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偉
遵義醫學院第五(珠海)附屬醫院,廣東 珠海 519100
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感冒后咳嗽56例臨床觀察
劉振偉
遵義醫學院第五(珠海)附屬醫院,廣東珠海519100
【摘要】目的:觀察小柴胡湯加減治療感冒后咳嗽的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另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56例作為對照,使用阿莫西林和復方甘草片進行治療。對比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2.9%,對照組患者治療有效率73.2%,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感冒后咳嗽不愈的臨床治療中,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能夠提高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應用。
【關鍵詞】小柴胡湯加減;感冒后咳嗽;臨床觀察
感冒后咳嗽不愈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在臨床的治療中,常見的方法是使用抗生素和止咳藥物,但效果不佳[1],而常規的辨證治療也很難起到很好地治療效果,因此,需要尋找新的治療方法[2]。小柴胡湯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主要由生姜、大棗、黃芩、柴胡、人參(黨參)、半夏、甘草組成,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3]。筆者選取112例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觀察對比兩種治療方式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我院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56例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4.8±3.3)歲,病程25~52d,平均病程(36.8±2.9)d。另選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感冒后咳嗽不愈患者56例作為參照的對象,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6.7±2.4)歲,病程23~48d,平均病程(35.6±3.1)d。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標準[4],患者在發病初期均表現出鼻塞、頭痛、咳嗽、發熱等癥狀,在使用抗生素或中藥治療后,病情以咳嗽為主,胸片顯示肺部正常,或肺部紋理有增粗的情況,血常規檢查結果為白細胞計數或中性粒細胞正常或輕度異常。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使用阿莫西林膠囊(國藥準字H11022521,生產單位: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125g),1次50mg,4次/d;復方甘草片(國藥準字H20044312,生產單位:內蒙古億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藥業分公司)1片/次,進行治療。研究組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藥用:生姜9g,大棗5g,黃芩10g,柴胡12g,人參(黨參)6g,半夏10g,甘草6g,前胡10g,白前10g,百部10g。每日1劑,水煎服,1個療程為7d。若患者有胸悶、氣逆的情況,加瓜蔞、旋覆花,以利氣降逆;胸悶加郁金、絲瓜絡,理氣活絡,痰黏難咯加知母、貝母,以清熱化痰、火郁傷津、咽燥口干,若咳嗽日久不減,可以酌情加減五味子、麥冬等以養陰生津、斂肺等。兩組患者共治療兩周,在治療兩周后比較治療效果。
1.3療效判定根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中咳嗽的療效標準[5],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三個級別。治愈:患者咳嗽的臨床體征及癥狀完全消失,兩周以上未出現咳嗽情況;好轉:患者的咳嗽癥狀減輕,痰液量減少;無效:用藥1周后,患者的咳嗽癥狀及臨床體征未出現明顯的變化,或者出現加重的情況。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

2結果
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9%,高于對照組的73.2%,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感冒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而感冒后咳嗽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在感冒早期,癥狀被控制后,仍會出現咳嗽遷延不愈的情況[6]。臨床表現出干咳、咳白色黏痰的癥狀,同時伴有咽癢,遇到油煙、冷空氣等刺激性氣味就會引發咳嗽,且多為陣發性咳嗽,經X線胸片、血象、通氣等功能檢查均為正常的情況,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效果不明顯[7]。
感冒后咳嗽屬于中醫“風咳”、“痙咳”等范疇,《素問·咳論》篇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又云:“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咳而腹滿,不欲飲食。”[8]在發病機制上,中醫認為是三點原因造成的:一是外邪未盡,留客于肺;二是正氣不足,驅邪無力;三是內外合邪,同干于肺。選擇常規的中醫藥治療效果有限,這是因為感冒的外邪已除,病位離表,表現的癥狀以咳嗽為主[9]。咳嗽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也是正邪在體內相爭的一種表現,在治療時,要根據辨證選擇合適的方法。
感冒在經過一定的治療后,若表癥雖已經減輕,但咳嗽仍在,且在咳嗽時牽動胸脅部,嚴重時導致尿遺發生,則此時之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間,符合小柴胡湯的病機,也就是少陽咳嗽[9]。此時病位在三焦經和膽經,是少陽氣機郁結,化為火,肺氣失調,導致咳嗽的發生;而郁火下行,對膀胱造成干擾,導致尿遺的發生。因此,患者會表現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時有遺尿的情況。在《傷寒論》原文101條云:“傷寒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所以,臨床可辨證使用小柴胡湯治療。
小柴胡湯方中的柴胡、黃芩、半夏、甘草、生姜是《傷寒論》中和解少陽癥狀的總方,后世醫家亦多靈活運用。清·陳修園在解釋小柴胡湯時說:“胸中支飲咳源頭,方外奇方莫漫術,更有小柴加減法,通調津液效優優。”說明了感冒后咳嗽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優勢。本研究結果顯示,使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的患者效果更為明顯,進一步證實了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適合感冒后咳嗽不愈的療效。分析原因,方以柴胡入肝經,和解少陽,調整氣機,宣透疏邪于表;黃芩苦寒,能夠清肺火,解少陽之火;半夏降逆化痰;黨參健脾益氣,扶正祛邪;百部、白前潤降相合,化痰、止咳;甘草甘平緩急止咳,扶正祛邪,調和諸藥。諸藥合用,溫和不燥、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因此,具有較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感冒后咳嗽不愈的治療中,采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能夠緩解患者的癥狀,臨床療效較好。
參考文獻
[1]呂繼延,陳憲海. 小柴胡湯加味治療感染后咳嗽體會[J]. 河南中醫,2013,33(2):180.
[2]錢銳,韋袞政,李東鴿,等. 加減柴胡枳桔湯治療感染后咳嗽67例[J]. 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4):76-77.
[3]高軍.小柴胡湯加減治療兒科疾病驗案4則[J]. 中醫兒科雜志,2013,9(1):48-49.
[4]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咳嗽的診斷與治療指南(草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5,11:6-12.
[5]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
[6]崔杰. 參蘇飲合小柴胡湯加減治療體虛感冒臨床觀察[J]. 河南中醫,2012,32(1):47-48.
[7]朱軼榮. 小柴胡湯治療感冒后陣發性咳嗽40例[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19):60-61.
[8]呂亞寧. 小兒咳嗽的中醫辨證治療臨床觀察[J]. 光明中醫,2011,26(4):724-725.
[9]鄒文清. 小柴胡湯合止嗽散治療感冒后咳嗽療效觀察[J]. 吉林中醫藥,2011,31(3):227-228.
作者簡介:劉振偉(1973-),男,主治中醫師,本科,主要從事中醫門診內科工作兼針灸治療。
【中圖分類號】R25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8-0078-02
(收稿日期: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