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妹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第二人民醫院,山東 青島 266400
?
護理干預對34例突發性耳聾焦慮情緒的影響
徐文妹
山東省青島市黃島區第二人民醫院,山東青島266400
【摘要】目的:觀察加強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方法:選擇突發性耳聾患者68例,按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4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方法,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強化護理措施,觀察兩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結果:研究組抑郁量表 (SDS)評分、焦慮量表 (SAS)評分均顯著降低,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實際狀況,強化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干預;突發性耳聾;焦慮;抑郁
突發性耳聾大部分系多因素所致且突然發生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傷,多有單側聽力下降、耳鳴、眩暈等臨床表現,部分患者會有耳壓迫感或麻木感,常對患者正常生活、學習帶來諸多不利影響[1]。相關研究指出,突發性耳聾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因疾病對自身生理狀態及心理狀態的影響,多有抑郁焦慮情緒,影響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及早康復[2]。為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影響,促進患者及早康復,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34例,給予強化護理干預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突發性耳聾患者68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結合臨床癥狀、聽力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排除精神障礙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按隨機字母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研究組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8.6±8.5)歲;單側22例,雙側12例;病程8h至7d,平均病程(3.5±0.6)d。對照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齡22~63歲,平均年齡(37.6±8.6)歲;單側21例,雙側13例;病程11h至8d,平均病程(3.7±0.5)d。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常規檢查、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強化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①強化心理護理干預。由于患者受疾病因素影響,聽力受限,加之對治療過程、方法知之甚少,對治療效果多存在較多疑慮,易出現焦慮、抑郁狀態。為此,在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需熱情接待,針對患者及家屬疑慮給予耐心、真誠解答,透過多種渠道采集患者心理信息,以此為依據對其心理狀態進行科學評估,并制定針對性心理護理方案。此外,護理人員需通過書面語言或手勢等溝通方式,及時準確把握患者心理動向,積極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情緒。②提供舒適環境。由于突發性耳聾患者因疾病的突發性,多會感到恐慌與迷茫,護理人員可通過營造舒適環境來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影響。在患者入院之始,可通過護理人員與患者一對一的溝通,向患者介紹醫院環境,消除陌生感,并可通過提供可供患者消遣娛樂的設備、擺放綠植花草等措施讓患者感到溫心與貼心[4],同時保持病房的干凈、整潔,使患者病房環境既井然有序又賞心悅目。③強化認知干預。護理人員可通過多種溝通方式向患者講解突發性耳聾的發病起因、治療的必要性、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對疾病認知深度增加,并指導患者掌握科學的耳保健知識。此外,可通過治療成功案例的講解,使患者加深對治療效果的認知,并樹立積極心態應對疾病與治療,提高依從性。④強化行為干預。護理人員需對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密切關注,加強行為干預,指導患者通過肌肉放松訓練、播放舒緩音樂、深呼吸訓練等方式疏解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
1.3觀察指標通過抑郁量表 (SDS)評分、焦慮量表 (SAS)評分對兩組患者情緒變化進行評估。SDS評分、SAS評分均由20個項目組成,各項目得分×1.25累積后得出評分,評分>50分則為存在抑郁、焦慮癥狀,分值越高,病癥越嚴重[3]。

2結果
研究組加強護理干預后(SDS)評分、焦慮量表 (SAS)評分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SDS評分、SAS評分變化比較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突發性耳聾為耳鼻喉科常見病,其病因較為復雜,大部分系多因素共同作用結果,常給患者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因疾病起因不明,發病具有突然性,使患者毫無心理準備,患者多難以接受,加之病痛折磨,影響生活、學習,使患者抑郁、焦慮等不良負性情緒漸次蓄積,長此以往,可使患者并發抑郁癥,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健康,同時對疾病康復治療效果亦會產生諸多不利影響[5]。為此,在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干預,消除緩解患者抑郁焦慮情緒,對患者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均大有裨益。
本研究中,在患者入院之始,即為患者提供舒適環境,通過強化心理干預、認知干預、行為干預等措施,使患者因多種因素所引起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得到有效緩解,甚至消除。本研究中研究組經強化護理干預后,患者SDS評分、SAS評分均明顯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王麗霞[6]研究具有一致性,表明針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實際狀況,強化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況。
綜上所述,針對突發性耳聾患者實際狀況,通過提供舒適環境,強化心理干預、認知干預、行為干預等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穩定患者情緒,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王桂玲.加強護理干預對控制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分析 [J]. 中國實用醫藥,2014,9(27):238-239.
[2]蔡蘭珠,陳舒燕.早期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J]. 廣東醫學院學報,2014,32(4):602-603.
[3]藍雅瓊,范秀華.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調查 [J]. 當代護士 ( 專科版 ),2014,7(9):84-85.
[4]趙玉芳,鮮紅玉,鄧華英.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及治療效果的影響 [J]. 中國現代醫生,2011,49(27):130-131,146.
[5]成秀玲.心理護理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J]. 當代護士 ( ??瓢?),2015,8(3):88-89.
[6]王麗霞.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焦慮狀態及預后的影響 [J].山西醫藥雜志 ( 下半月刊 ),2013,42(3):345-346.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09-0136-02
(收稿日期: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