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亞
【摘要】音樂教育不僅需要關注幼兒技能培養,更需要重視幼兒精神需求,才能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尊重幼兒的審美和看法,并以音樂為載體為幼兒創造快樂,分享幼兒的快樂。根據審美與快樂式教育特點,體驗感悟模式和抒情表現模式教學有利于在快樂中培養兒童的審美,促進兒童身心發展。
【關鍵詞】審美與快樂式音樂教育 體驗感悟模式 抒情表現模式
【中圖分類號】G6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243-01
幼兒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主要形式的基本素質教育,幼兒音樂教育提倡審美體驗和享受快樂。但是在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下,幼兒音樂教育與音樂教育的理念完全背離。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摒棄了傳統以音樂技能教育為主要目標的束縛,該教育方式從幼兒角度出發,讓幼兒在音樂中獲得快樂,培養審美,實現幼兒全面發展[1]。筆者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就審美與快樂式幼兒音樂教育方法進行探討。
1.體驗感悟模式
對于幼兒來說,聽音樂會引起幼兒情緒上的變化,首先對幼兒的音樂教育可以讓幼兒憑著自己的感覺去聽,然后才以一些典型的理性的音樂例子用感性的方式幫助幼兒體驗音樂中的審美與快樂。幼兒音樂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覺,其核心是審美。幼兒音樂審美最重要的是能夠親身去體驗,去聽不同的音樂,從而逐漸形成對音樂的整體感覺。在不斷聽音樂,不斷體驗音樂的過程中,則形成了一個審美的基礎與積累。當幼兒聽到音樂產生的體驗與音樂情感表達相融合時,就意味著幼兒進入了音樂的世界,開始了理解感悟音樂美的歷程,音樂的審美價值就得以體現[1]。
1.1體驗感悟模式實施過程分析
這種模式的基本實施程序主要分三個階段:激發情緒、情緒變化、情感交流。激發情緒的階段是體驗的開始,這個階段教師通過創設與音樂產生的意境相符的情境,引起幼兒對音樂審美的期待心理,激發幼兒產生體驗的渴望。情緒變化實際上是幼兒的情緒隨著音樂旋律、節奏等的變化而變化,并且與創設好的情境發生共鳴,再融合其中的情感體驗達到音樂體驗的高潮。情感交流階段則是經過情緒激發和情緒變化兩個階段后運用音樂或非音樂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音樂體驗。
1.2實例分析:以音樂欣賞《啄木鳥》為例
首先教師讓幼兒閉上眼睛,安靜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或在室外的草地上。
教師在幼兒閉上眼安靜的時刻,以柔和輕慢的語音語速:“森林多美呀,你靜靜地聽,有一種聲音,是啄木鳥的聲音,它們在干什么?音樂里記錄了這個故事,哪個小朋友能聽出這個故事。”
幼兒這時在聽音樂,思想隨著音樂一起,身體也是自由的。此時幼兒會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出對音樂的感覺。
幼兒以音樂的形式或非音樂的形式交流自己對音樂的情感體驗。
教師最后對幼兒的情感發現進行肯定和鼓勵。
2.抒情表現教學模式
音樂是一種抒情表現藝術,抒情表現教學模式借助音樂的抒情效果,激發幼兒將個人想法編創音樂,用音樂表達心愿和情感。在抒情表現教學模式中,幼兒不僅是學習者,更是“歌手”、“音樂大師”。音樂也不僅僅是純粹的教學載體,而是幼兒抒發情感和交流的工具。
2.1抒情表現教學模式實施過程分析
教學模式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情感激發階段。該階段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音樂的特點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幼兒在教學情境中獲得感悟,激發幼兒產生抒發情感的動機。第二,引導編創階段。該階段教學的任務包括兩個,一是幫助幼兒掌握音樂技能,為幼兒編創音樂打下基礎;二是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音樂編創[2]。幼兒的年齡較小,缺乏主動意識,且多數多動為無意識活動。因而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進行編創音樂,通過音樂表達情感和交流思想。第三,表達交流階段。該階段教師需要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讓幼兒根據情景自由唱歌,抒發情感。
2.2教學實例分析——以《對歌》為例
第一,情感激發階段。首先,播放少數民族對歌錄像,讓幼兒對“對歌”產生直接認識,并感受對歌中的樂趣。再提出問題,應該幼兒思考。如錄像中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為什么他們那么開心?其次,兩名教師進行對唱,再引導幼兒思考一下問題:歌詞內容、唱歌方式。引導幼兒體會用對歌進行交流的方式。最后,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和教師的表演,讓學生學習對歌。
第二,引導編創階段。將兒童分為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分為提問組和回答組,兩組成員商量對歌內容,教師從旁引導學生如何編創歌詞。
第三,表達交流階段——對歌游戲。根據對歌需要,將教師布置成河流形式,對歌學生分別站在河流兩岸進行對歌。教師可設置獎勵,如勝利組幼兒可以穿上特制的服飾。
2.3教學效果評析
對歌教學不僅讓兒童輕松學會歌曲,讓促使兒童將喜歡的歌詞放入歌曲中,用音樂的形式表達情感,用音樂和他人交流。同時,對歌提高了兒童唱歌的興趣,部分膽小的學生也愿意開口對歌。通過對歌,幼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更加頻繁,增進了幼兒之間的友誼。
幼兒音樂教學的目的不在于培養幼兒的音樂技能,而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兒童的心理和情感需求,美化兒童的心靈,最終實現實現兒童全面、健康的成長。幼兒音樂教師也需要根據幼兒教學的目標,將審美與快樂融入幼兒教學,在情感體驗和抒情表現教學模式中實現幼兒音樂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楊燕.如何建立幼兒音樂教育的“審美與快樂”模式[J].大舞臺,2011,(7):212-213.
[2]劉迎芳,董娟. 幼兒游戲化音樂教育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 教育教學論壇,2013,2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