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達
摘 要:近年來不論中央、地方還是企業,在反腐倡廉工作上制訂的制度不可謂不多,不論是制度的廣度、深度還是針對性上都較之前有顯著突破。但是在制度的執行上卻不盡人意,通過筆者的調研發現存在有令不行屢禁不止、嚴以律人寬以待已、監督乏力流于形式等現象。針對以上現狀,本文深入剖析了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提出了提高制度制定的質量和水平、強化領導的導向和示范作用、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等四個方面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制度執行;現狀與思考
反腐倡廉問題關鍵在黨,黨的問題關鍵在干部,干部的問題關鍵在制度,制度的問題關鍵在執行。近年來不少涉腐案件說明,黨內和黨員領導干部發生的問題有很多不是制度缺失而是制度虛置,是因為反腐倡廉制度沒有得到有效執行所致。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制度的價值在于落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切實加強制度執行顯得極為重要。
一、現狀
當前反腐倡廉制度執行方面存在問題歸納起來有以下四個方面:
有令不行,屢禁不止。少數單位和少數領導干部,對上級制定的反腐倡廉規章制度不是積極加以宣傳,認真貫徹執行,而是用來裝潢門面,寫在紙上,念在嘴上;或匯編成冊,應付上級檢查考核,形同虛設。比如,公司《勞務分包十不準》明確規定,不準領導人員親屬在本單位分包工程;所有勞務分包隊伍必須先簽合同后進場,但在2015年公司紀委在檢查中發現,仍然有部分少數領導人員的親屬在公司范圍內分包工程,部分隊伍仍是未簽合同先進場施工;在招待費的管理使用上,近年來,公司多次出臺制度、紀律,而且在每次工程項目綜合督察中都把此項工作作為重點,但仍有部分項目超標準、超限額。
陽奉陰違,蓄意變通。對上級頒布的一些界限明確、措施強硬的制度規定,有些項目的領導明知不能不執行,卻為本項目或個人利益,想方設法“靈活變通”進行規避,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針對公司招待費管理,為規避高檔煙酒消費,而增大數量降低單價,為規避高檔吃喝接待,而變少數人為多數人、一餐為多餐開票報銷,使制度在執行中變味走樣。
嚴于律人,寬以待己。少數單位領導要求下屬或他人嚴格執行反腐倡廉制度,自己則放寬標準和要求,甚至成了破壞制度的帶頭人,導致制度的制定與執行脫軌。近年來,在公司的項目督察和虧損項目治理等活動中發現不少類似問題。特別是有關費用的開支、報銷環節,對屬下的各類開支控制嚴格,報銷審查深入,但自己經手的開支就大手大腳,報銷也無有效的監督、審查。
監督乏力,流于形式。從集團公司近幾年暴露的腐敗案件來看,一方面是制度的內部監督很難實施。由于各級監督機構受制于領導意志,存在“上級對下級管到看不到、同級看到監督不了、下級知道不敢監督”的現象。另一方面,監督主體存在畏難情緒,擔心影響被監督對象工作積極性或怕得罪人,認為“招呼”打到即可,不敢大膽監督;有的對問題視而不見,對監督流于形式,雷聲大雨點小。
二、原因
造成反腐倡廉制度執行不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有體制機制方面的,也有執行者自身的因素。概括起來為“四重四輕”:
重權力輕制度的體制,使制度執行不到位。目前我國依法治國的政治體制還處于發展、完善期,權大于法的現象仍然時有存在。對上級下發的制度是否執行,如何執行,相當一部分是憑領導者個人理解。有的搞“彈性”操作,對易循的執行得緊,對難循的執行得松,對自己有利的執行得緊,對自己無利的則執行得松;有的搞“變通”,以種種客觀情況或“集體研究”為理由,把制度變著“法子”執行。
重制定輕落實的機制,使制度執行難到位。反腐倡廉制度,重在建設,貴在落實。隨著近年來懲防體系建設的向前推進,一系列反腐倡廉基本制度和條例規章已經出臺,但制度的落實還是不盡人意,尤其是當前少數領導干部,不能處理好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關系,不能把握好教育、制度和監督的關系,僅認為反腐倡廉制度是有些機關或領導提出的要求而已,根本不同于法律那樣強硬不可冒犯,執行尺度可寬可嚴,這就給制度的公信度大打折扣,也必然導致制度執行疲軟。
重形式輕內容的條文,使制度執行不明確。制度本身是執行的依據。只有賦予它形式和內容的統一,才能有效力。當前反腐倡廉制度中:有的制度規定過于籠統、原則,沒有制定相關落實制度的配套制度或操作辦法。有的重視制度的研究制定,不夠重視反腐倡廉制度頒布實施后執行情況的跟蹤檢查和修訂完善,以致制度出臺不久便與現實有明顯出入,難以有效實施。還有的制度僅提出若干條“不準”或“禁止”等規則要求,沒有硬性規定對違反“不準”和“嚴禁”如何處理,即使處理,也找不到令人信服的制度依據,最終使制度難以落實。
