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兵 (江蘇省常州教育科學研究院,213000)
?
中英學校教育的比較與思考
—在江蘇省小學青年體育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上的講座提綱(摘登)
劉成兵 (江蘇省常州教育科學研究院,213000)

常州劉成兵
(一)思維方式
我國絕大部分學生比較靈活、高效、形象;而英國學生思維特點是比較細致、注重邏輯性和創新。
(二)社會價值取向
我國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和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英國注重民主、法治、個人自由、互相尊重、包容不同宗教信仰。
(三)教育價值觀
我國教育價值體現主要是為社會作貢獻的現代價值觀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價值觀;而英國注重個人、家庭、所屬社會群體、社會的多元性及我們生活所依賴的環境的綜合價值。
(四)教育目的
我國是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英國看重個人精神、道德、社交、文化、身體和心理的健康成長的途徑。
(五)教育系統
我國是在教育法律、法規的制定下,通過以下4~5級行政管理系統實施,教育部、教育廳、市教育局、縣教育局、鄉教育組校長負責制,黨支部監督;而英國是在教育法律、法規之下通過以下1-2級行政管理系統實施,教育部、郡教育局、校長負責制、校董事會決策。
(六)基礎教育學校類別
我國學校主要分為公立和私立;英國有公立學校、教育局所屬學校、學院學校、自由學校、家教、私立學校(非盈利機構,免稅)。
(七)學校經費
我國的教育經費由教育行政部門和政府部門嚴格管理;英國是教育部直接撥給學校(平均每個學生4000多英鎊/年)。
(八)教育理念
我國的傳統文化和知識的權威性影響深遠;而英國提倡后現代主義、建構主義的影響、反權威、反基礎,自主建構、群體商討方法和能力的作用。
(九)教育體系
我國絕大部分地區有國家課程標準,考試說明、規定教科書,循序漸進、授課,注重在大量練習中獲取知識;英國有國家教育綱領、課程說明(包括知識點及考試)、考試機構提供、模塊,參考書,筆記,極少量練習。
(十)學校教學
我國以大班授課為主,嚴格的教學次序,面向全班、7∶00am-5∶00pm,5天x40周,關注習題、試卷的練習;英國主要是小班授課,寬松的教學次序,注重面向個體,9∶00am-3∶30pm,5天x37周,少量練習。
(十一)義務教育
我國規定9年基礎教育(小學到初中);英國實施11年普通中等教育,英國2年普通高級中等教育(免費)。
(十二)教育評估
我國主要地區都統一標準,采用標準學科命題;而英國主要采用不同標準,級別考試。
(一)總體概況
近年來,英國學校體育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學生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肥胖兒童卻越來越多。隨著職業體育和體育商業化的程度不斷提高,學校體育有被邊緣化的趨勢。在學校里,體育場地小而零碎、器材較少、體育課時沒有中國多,此外肥胖問題嚴重、體育教師還要上其他學科課程(教師每周上課數達25節左右)。學生的體育運動大多由社區和家庭承擔和引領,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由政府承擔。
(二)英國體育課程概況
英國的學校體育課程也經歷了多次改革。20世紀70年代,英國廣泛地應用了“運動”這一詞語,以此為理論根據建立了新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80年代,世界上許多國家批評體育課程過于統一,而英國卻于1988年制定了體育課程的國家標準。但據1991年英國下院的文教委員會調查的《體育運動在學?!穲蟾鏁@示:
1.全國體育課時數呈減少趨勢,71%的14歲學生每周只上2小時以下的體育課。
2.由于國家課程標準的實施,3%的學校削減了體育課時數。
3.只有52%的16歲學生選擇了體育選修課。
4.游泳課時數減少。
5.課余和節假日體育活動不夠活躍。
6.51%的公立學校對運動場的排水和運動設施狀況表示不滿。
7.30%的公立學校在招聘合格的體育教師方面感到困難。1996年教育法同意學??梢赃x擇國家課程以外的教學內容,但學校在選擇體育課程時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1)設定適當的學習挑戰;(2)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3)對學生個人或小組的學習與評價不能有潛在的障礙。近年來,英國國家體育課程由“學習綱要”和“學習目標”組成。學習綱要闡明了應該教什么,而學習目標則描述了學習應達到的預期標準。它們為學校怎樣選擇和設置課程提供了依據。
(三)英國體育課程特征
1.賦予學校和教師更大的課程設置主動權,學校有責任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均衡的體育課程,以滿足學生需要。
2.明確了國家體育課程的價值、目標和目的 。
3.體育知識、技能與理解力有機結合。
4.與學生的后續學習和就業相結合。
5.課程內容更精煉、選擇性強。
6.國家體育課程評價更系統更合理:簡化評價,注重教師評價。
(四)英國私立學校(以伊頓公學為例)的體育
伊頓公學學生成績大都十分優異,也是王室、政界、經濟界精英的培訓之地,被公認是英國最好的中學。英國每400名男孩中,只有一名能進入一般的公學讀書,但要進入伊頓公學的,每1500名男孩中才有一人。伊頓公學學費高昂,致使窮家子弟望而卻步。伊頓公學對體育高度重視,甚至發展出了這樣一句口號:“運動第一,學習第二”。伊頓公學注重的是其背后的精神塑造作用,即所謂“體育的本質是人格教育”。威靈頓公爵曾說過“滑鐵盧戰役取勝于伊頓公學的運動場上”。600年來,那些小男孩們走進伊頓,幾年的摸爬滾打,完成的是生理、心理、知識、體能、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全面成長。18歲離開伊頓時,穿西裝是紳士,穿軍裝是猛士。
1.伊頓公學的體育課程
伊頓公學設有8門必修體育課和27門選修體育課。賽艇、曲棍球、伊頓野地足球;田徑、賽艇、板球、網球;足球、英橄欖橄欖球等8門必修課散布于春季課程、夏季課程和秋季課程之中。伊頓每周體育課時達23小時,基本每天中的半天都在運動,幾乎與文化課時(31小時)平分秋色。
2.伊頓公學的體育之最
1841年,在伊頓公學第一次出現了11人制足球比賽;1860年,伊頓公學制訂了最早的現代曲棍球規則;伊頓野地足球這個活動被人稱為“集足球與橄欖球之惡劣于一身”,你可以踢、推、抱、滾,好的方面都要棄之不用,整個場面粗野而刺激。
通過此次英國之行,引發了筆者對我國學校體育現狀的一些思考,并基于這些思考,提出一些建議,僅供大家研討之用。
第一,加強學生體質健康工作,如何徹底清除重智輕體成才觀的影響?顯然,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僅靠學校是不行的,當務之急是轉變和提升社會對青少年體育的認識,盡快清除重智輕體成才觀的影響,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政府要增加對青少年體育的公共服務投入,全社會都動起來,學生體質健康才有改善之日。
第二,在體育教學中如何落實“立德樹人”的精神?這需要各門學科都要齊心協力,落實“立德樹人”精神,需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運動能力主要包括發展體能、運用技能和提高運動認知,健康行為主要包括形成鍛煉習慣、良好心態和 適應能力。體育品德包括體育品格、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
第三,如何強化體育教師的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意識?體育課程應體現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促進各科課程功能融合,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強化自己的課程意識,注重在體育教學中既要注意運動技能的掌握、體能水平的提高,更要重視體育與健康意識的培養、體育能力的提高、正確體育態度及人生態度的形成。體育課程內容選擇應注意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充分體現“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學校與體育教師成為課程開發的主體。如能課程實施與評價建立學校、家長、師生監測網,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