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蘭香
團隊凝聚力是指團隊對成員的吸引力,成員對團隊的向心力,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企業提升團隊凝聚力,就要積極營造“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成就有展示,付出有回報”的大環境,才能實現團隊既定的最終目標。
一、實施“引領工程”, 發揮團隊核心能量
團隊領導核心和管理者和整體風格和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團隊凝聚力的形成。美國的羅伯特·豪斯認為具有超凡魅力的領導者與下屬的高績效、高滿意度之間有著顯著的相關性[1]。
(一)黨政同心,合力打造企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冷靜理智地分析市場競爭,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創新,在改革中形成和完善適合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在改革中創造新的發展機遇[2]。建立黨政領導班子安全、經營、學習、隊伍建設、市場“五位一體”的承包機制,開拓外部市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實現企業穩步發展。
(二)黨政合力,打造企業發展的安全支撐。落實基層黨政正職“一崗雙責”,站在尊重員工生命權的高度抓好安全,基層單位經理、書記共同承擔安全責任,同獎、同罰。從事故源頭入手,全方位開展靜、動態隱患排查,全面降低、消除可控隱患,努力實現安全隱患問題為零。
(三)黨政共謀,打造企業發展的管理支撐。只有堅持創新,才能表現強勁的生命力[3]。深入管理創新,推進精細化管理,著力構建低成本運行長效機制。從優化管理流程入手,簡化冗長、無效的工作流程,降低人工成本;以強化內控管理為重點,推行成本倒算法,降低生產成本。
二、實施“陽光工程”,促進團隊凝心聚力
團隊內部的一致性是影響團隊凝聚力的最主要因素。堅定信念,樹立清晰的目標,建立核心價值觀,固然可以激活成員的積極性。團隊的工作流程、獎懲制度、成果分享是否公開、公平、公正,能否發揮好求是正德、導向分明的激勵作用,也是增強團隊凝聚力的關鍵環節。
(一)工作流程“干干凈凈”。“干干凈凈”應當是團隊成員特別是團隊領導起碼的道德標準和職業操守。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加強干部作風建設,重點抓好三個環節,即通過抓思想引領、警示教育、完善制度抓源頭治理;通過突出程序與規范,抓事先控制;通過抓嚴肅執紀,以儆效尤,由此實現所有權力行使在陽光下。其次要完善團隊的運行規則和機制,以各種形式公開團隊的政策、條例、依據、獎懲辦法、工作程序等關系成員切身利益的內容,增加團隊的誠信度和信任度。第三要加強和提升團隊內部監督的權力。
(二)獎懲手段公平透明。團隊的獎懲制度應保證其公開性、公平性和透明性。應以表揚獎勵為主,懲罰一定不可頻繁,切忌動輒以訓斥相對,以罰款相威脅,以免造成難以愈合的感情鴻溝。團隊領導要學會嚴已寬人、不偏不倚、公正靈活、有的放矢地處理問題。團隊的成績與成功是全體成員辛勤努力的結果,在榮譽、獎金、分配等方面公平公開,讓每一個做出貢獻的成員公平地共享成果。
(三)及時清理“團隊垃圾”。腫瘤最可怕之處在于它不斷地擴散,許多原本優秀的團隊常常因為少數不安分成員的存在變得面目全非。所以,及時清除“團隊垃圾”是保持團隊清潔的保障。企業應以法治企、以德為本,對待個人主義、消極思想、唯利是圖者要及時警告、正確引導,仍不能矯正改過者,應予以淘汰、甚至清除。
三、實施“凝聚工程”,提升團隊工作績效
當團隊受到外界環境影響或外部壓力時,團隊成員會自覺將內部矛盾化解或轉變為外部矛盾,形成一致對外的向心力。因此,培育團隊的憂患意識、競爭意識,強化企業的教育職能,不僅能有效增強企業的凝聚力,而且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新活動內容,適時開展形勢任務教育,做到一年一個主題,統一員工思想,明確不同時期的中心任務。黨政工團要齊上手,引導廣大干部職工認清形勢、明確目標、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增強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使形勢任務教育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二)創新活動載體,運用網絡空間、宣講報告、座談討論、演講征文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載體,及時傳遞企業動態、展示基層風采、宣傳職工典型、弘揚企業精神。做到工作上有新思路、發展上有新項目、改革上有新突破、穩定上有新舉措,確保思想政治真正取得實效,為推進企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實施“溫暖工程”,創造和諧人文環境
企業貧窮、職工受窮沒有和諧,失去公平、缺失制度沒有和諧,不能安居沒有和諧,為官不廉沒有和諧,缺乏激情沒有和諧,良好的尊嚴感、幸福感必將促進和諧。
(一)尊重員工主體地位。堅持落實“三重一大”制度,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進程,建立責任提醒和監督機制,通過開通信箱、熱線、建立公開欄、深入開展職工合理化建議活動,倡導人才“不為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為做出貢獻的員工營造相對平等的成長空間。
(二)關注好員工內心和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宏觀文化,必然對企業的文化發生制約[4]。充分整合資源,發揮員工幫助計劃(EAP項目)的人文工作優勢,提升政工干部懂群眾心理、懂溝通技巧,會化解矛盾、會調解糾紛、會主動服務的業務能力,成為幫助員工排解壓力、解疑釋惑的“心靈按摩師”和“引路人”。
(三)解決好職工群眾的實際需求。企業發展成果惠及職工不等于員工的100%滿意,我們要為職工群眾辦實事、做好事。在滿足職工文化需求方面,可以增加文體設施,修建活動場所,開辦文體社團,提供展示平臺,等等。營造人人重和諧、處處講文明、事事顯關愛的良好氛圍。
(四)調處好各類群體的訴求問題。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圍繞可能存在的各類不穩定因素,組織專項排查,把握好第一信號,推出信訪重點人卷宗和疑難信訪事項檔案。建立信息預警機制,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和穩控工作辦法,確保防范有措施,調處有效率,責任有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