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小玲
勞動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始終是企業創新創效的重要源泉,在企業深化改革,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的新形勢下,更需要充分弘揚勞模精神,助力企業科學發展,而“勞模創新工作室”就是激發勞模影響力的有效載體。勞模創新工作室是以勞模的名字命名,由勞模“擔綱領銜”,工程技術人員和職工“唱主角”,以生產經營活動、技能人才培養和攻克工作中重點、難點問題為主的創新工作團隊,是職工成長的“大課堂”、技術創新的“孵化器”、現場難題的“攻堅隊”,團隊建設的“方向標”,對企業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如何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加強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發揮好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作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企業科學發展,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思考。
一、明確六個要點,搭建工作室平臺
“勞模創新工作室”的建立,需要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要點進行開展。
一是圍繞“一個中心”:明確“勞模創新工作室”的中心任務,就是要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發揮團隊的能量,推動企業做強做優。
二是樹立“兩個目標”:目標應結合勞模特點、現場實際,基本目標應至少包含兩個要素,即“做好傳幫帶,培養技術人才;進行課題研究,推進技術創新”。
三是做到“三個一”:即“勞模創新工作室”要有“一塊牌子、一項經費、一支團隊”,確保工作室外有鮮明形象,內有堅實基礎,內外兼修,塑造品牌。
四是遵循“四項原則”:創建時,遵循“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創新創效、傳承傳授”這四項原則,與一線生產管理實際相結合,注重發揮專業技能優勢,傳承精神、傳授技能、創新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專家型職工的影響力和帶動力,工作室才能富有生命力。
五是達到“五個目的”:通過“勞模創新工作室”,達到發揮勞模引領示范作用,提升創新能力的目的;達到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取得成果的目的;達到不斷提升群眾性經濟技術創新能力的目的;達到搭建企業開展創先爭優有效載體的目的;達到發揮勞模品牌效應,傳承新時代勞模精神的目的。
六是堅持“六有標準”: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需要 “六有”,即“有人員、有場所、有設施、有管理、有課題、有經費”,配齊配強軟件硬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深入開展課題研究。
二、強化組織領導,有序開展創建
一是成立組織。為促進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的深入開展,企業需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領導小組和領導小組辦公室,將行政領導、相關部門納入其中,積極指導創建工作,協助做好“勞模創新工作室”組建、設備配備、人員安排、陣地建設、資金保障及總結交流、推廣等工作,形成“黨委領導、行政支持、部門配合、工會運作、勞模掛帥、職工參與”的創建格局。
二是多方支持。企業需對勞模進行了梳理,根據企業實際,明確選擇在施工生產一線且具有較高技術水平勞模,組建工作室的思路,選擇技術能手、技術比武獲獎人員等作為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并進行企業黨政工溝通會,取得多方的大力支持。
三是籌備成立。撥付資金添置工作室設施,以達到“有人員、有場所、有設施、有管理、有課題、有經費”的創建標準,熱別需要注重對工作室的現場查看,及時補充完善相關設施。在配置工作室硬件的同時,需為創新室配備專業技術、學歷、年齡結構合理的工作人員,把愛崗敬業、技術精湛、銳意進取的人才吸納到創新工作室,并擬定工作室管理暫行辦法、工作室研究課題、工作室學習計劃等。
三、做好規劃管理,促進快速發展
為保證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取得實效,需要高度重視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配置、規劃和實施工作,按照“切合實際、因地制宜、創新創效、傳承傳授”的原則,實行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要做到勞模創新工作室活動的管理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需做到“六個落實”。
一是落實資源。通過工作室進一步將企業內具有較高專業技術水平和特長的公司級以上的勞動模范、企業內部專家等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各自專業優勢,圍繞公司施工生產開展技術創新和技術攻關。同時落實活動開展過程中的資金支持。
二是落實課題。課題研究方面,需結合實際,根據技術管理工作中的難點、熱點問題,以及工作室負責人的技術專長等,制定勞模創新工作室短、中、長期的攻關課題,作為重點研究對象,開展技術攻關。
三是落實培訓。需根據工作室負責人的時間,在培訓技術人員方面,既開展現場講解技巧、方式、方法,又定期開展授課培訓。
四是落實計劃。將勞模創新工作室任務按時間進行分解,明確步驟、時間節點等,有條不紊地組織實施,形成工作室成員人人肩上有指標,齊心協力、共克難關的良好態勢。
五是落實制度。對工作室成員的管理、成員工作職責、課題分配制度、考核等方面制訂統一制度,并認真加以落實,對勞模創新工作室定期活動次數、學習紀律、責任分工等予以認真執行,形成按制度管人、依規章考核的良好局面。
六是落實激勵。工作室既是新時期弘揚勞模精神、彰顯勞模風采,激勵勞模再立新功的新載體;更是激發廣大職工在勞模的影響和帶動下,積極向勞模學習,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為企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的新平臺。為進一步擴大工作室的影響力,激勵勞模的創新力,增強公司的凝聚力,需要對工作室的優秀成果給予獎勵,對于特別突出的重大科研成果,向上級推薦或重獎。對工作室表現優秀的個人,進行廣泛宣傳,并在晉升、評優等甄選中予以推薦。
在勞模創新工作室的管理中,還要注重形成閉環,做好分配課題、推薦評審、使用推廣、表彰成果等工作環節,改善工作室建立后后續管理與支持乏力的情況,形成閉環管理,增強推進“勞模創新工作室”工作的動力。
四、拓展工作載體,發揮強大作用
在工作室活動開展中,需積極探索導師帶徒、勞模講堂、創建責任書等載體。將傳統的師帶徒培養方式引入工作室,勞模(或工作室負責人)與培養對象、見習人員等簽訂師徒合同,明確培養目標和任務,形成長效培養機制,進一步增強勞模榮譽。根據勞模的不同技術專長,定期開展專業知識講座,把聽講范圍盡可能擴大,帶動更多的職工、勞務工學知識、鉆技能。簽訂工作室創建責任書,對創建目標、工作制度、成果考核等進行明確。
通過行之有效的載體,勞模創新工作室要發揮基本的“三大作用”:一是弘揚作用。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在新時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充分發揮勞模作用,保持和發展勞模先進性的現實需要。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是各層級勞動模范,要通過他們展示新時代勞模的風采,將在企業、在施工生產一線弘揚勞模精神,從而把勞模精神轉化為廣大職工共同的精神財富,引導好風向,激發正能量,營造企業內部爭當知識型、鉆研型員工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放大勞模品牌效應,發揚光大勞模精神,在實踐中保持和發展勞模先進性。
二是孵化作用。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是建設一支學習型、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專家型職工隊伍,培養創新型人才和鍛造勞模先進的有效途徑。讓職工在勞模創新工作室內定期學習充電,開展技術交流和課題攻關探討活動,職工在創新中增長才干、展現才華、體現作為、成長成才,讓更多的技術人員、工人成長為生產骨干,為企業培養更多的人才,最大限度地把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滿足企業發展和職工個人成長成才的需要。
三是創新作用。通過勞模領軍,充分激發廣大職工的勞動熱情和創新活力,帶動身邊職工形成創新團隊,為廣大職工開展技術攻關、技術交流、技術協作、技術發明等創新活動搭建平臺。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基地,組織職工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攻關、研發交流等,為職工群眾中涌現出的“金點子”提供實踐機會,引導職工從結合本職工作,從小改小革著手,逐步大膽改革創新,從而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創新。
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并切實發揮工作室示范引領的功能,必將在新形勢下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培養更多的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人才,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創效,激發新的活力,促進企業科學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