及印花稅等,投資者購買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時,SPV還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過多的征稅環節和過高的稅收負擔增加了證券化的融資成本,使之相對其他投資業務失去競爭力。在沒有稅收優惠支持的前提下,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成本大大增加,進而抑制了投資者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需求,阻礙了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推進。
四、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相關建議
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我國資本市場的現實情況,建立和完善不良資產證券化市場,推進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發展。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對策:
1.建立有效的二級市場。市場作為“看不見的手”,能夠調節供求關系、調節市場價格。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缺乏流動性,市場參與者購買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后只能持有至到期日。建立有效的二級市場能夠確保證券的流動性,這是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順利實施的必要保證,此外,高效的二級市場有利于商業銀行進行資產的調換和搭配,從而構建合理的資產組合。
2.加強信用評級體系建設。從法律層面提高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地位,培養具有市場公信力的資信評級機構。信用評級機構應建立起統一的組織形式和運作規范,通過規范運作,提高資信評級的透明度,保證評估標準的一致性和比較性,進而使評估體系的公正性和客觀性得以滿足。
3.完善相應法律法規。政府應通過統一立法的形式明確資產證券化業務,在法律層面設立和完善相關規則,修訂現行法律法規與資產證券化業務沖突之處。同時要借鑒發達國家關于資產證券化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我國現行的制度框架,使證券化過程中的各個重要環節規范化。此外,政府應加強對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外部監管,發揮其對金融市場的正向作用。
4.建立相關的稅收優惠制度,降低資產證券化稅收負擔。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交易額一般較大,與之對應稅收負擔也較為龐大,高額的融資成本抑制了市場需求。政府應當對不良資產證券化制定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避免對投資者、發起人和SPV的重復征稅,以期降低融資成本,進而提高投資者的市場參與積極性。
5.加強不良資產證券化的信息披露。不良資產較普通信貸資產而言存在更大的違約風險,相關部門應從制度層面明確信息披露要求,嚴格發行人和受托機構所需承擔的信息披露責任,讓投資者即時、準確、真實地了解證券化產品對應的資產狀況和風險動態,提高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的透明度與公開性。
五、結語
通過證券化方式處置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以金融創新手段增強商業銀行資產的流動性,不失為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但目前,我國實施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條件尚未成熟,在實踐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國要實行不良資產證券化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