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新
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指出,各級黨委要切實擔負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紀委要承擔監督責任。這“兩個責任”的要求,對于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推動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落實“兩個責任”的現狀不容樂觀,與黨中央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是:責任落實“上熱中溫下冷”,監督職能“越位缺位錯位”,責任追究“虛化弱化軟化。”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六點。一是思想認識不愿轉變,二是能力素質不足,三是溝通合作不夠主動,四是落實責任缺乏創新,五是監督問責不夠有力,六是檢查考核形式單一。那么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筆者認為應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目標與任務相銜接的分級負責機制,實現責任落實常態化
(一)建立重點任務責任分解制。把當年上級安排部署的重點工作,本單位、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群眾反映強烈、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作為工作重點,分解成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按照責任領導、責任部門、主要負責人三個層次,抓好責任分工、向下延伸和壓力傳導。
(二)建立目標任務責任背書制。黨風廉政建設年度工作重點、責任分工和任務分解經黨委會研究審議、黨政主要負責人簽字背書;黨政主要負責人與班子成員分別簽訂目標責任書,定期聽取班子成員分管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情況,對班子成員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履行情況報告進行審定,簽字背書;黨政主要負責人與基層單位黨政正職分別簽訂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書;紀委書記與紀檢監察科負責人簽訂黨風廉政建設監督責任書,做到責任層層分解、層層落實。
(三)建立上行報告和下行傳導制。制定、出臺下級黨組織定期向上一級黨委和紀委報告履行主體責任的情況制度,建立黨政主要負責人報告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和班子成員履行“一崗雙責”情況的制度,制定領導干部履責報告、民主評議、廉政約談等制度,形成上下貫通、層層負責、逐級落實的完整鏈條。同時,建立“下行傳導”機制,通過上級帶下級、上級促下級,逐級逐層傳導主體責任,通過上級樹標桿、做表率的方式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氛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落到實處。
(四)建立責任表單定期公示制。將落實“兩個責任”的任務,運用責任“表單”進行逐項分解、細化、量化,明確工作措施、完成時限、責任人,責任主體部門按時填報任務落實情況、階段任務完成情況,通過網絡、宣傳欄、公示欄等途徑進行晾曬,使責任制完成情況可查可看可評價,這樣既便于抓住重點,也便于職工群眾的監督。
二、健全督導與檢查相結合的責任控制機制,實現責任考核全程化
(一)建立日常責任告知制度。紀委要堅持每月初向領導班子成員、責任部門負責人、基層黨政正職分別下發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告知書,明確告知近階段黨風廉政建設重點任務和完成時限,對工作落實不力、問題整改不及時、未按要求落實的下發《督辦卡》,督促指導各責任主體按要求認真履職。
(二)實施責任區走訪制度。不定期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走訪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區,聽取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情況匯報,以座談交流、個別談話等方式聽取意見和建議,探討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督促目標任務全面落實。在基層黨組織設立黨風廉政建設監督員、監察員,實施工作報告制度,暢通溝通交流平臺,使“兩個責任”工作落實始終處于動態的管理過程,確保責任落實更加到位,更加高效。
(三)建立定期督導檢查制度。充分發揮紀檢監察的職能作用,加強和改進監督的形式、途徑、方式,深入了解各單位部門所承擔的黨風廉政建設重點任務進展情況及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落實情況。同時,對年初黨風廉政建設任務分解中的一些重點工作任務適時開展重點督查,及時跟蹤和掌握任務進展情況,確保責任任務的有效落實。
(四)注重考核結果運用。分類制定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檢查考核辦法,在日常督導檢查的基礎上,對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基層單位黨政正職進行年度考核,把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績效考核、評先評優、干部提拔使用及問責追究的重要依據。對年度考核為優秀的單位進行鼓勵和獎勵,對其主要領導作為提拔重用的資格條件之一。
三、健全問責與懲處相依托的責任追究機制,實現責任追究規范化
(一)制定出臺專門的責任追究辦法,準確區分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直接責任與領導責任。建立“一案雙查”制度,對領導不力、不抓不管導致不正之風長期滋生蔓延,或者出現重大腐敗問題不制止、不查處、不報告的,要追究黨委及其負責人和紀委的責任。
(二)把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領導干部問責制結合起來,把黨委、紀委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班子成員承擔的責任“簽字背書”,作為問責的依據,實施責任追究倒查制,出了問題從嚴從快處理,實行層層追究,杜絕以經濟處罰為由,逃避執紀,或以集體決策失誤為由,逃避個人責任,形成良性的責任導向。
(三)把出了問題積極查處與出了問題遮遮掩掩的責任分開,對職責范圍內發生的問題進行掩蓋、袒護,或者干擾、阻礙責任追究調查處理的作為責任追究的著重點,充分調動領導干部履職盡責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特別是黨政“一把手”切實履行“一崗雙責”的責任意識。
(四)建立執紀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對于應當立案查處而不立案或者以組織處理代替黨紀政紀處分和法律責任的,嚴肅追究執紀人員的責任,確保監督者也受監督,形成監督問責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