重監督輕追責的現實,使制度執行不徹底。監督是制度執行的保證。但是現在總有一種很不好的傾向,好不容易通過監督檢查發現了問題,責成整改。但是礙于各種因素,搞“下不為例”,或者對違反制度的行為當懲不懲、該嚴不嚴、有嚴有松,或重打“蒼蠅”輕打“老虎”,將問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造成監督不徹底。
三、對策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要解決反腐倡廉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應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加強制度執行的宣傳和教育。自覺執行制度,主動維護制度是提高制度執行的根本。宣傳教育要分層次有重點,要重點加大對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教育力度,切實將制度宣傳融入到反腐倡廉“大體系”之中,使領導端正對制度執行的認識,崇尚制度,遵守制度,率先做提高制度執行力的模范。發揮教育一批,帶動一片,影響全局的整體效應。在廣泛宣傳教育的同時,有必要對重要制度進行定向培訓、考核,并將考核成績在一定范圍內公布,不合格者限期補考過關,逐步營造掌握制度、執行制度、維護制度的良好氛圍。
提高制度制定的質量和水平。推進反腐倡廉工作,首先要在制定好的制度上做文章。制度要必須與時俱進,要緊緊圍繞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形勢、新動向和新要求,實現淘汰一批,完善一批,增補一批的調整;制度要兼有針對性和延展性的特點。制度的針對性要求我們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圍繞群眾呼聲高,關切深,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環節和薄弱環節開展建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制度的延展性要求我們注重制度建設的完備配套,著力從教育、制度、改革、糾風、監督和懲處六方面入手,不給不法分子打“擦邊球”的機會。
強化領導的導向和示范作用。反腐倡廉制度約束的重點是領導干部權力運行。領導帶頭是提高制度執行的關鍵,“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領導干部執行制度必須切實做到行動先于一般干部,標準高于一般干部,要求嚴于一般干部,真正作貫徹執行的表率。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引領廣大群眾自覺遵守制度、維護制度、崇尚制度,形成良好的制度文化環境。要加強執行制度的監督檢查,做到常抓不懈。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黨內監督、行政監督主體作用,緊緊圍繞“權、錢、人”三個重點環節,對主要對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制度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特別是要對單位“一把手”和重要崗位人員執行制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肅追究干擾破壞制度的行為。一些制度不落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違反制度的行為沒有受到及時查處,致使一些人心存僥幸。從集團公司近年來查處的違紀違法案件看,一些干部之所以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從逾越規矩開始的。一旦領導干部不能自覺執行制度,或者只以制度“制”人而不“制”己,制度的執行就無從談起,群眾就會對制度的權威性產生懷疑。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不嚴格執行制度甚至破壞制度的行為,一經發現,則及時嚴肅查處。嚴肅追究變通執行制度的行為。對搞變通的現象,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等此類現象應更加重視、及早解決,不能因為小就不追究,也不能以罰代究,目的是防止小過釀成大過、小錯拖成大錯。加大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力度。制度有沒有威力,關鍵要看查處是否從嚴較真,只查不究,等于不查,“板子”只有打到具體人身上,才能產生警示作用。對違規行為的查處,既要大張旗鼓,又要態度堅決,必要時可以頂格重處。只有這樣,才能使制度在良好的執行中落地生根,才能旗幟鮮明地維護制度的嚴肅性、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