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50-02
數學是一門開闊和提高人的智力的重要學科,學生對數學不能產生興趣,就難以進入數學之門。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沒有興趣的學習,好比無源之水,日見其竭;無根之木,日見其枯。正如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所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運用興趣在學生和數學知識之間架起橋梁,讓學生通過橋梁進入數學大門,才能研究、探索數學知識,在實踐中應用數學知識,這方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
一、導課新穎,產生興趣
成功的導課,不僅能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而且還能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造成學生渴望學習的心理狀態,從而為整節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如在教學“分一分”時, 我編了這樣一個故事,小熊開了一家百貨商店, 各種物品堆成了一座小山,小動物們聽說小熊開百貨商店, 都來買東西, 可是找來找去,卻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小朋友們,你們能幫小熊把物品分一分,讓小動物們很快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嗎? 頓時, 學生的情緒高漲起來, 學習興趣得到充分調動。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過程中, 熱情高漲、討論熱烈, 他們通過合作參與、共同研究、各自的思維能力、發現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高。當然通過講故事,也是導課的一種好方法,喜歡聽故事是小學生的天性,在教學中,我經常根據教學內容創編一些學生喜歡的小故事,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通過設置疑問,激發探究興趣
學生探究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起源于良好的問題情境,精心創設問題情境對于課堂上實施探究學習能起到積極的啟動作用。代表性的詞語如“為什么”、“你從中能發現什么”、“除此以外, 還有哪些方法”、“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在“十幾減九”的教學中,師創設情境(藍貓和淘氣比賽夾珠子,盆里共有十五個珠子,藍貓夾了9 粒,藍貓認為它比淘氣夾得多,但淘氣卻不服輸,雙方為此爭執不下)。師問: “小朋友,你們能用數學知識幫助藍貓和淘氣嗎?”同學們積極思考,小組內主動合作討論起來。利用童話和故事創設問題情境、 借助直觀手段創設問題情境、聯系學生原有的知識創設問題情境、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等。來源于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往往最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三、體驗教學過程,激發興趣
如教學“七巧板”時,一開始就用事先準備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提出:這些圖案是由哪些基本圖形組成的?它們的邊與邊之間有什么關系?待他們思考回答后再進行總結。最后讓他們自由合作進行制作,也拼出一些優美的圖案。這樣,通過簡單的表演,把問題設置于適當的情境下,從而營造了一個生動有趣的學習環境。相信在這樣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會興趣盎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當他們動手動腦去尋找答案時,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對數學產生朦朦朧朧的好感。這便是趣味數學的魅力。把數學問題日常生活化,是趣味數學的一大特色。
四、舉形象、直觀的例子,增添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它的很多規律和特征都全面反映在生活之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新課。例如:講圓的認識時,首先讓學生舉出生活中所見到過的物體哪些是圓形的。學生舉出自行車的輪子、電風扇、井蓋等例子。為什么這些物體要做成圓形的呢?從這方面引入新課,學生易于接受。數和形本身是密切聯系的,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是數學中最基本的兩大基本元素。因此,有時基于某一對象的數和形相互聯系的數量關系,我們可以把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結合起來考慮,更容易看到它的全面內容, 通過數形相互轉化達到化難為易的目的,這正是數形結合思想妙處。數形結合思想,對引發學生興趣,增進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記憶,提高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五、橋設練習,增添興趣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既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鞏固所學的知識。
六、課堂小結,保持興趣
一節好的數學課不僅“課伊始,趣已生:課進行,趣已濃”。而且還要“課結束,趣獲存”,使學生保持學習興趣。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是這樣結課的:本節課我們學習了分數的初步認識, 對分數有了初步的理解,請同學們回答本節開始所提的問題。“一塊蛋糕, 爺爺吃了這塊蛋糕的一半, 爸爸吃了這塊蛋糕的一半的一半, 小明吃了這塊蛋糕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你能用這節課所學的知識來表述嗎?當同學們回答: 爺爺吃了1/2, 爸爸吃了l/4,小明吃了1/8 后,再追問:這塊蛋糕還剩多少?誰吃得多?誰吃得少?為什么?當學生不能回答時,教師就說這些知識等到下節課學習之后就能明白, 同學們先回去想想,看誰最聰明!
七、課下激勵學生,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適當的激勵機制,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激勵的角度評價學生,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標準和態度, 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如當提問較難問題時,要啟發引導一些優等生來回答, 隨時注意對這些學生提高激勵的標準;對于中等生, 選擇一些中等難度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并充分肯定他們的進步;對于差生,選擇一些較容易答出來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回答正確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進行鼓勵。這樣教師把歡悅的情感融入到學生成功的評價中,學生會在教師的激勵中重新認識自己的能力,增強自信心, 產生興趣。
以上是我在教學當中的幾點認識,當然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也是非常的重要。民主、和諧、平等、寬松的氛圍是培養學習興趣的溫床,也是使學生產生興趣的原動力。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教師要給予鼓勵、關心、同情,真正做到面向全體,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以和藹可親的教態,飽滿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緒, 在師生間建立起寬松、和諧的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 孩子的天真和天性才能得以淋漓盡致的體現與發揮,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相信學生能獲得成功;寬容學生的過錯,留給學生反思改過的時間: 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在學生遭受挫折時,應以一顆真誠的心感悟他們,幫助他們走出失敗;關心愛護學生,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好伙伴。有一首詩這樣贊美老師純潔的愛——“您的黃金是早晨的太陽,您的銀子是十五的月亮,但您依然快樂的吹著口哨,您的自豪是桃李芬芳。”因此,教師要用一顆閃閃發光的金子般的愛心重塑愛生為師形象,實現心與心之間的平等交流,真正建立新型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