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霞+劉莉莉
摘 要: 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社會需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傳統高職教育模式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需要我們采用個性化的教育模式,優化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掌握個性化教育的原則與特征,把握個性化教育對策,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育,培養出高素質的高職人才。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個性化教育 原則 特征
我國目前正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壓力很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培養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因此,對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要求。“產學結合、校企合作”、“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已成為大多高職院校的共識。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與科學價值觀的重要渠道,如何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是高職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解決當前高等職業教育存在的種種弊端,增強高職政治課教學效果,培養一大批素質高、思想好、能力強的人才是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個性化教育的目的是優化學習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調動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由于高職學生自覺自律意識缺乏,學習基礎薄弱,綜合能力不強,缺乏興趣學習和動力,因此構建良好的個性化教育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克服評價弊端,實現高職教育目標,是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目標。
一、高職院校個性化教育的原則
1.適應性的原則
個性化教育原則中最重要的就是適應性,個性化教育旨在促進個體個性化發展,過去的教育重心不是學生,培養出來的都是不主動學習的人。傳統教育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導,這種教育是與學生隔離的教育。學生個體具有無限潛力,只有順應學生發展規律,才能充分激發學生潛力。個性化教育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通過適應學生之間的差異,采用符合每個學生發展狀況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個性化教育以人為核心,要求教師適應學生,為學生發展提供服務[1]。當今社會需要越來越多樣化的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促進個體全面發展。
2.獨特性的原則
孔子看到了人的差異性,要求教育尊重差異性。以學生的不同個性為出發點進行教育,成為當代教育學家的一致要求。教育改革就是不斷推進個性化教育。“重視個性”的原則也是個性化教育的原則,即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個體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學校提供個性化教育,遵循差異性原則,因材施教。
3.自主性的原則
日常生活中,一個人必須自主,個性化教育必須堅持自主性原則,沒有人能幫自己解決各種需要,沒有主動性,生命就會走向滅亡。長期以來,教育壓制了人的主動性以教師為主導,學生只能跟隨。教育比較僵化,不是基于學生的需要,而是師本教育,這樣的教育抹殺學生主動性,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教育宗旨是促進個體自由充分地發展,教育改革必須扭轉壓制學生主動性的教育模式。
二、個性化教育的特征
1.個性化教育是具有創造性的教育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充分發揮特長,發揚個性,每個人都要努力成為社會需要的創造型人才,創造力源于思考,思考來源于學習。教育應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促使個人的主動性和求知性獲得極大發展。因此,個性之中都包含無限創造性,成為個性發展的基礎。如果能充分發展個性,就有機會有效促進個體全面發展。傳統教育模式沒有為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社會需要發揚個性、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教育改革要在培養創新能力方面,通過個性化教育不斷改革完善。通過素質教育和個性化教育,人才向復合型、多樣化方向發展。當今社會日新月異,越來越呈現出多樣化態勢,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專業的主動權大大增強,使他們個性特征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個性化教育是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創新人才具有獨特個性,因此只有允許個性充分發展,才能使個性得到解放,培養出個人的創造性。
2.個性化教育是具有適應性的教育
個性化教育應采取適合學生的教育方法,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依據學生的個性、人格、興趣的差異,提供教育。適應性教育強調通過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個性化教育的適應性主要指尊重學生的個性,無限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2]。教育必須關注學生,了解和研究學生,發現他們之間的差異性和獨特性。發展學生是教育的目的,個性化教育是各具特色的發展,不是千篇一律的成長,是和而不同的發展。
3.個性化教育是具有全面性的教育
個性化教育針對不同個體的全部方面,每個人的每種智能都是不同的,個性化教育要采用適合個性特點的不同手段,促進個體全面發展。個性化教育摒棄平均發展,提倡全面發展,重視各方面協調發展,人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協調的,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進行教育。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相互依存,個性發展是全面發展的個性化。
三、高職院校個性化教育的對策
1.樹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組織,接觸更多不同的人,提高他們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首先著重于人的全面素質,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中心,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素質[3]。學校要心系學生,為學生提供有力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對教學的參與度。學校教育活動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充實自己,本著為學生全面發展服務的目標,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2.以教育教學改革為核心任務
隨著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高職生希望使自己得到全面發展,并且熟練掌握專業知識,要實現這樣的教育目標,必須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識,不斷改革與創新教育方法與模式,以教學改革為核心,實現理想的教育教學效果。首先,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在學校個性化教育過程中,教學變革是關鍵環節。教師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因人而異,實現知識內化[4]。其次,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學校要考慮到個體差異性,促進學生優勢潛能發展,教師要相信學生,對學生充滿信心。教師要承認每個個體都有自己的智力優點,多方面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要以學生自身的縱向發展為基礎,真正促進學生個性全面發展。
3.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
校園的個性化建設要求建設的校園強調個性化,構建個性化校園文化。我國很多高職院校正在大規模建設校園,個性化建設是促進學生和諧發展的前提與途徑,個性化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和諧發展具有目標導向作用。學校在深度開發優質環境資源時,要優化拓展各種優質教育資源,建設“個性化校園”、“品質教育”,為學生個性化成長營造廣闊時空。校園的文化建設繼承城市的歷史脈絡,在發展過程中有自己的個性化元素,秉承所在城市與學校在地理、歷史、文化方面的特色,使校園更具有個性化。在教育創新的今天,校園物質文化激勵學生不斷追求自己理想的個性精神。此外,需要建設高職校園網絡文化。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化對人們的精神生活正產生日益重要的影響。校園網絡生活散發出濃重的學校風味,網絡在學生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我們要因勢利導,組織多種活動讓學生參加,全力釋放高職學生的主體精神、個性潛能,豐富校園文化。在高職院校建立校園網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還有利于師生在網上展開自由開放的交流,有效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學校還要加強對貼吧的管理,及時處理不良帖子,創建有利于個性化教育的外部環境。
參考文獻:
[1]宋響文.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個性化教育問題的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6).
[2]叢英姿.淺談高職院校道德教育的個性化[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3]韓麗娜.高職院校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的現狀及有效途徑研究[J].才智,2016(01).
[4]鄒歡艷.論高職學生工作實施個性化教育的理論基礎——基于管理學視角[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