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中
摘要 我們傳統出版業生產流程中的編輯、發行和印制等環節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發生了很好的改變,在新的背景里會催生新的從業者、新的環境和模式,傳統出版業可能為成為一個全新的產業。從出版單位的轉型升級的實踐經驗來看,要想打造成具有傳播力、影響力的新型出版單位就必須做好轉型,讓傳統出版業的出版人擁有互聯網思維,并且能適應新的業態。本人就出版人在“互聯網+”中的轉型升級的關鍵點進行分類分析。
關鍵詞 互聯網+;新媒體;出版人;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58-0058-01
隨著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多種形態的新興信息傳播方式紛紛呈現,網絡、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載體,我們傳統出版業生產流程中的編輯、發行和印制等環節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發生了很好的改變,在新的背景里會催生新的從業者、新的環境和模式,傳統出版業可能為成為一個全新的產業。
在大行業的變革當中,我們的出版人只要做好轉型升級,機會就很大。為了應對這場新技術引起的變革,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成為傳統出版單位轉型升級的重要手段。新興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歸根結底就是人的觀念的融合,我們的傳統出版單位就是努力做好人才轉型、機制升級,這是每一個傳統出版社正在思索的問題。為讓出版人在“互聯網+”中成功轉型,筆者結合實踐,提以下建議。
1利用新媒體,做好讀者的精準分類
我們傳統出版面對的用戶群體是極其龐大的,從低幼到老年讀物,我們的出版業面對十幾億的用戶,要做好選題的開發,就必須對圖書選題的讀者進行篩選,合理有效的篩選是選題開發成功的前提所在。出版社、書店、編輯和作者,都缺少切實有效的技術手段,在這么龐大的目標用戶群體中找到最合適、最有效的信息,不能實現預期的目的。但出版社、書店、作者的精力畢竟有限,作為我們未來的出版人,必須就必須要利用新媒體技術在廣泛撒網、整理并解讀零散碎片的各類信息,最后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這是我們未來出版人必須要擁有的能力和素質。
我們傳統的圖書,相比較其他的媒體來說,更容易進行細分,因為圖書的閱讀目的性和自主性相對更強。如果我們的編輯能抓住核心的目標對象的心理,讓自己的編輯理念、設計思維和讀者用心地分析,就一定能總結出某一些圖書和選題方向的共同特性,這類圖書的閱讀對象也都有共同的某些特性,這就是你的忠實穩定的讀者群體。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我們很多出版社都已經開始建立自己的讀者數據庫,利用數據庫的分析,維護與讀者穩定持久的關系。但目前我們出版社建立的數據庫和數據分析的實際情況來說,還處于一種廣泛撒網的階段,并沒有做好某一領域圈子的文化內涵的發掘,目標受眾還是缺乏精細的劃分。
這就要求我們的出版人不僅要掌握編輯加工的技能,具體編輯的業務素質,還需要掌握新媒體的技術比如網絡運營、軟件應用和信息搜集和整理的能力。所以,我們往來的出版人才必須是復合人才,我們的出版人要轉型成既懂編輯出版的實際業務,也要掌握計算機和網絡技術。
2重視人才培養,增加出版人培訓學習的機會
傳統出版社普遍缺乏計算機技術人才,計算機技術的管理人才更缺。造成這一困境的原因一方面是傳統的出版社對計算機技術應用不夠重視;另一方面是工作人員計算機水平比較低,對信息技術領域的發展和更新不重視,更不關心。
我們的傳統出版社要跟上“互聯網+”的步伐,一方面要做好技術人才,尤其是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這樣一方面可以覺得出版社日常的計算機應用,另外,出版社的數字化轉型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這一方面應該向美國學習,美國的出版社都會為員工提供實在、優惠的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出版社的員工在參加培訓和學習結業后會報銷相關的培訓費用。
我們的傳統出版社因為改制、企業管理轉型變化,人才流失非常嚴重,尤其在現在的出版業還要跟互聯網公司、新媒體平臺搶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打造平臺之外,還要增加出版人培訓學習的機會,尤其是以學習新技術、新應用為主,以理論學習、應試學習為輔,只有我們的出版人將“新技術”“新業態”“新思維”武裝到頭腦,才能應對行業轟轟烈烈的變革,這樣也就為出版業的發展注入了發展的活力。
3去廣告化,提高宣傳推廣的系統化的掌控能力
出版物的宣傳推廣并不僅是簡單地去掉幾個中間環節,若要擴大圖書的影響,誘發需求,促進銷售,還需一系列的措施來保證,其中尤以面向終端客戶的宣傳推廣最為必要,即出版發行部門通過各種媒介向讀者傳播信息的一系列活動。不同于一般產品的宣傳推廣,圖書的宣傳推廣環節是一項“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系統工作。
圖書的宣傳推廣目前都紛紛從線下走向了線上,出版社利用微博和微信進行宣傳推廣的案例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鮮活。微博和微信這些平臺為我們的出版社提供了一個對外發布信息、與目標的讀者可以進行直接有效溝通的平臺,這些平臺可以便捷、快速、及時地增強與讀者互動,從而形成更好的生產和開發的資源庫,這與以往簡單的出版社只針對銷售方的溝通完全不一樣,減少了信息傳輸的層級和障礙,是以往的平臺和渠道不可比擬的。
目前我們的出版社利用新媒體進行宣傳推廣的意識相對薄弱、缺乏成熟專業的微博微信宣傳推廣團隊,他們僅僅將微博微信作為宣傳手段的延伸,形式和內容上都缺乏創新,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一定要打造專業、統一、成熟的宣傳推廣模式、并且確保互動的廣度和深度,全程追蹤、系統規劃,從而實現長久的情感維護的目的。同時,在微博、微信內容與形式上進行創新,精心錘煉有趣、生動的語言,合理控制新媒體平臺發布的數量與頻率,搭建一個與用戶平等溝通和交流的平臺,去廣告化、去營銷化。
4做好標準,提高信息服務的規范度以及數據庫的精準度
傳統出版社提供的服務,其實也就是信息服務。信息服務就要做好信息流,保證信息服務的精度和準度,這同樣要憑借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他們在信息傳輸上的優勢,只有信息服務有規范,信息才能及時傳遞,但目前來看,信息服務的規范度和精準度上仍然有欠缺。
信息服務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數據庫建設和管理、網絡運營與維護有問題。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很多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終端平臺,在平臺和系統上也有一定數量的客戶資料,但潛在的終端客戶的用戶畫像還很模糊。為了適應產業的變化,我們出版人必須通過相關軟件進行管理,依照現有的數據做出詳細的分析,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服務。同時,要參照行業的標準提高信息服務的規范度以及數據庫的精準度。
由此看來,加快信息化建設、完善信息服務體系仍是運作團購業務的各出版企業乃至整個出版業的當務之急。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媒體人的身份定義越來越模糊,你也可以是媒體人,他也可以是一個媒體人。作為身在傳統出版社中的“出版人”,我們要做好自身素質的融合,需要保留傳統出版的認真審慎,也要有新媒體出版的靈活新穎,只有改變自己,把資源用好,把人用活,迎接新的業態根本就不是問題。“融合的關鍵,是要在思想觀念、體制機制、人才隊伍等方面實現重大轉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