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紹錦柳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科,廣西柳州 545001
?
采用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探討
溫紹錦
柳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內科,廣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探討采用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方法方便選取該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患者,對照組使用中等劑量的螺內酯(25 mg/d)進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實驗組采用小劑量的螺內酯(10 mg/d)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0%,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顯著,并發癥發生率小,有效改善心功能,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關鍵詞]螺內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臨床效果
該研究該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采用不同劑量的螺內酯進行治療的效果。而慢性心力衰竭為臨床常見疾病,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呼吸急促、乏力及體液儲溜等癥狀[1]。其病理原因為心臟收縮和舒張功能不全、重要器質性供血障礙引發。臨床研究證明[2],適量的螺內酯對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臟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分為兩組,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例。所有患者中有57例男性患者,有女性患者43例,所有患者的年齡均在28~5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6±2.4)歲。兩組患者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每天對患者病室進行清掃消毒,保證房間的清潔度,并給予抗感染等藥物,避免患者由于藥物及外界因素造成的感染,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暢[3]。叮囑患者低鹽、低膽固醇飲食,如果病情程度較為嚴重的患者則要使用其它藥物輔助治療。另外,對照組患者采用螺內酯25 mg/d給予治療,每天兩次,實驗組患者采用螺內酯10 mg/d給予治療,每天兩次。兩組患者維持使用藥物治療5個月[4],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的發生等情況,將有效指標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在治療周期后,心電圖檢測心率平穩,血壓在正常范圍內,脈搏跳動正常,心臟指數正常,患者的其它檢查均正常。有效:患者在治療周期后,心電圖檢測趨于平穩,血壓偏高,脈搏跳動稍快,心臟指數[5]基本正常,心力衰竭癥狀較入院前明顯減輕。無效:患者各項體格檢查均不合格,心力衰竭癥狀無明顯變化。觀察兩組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心室功能變化。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各患者并發癥發生與治療有效情況以(%)表示,行X2檢驗,兩組之間比較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之間的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為96.0%,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下表。
2.2 兩組患者之間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要少于對照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兩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情況[n(%)]
表2 兩組患者之間的并發發生情況比較[n(%)]
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病癥的發生率越來越高,這與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有著密切關聯[6]。因而,臨床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研究也越來越重視,近期報道,稱最新的治療方法是通過神經內分泌激活[7],從而干預慢性心力衰竭,并且在臨床治療上取得成功。而螺內酯是屬于其中的一種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典型藥物,但是螺內酯的劑量使用不恰當則不能發揮很好的臨床效果[8]。
本次的研究顯示,小劑量螺內酯與中等劑量的螺內酯在治療有效率上無明顯差異,因此,不同劑量的螺內酯對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可以起到有效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方面的數據顯示,小劑量使用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要明顯少于中等劑量使用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可見,小劑量螺內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從而防止了患者出現醫源性感染。在洪樂等人的研究中顯示,小劑量螺內酯用于治療冠心病導致的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性高,與本次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小劑量螺內酯用于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更高,更好的保護患者的用藥安全,避免醫源性感染的發生,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和使用。
[參考文獻]
[1]陳芳.小劑量螺內酯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評價與分析[J].基礎醫學論壇,2015,19(36):5075-5076.
[2]林曉明,陳曉生,鐘春,等.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療效分析[J].山東醫藥,2014,54(17):60-61.
[3]陳娟.小劑量螺內酯聯合常規治療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9):42-43.
[4]姚強,李曉秋.小劑量螺內酯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6):144-145.
[5]貢明才,劉學慶,丁曉軍.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31):3457-3458.
[6]周俊英.小劑量螺內酯用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護理研究[J].中國藥業,2015,24(10):55-56.
[7]張丹,段思棟.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4,28(6):112-113.
[8]洪樂.小劑量螺內酯治療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62例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藥業,2015,24(23):167-168.
Study on Small-dose Spirolactone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Chronic Heart Failure
WEN Shao-ji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Liuzhou Red Cross Hospital,Liuzhou,Guangxi Province,545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mall-dose spirolactone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chronic heart failure. Methods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0 to October 2015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50 cases in each,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edium dose spirolactone(25mg/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mall-dose spirolactone,(10mg/d),the treatment effects were observ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reatment effective rate was 94.0%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6.0%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small-dose spirolactone in treatment of coronary chronic heart failure has an obvious effect and small incidence rate of complications,and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rt function and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Spirolactone;Coronary disease;Chronic Heart Failure;Clinical effect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742(2016)04(a)-0118-02
[作者簡介]溫紹錦(1976.11-),男,廣西陸川人,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科臨床診治。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10.118
收稿日期:(2015-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