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琴
【摘要】小學語文,是孩童打開文字這扇大門的開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幾乎占據了三分之一的天下,而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更是這其中的重中之重。教師教學方法的好與壞,直接影響著學生們未來對語文閱讀的興趣程度以及成績的提高,所以說,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既可以讓教師省去很多時間來教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同時,學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時候又可以少走許多的彎路。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 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培養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11-01
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培養的教學,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好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們日后在語言文字鑒賞能力上少走很多的彎路,對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也會有很多的好處,免去日后在不必要的場合鬧出笑話來,如此,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培養的教學,便成了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內容的關鍵點所在,選擇恰當教學方法的首要前提,便是教師要首先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教學上的質量。
一、引導學生對文字的積累
雖然明面上說的是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但是每一個教師都明白,學生只有先認識了字,才能夠在接下來在段落上鑒賞透析,而小學生認識的字詞總歸是有限的,有些時候甚至連寫作業的時候都會用拼音來注釋。這就需要教師來督促,讓每個小組都擁有一本字典,如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可以每個人都擁有一本字典,不光是了解字詞的讀音與寫法,主要是讓學生多讀多背,同時能夠理解它們的意思,引導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積累。
在這個年齡階段,學生都非常聽教師的話,同時也非常好學的,這樣可以通過以一些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們互相競爭,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己對文字鑒賞的能力,認識到自己與其他學生的不足,最終培養成為一種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這樣子,他們才會愿意學,想積累,培養了他們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同時,在其他方面也就有了更為全面的發展,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間。
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人們探究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所表現出的積極的個性傾向。學生想要獲得更好的成績就要對語言文字鑒賞能力有所興趣,在擁有興趣之后,學生才會有所動力去學習,而這便是推動學生獲取新知的動力源,才會在求知的這條道路上達到一個新的彼岸。在語言文字鑒賞能力培養的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學生的興趣“脈搏”,要讓他們感興趣,同時又不能夠太過偏科,在學習導向上下功夫,讓學生自己主動的去閱讀,把“逼迫閱讀”轉化為“渴望閱讀”[1]。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我看來,要把握好閱讀前、閱讀時和閱讀后這三個關鍵點。當學生在閱讀前時,教師要調動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可以通過設問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所疑問,這篇文章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加深他們對興趣的激發。當學生閱讀時,教師要圍繞課文的中心目標,提出相對的疑問,刺激學生不斷產生閱讀的渴望。當閱讀過后,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讓學生們自主思考,加強他們對語言文字鑒賞的能力,同時還要激發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沖動”,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他們更加獨立自主的去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提高語言文字鑒賞能力。
三、引導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
鑒賞能力,指的無非就是在全面、深刻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內容、形式的是非、優劣和美丑進行鑒別與欣賞的能力,相對而言,這已經屬于一種相對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了。并不是說它是一種相對較高的層次,教師就不去講解與引導,很多小學的語文教師都會有一種錯誤的理解,認為只要等到學生上了初中,初中的語文老師就會講解,現在只需要懂一些膚淺的知識就可以了,這樣的事情,簡直大錯特錯,無論是什么,都要從小開始學習,或多或少的接觸,讓學生提早開始培養這種能力,同時在這樣的影響下,也能夠在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等非常重要的品性。
四、引導學生對理解能力的認識
閱讀理解能力是指學生所感知的書面語言符合經過大腦一系列分析、綜合、比較的思維活動,主要的便是學生能理解的詞語、語言結構、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的綜合能力。
學生在閱讀課文時,一般要經歷由語言到思維、形式到內容、外表到內部、部分到整體,然后再做進一步的循環。這一步在整個閱讀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也可以說是閱讀鏈中的瓶頸,直接制約下一步閱讀能力的形成[2]。由此可見,閱讀理解能力,在語言鑒賞能力培養上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而學生由于理解的詞語、語言結構、表達方式以及修辭手法等能力上的欠缺,導致這他們在閱讀上的困擾,也正是因為如此,即便是有興趣的學生,也會因為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性而打敗,凸顯問題的時間越長久,學生們便越會對閱讀開始產生厭倦甚至厭惡,這一點,既不是教師們愿意看到的,也同樣不是家長們愿意看到的。
因此對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就變得更加的重要起來,教師們要防止怕麻煩,雖然表達方式與修辭手法是固定的,但是對語言的結構,詞語的意思卻是千變萬化的,教師們要抓住這個關鍵點,讓學生們對這些枯燥乏味的東西引起興趣,比如根據課文中的某一段落,某一句子,像“孔乙己”那樣,將這些段落、這些句子給全部吃透,讓他們在感受到漢字文化所帶來的震撼的同時,還能夠學到東西,真正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培養出學生們對語言文字鑒賞的能力。
五、讓學生自己去領悟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的關鍵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閱讀教學前要搜集大量的與作品有關的音像資料,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內容,抓住文中字詞的含義,先讀通、讀熟、再領悟情感,體會作者的內心世界,嘗試進入作者的內心去感悟作者、感悟作品。這樣,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學生對作品、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教師首先要認識到語言文字鑒賞能力的培養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針對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要循序漸進,不斷的深入教學,讓學生們能夠在一個輕松而且歡樂的課堂上學習知識。同時,教師們也要懂得適當的“放權”,讓課堂擁有學生們的“話語權”,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夠真正培養出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字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宕軍.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42-243
[2]崔海峰.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要素、結構、層次及其培養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