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志強
摘 要: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學質量;課后拓展
一、高職院校數學教學現狀
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課時是有限的,一般在五十課時左右,面對巨大的教學量,教師的教學任務十分艱巨。對于高職學生來說,他們的數學知識基礎相對較差,對于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總是存在畏懼心理,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使學習過程雪上加霜。在很多教師眼里,他們更加重視對學生進行實踐培訓,在安排課程的時候重點都是專業課和實訓課程,對于數學這種理論性的課程不夠重視,教學面臨挑戰。除此之外,很多教師仍然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教學的需要,因此進行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二、“微課”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將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做成“微課”
高職數學教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而數學這門學科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再加上教學內容多,教學課時較少,教學時間過于緊迫,同時,在數學課堂上教師都是自顧自地講課,忽視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很多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進度,很多內容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教師就已經講下一個內容了,這樣的教學學生難以有效地吸收和理解數學內容,教學效率較低。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的發生,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抓住教學重點內容,將重點和難點內容轉化成簡短的微課專題,通過這樣的改變不但能夠使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學習的內容及學習的難度,實現因材施教,還能夠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有能力進行探究和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主性和探究性,提高數學教學效率。
2.將學生反饋的求解難題做成“微課”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就應該經常針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然后將學生的總體反映和存在的疑惑制作成一個專題。通過這樣的調查問卷不但能夠使學生有一種被重視和尊重的感覺,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滿足學生在各個方面對數學的要求,還能夠根據學生的反映情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重點和難點的數學問題收集起來,將這些典型的例題做成一個微課專題,這樣即使學生上課沒有聽明白,下課也可以繼續聽課學習,通過學生的反復觀看徹底弄明白每一個解題思路,從而彌補課堂上的缺陷,真正實現舉一反三。
3.將新課程的預習做成“微課”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是站在三尺講臺上利用黑板、粉筆等一些簡單的教學輔助工具口干舌燥地講課,學生被動地聽講、記筆記。這樣的教學課堂過于枯燥無味,學生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長此以往,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好的學生還會跟著教師的思路去學習數學,但是他們養成了依賴教師的習慣,教師總結歸類,學生死記硬背,這樣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對于一些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早就失去了興趣,在課堂上不是呼呼大睡就是說話,嚴重影響課堂紀律。對于“90后”來說,他們是現代化科技發展的承受者和擁護者,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數學教學課堂上引入微課,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利用多樣化新穎的教學形式生動現象地描述數學內容,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變得直觀化和簡單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在快要下課之前,為學生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通過微課初步了解下節課應該學習的內容,并根據教師布置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通過這樣的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有效地進行教學導入,在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將課后的拓展做成“微課”
在傳統的高職教學過程中,絕大多數教師都是根據數學教材按部就班地講課。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樣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一個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存在差異,教師為了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盡量跟上數學教學進度,就要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將課堂主體的位置交給學生,這樣能夠使學生有權利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除此之外,對于計劃專升本的學生,教師還可以根據專升本所要學習的數學內容進行參考,制作一些能夠滿足專升本學生的數學教學微課,這樣不但能夠豐富數學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還能夠讓一些有需要的學生得到滿足,高效地完成數學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在高職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地將微課應用到數學課堂中,這樣不但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探究、思考數學內容,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意識到微課教學的優勢所在,并將微課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為今后高職數學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程友元,李碧芬.高職學院數學教學現狀分析以及對策和建議 [J].價值工程,2013(2).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