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強
由于油價長期低位運行、資源接替不足、物價剛性增長、人工成本持續攀升等因素影響,油田企業油少人多、勞動生產率低、經濟效益低等深層次問題漸次暴露。圍繞提升油氣資源核心業務管理效能,中原油田推行四優管理,增強了老油田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優化管理體制機制,建立油公司管理模式
在現行“油田分公司—采油廠—油藏經營管理區”三級管理體制基礎上,構建“油田分公司—采油管理區”兩級核算體系,調整分公司—采油廠—采油管理區管理職能,梳理優化業務流程,改進完善管理制度,實現責權利相統一,調動各級主觀能動性。
分公司側重于宏觀管控,做好謀劃長遠、制定規范、夯實基礎等服務工作。重點把握油氣勘探、油氣藏評價、產能建設、科技攻關、先導試驗,做好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基礎研究和重要事項的組織管理。機關部門由30個壓減至23個,壓減23%,內部機構由173個優化至110個,壓減36%。建立完善投資決策、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生產運行、風險管控、考核激勵等“六項機制”,落實油氣勘探及產能建設的投入產出效益責任主體,同時監控好存量資產和資源的運營狀態。
采油廠層面定位為區域生產管理服務中心,突出機關協調、服務、保障功能,機關科室由126個壓減至96個,壓減24%。建立制度、投資與成本管控、生產管控、市場化運作、風險控制與應急管理、激勵約束等“六個體系”,全面推進內部市場化運作,激發生產服務單位經營活力,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提高技術服務質量和外闖市場能力,解決采油服務隊伍保障有余、經營不足、資源資產配置利用效率低等問題。
采油管理區層面專注于油氣開發、集輸、污水處理與回注等業務,整合油氣藏經營管理區等63個基層單位,組建27個采油氣管理區,壓減基層單位57%。建立技術分析與技術決策、經營預算與決策優化、生產運行與綜合治理、監督約束與考核激勵、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保障等“五項運營機制”,管理責任到區、優化決策到區、預算核算到區、績效考核到區,提高技術分析、經營決策和精細管理能力,真正成為油藏經營管理實體。
二、優化車輛運行機制,推行車輛集中管理
貫徹落實集團公司黨組關于規范領導干部職務消費、加強車輛管理的指示精神,按照“統一管理、區域服務、限額使用、嚴格管控、積極穩妥”的原則,先基地后勤、后一線生產單位,優化車輛管理體制機制。
(一)基地區域車輛實行集中管理
將油田機關和基地區域各單位的車輛,統一歸口到機關車輛管理中心。取消各單位(部門)機關日常固定車輛以及各級領導干部相對固定用車,非車輛管理單位不再存有車輛資產、不再保留駕駛員崗位、不再發生油料和路橋等涉車費用。建立信息化車輛管理系統,車輛調派、路單管理、服務評價、費用結算等全部實現在線管理,做到“工作量日清日結、費用月清月結”。實行車費、臺班“雙控制”,嚴格定額管理,處級以上領導干部超節定額只罰不獎,員工實罰實獎,用車效率大幅提升。駕駛員競聘上崗、量化考核,爭開效益車,提高了服務質量,保證了交通安全。
(二)一線單位車輛實行區域化管理
基地區域外的油氣生產單位,將原來分散在基層單位的工程車輛和生產輔助指揮車輛調整到專業管理單位。內部單位與專業管理單位依據油田車輛服務收費標準和雙方確定的服務工作量,支付相關費用。報廢車輛389臺、清退外租車輛108臺,減少機關用車,調劑充實采油氣管理區生產巡井用車,運行車輛由3301臺減少到2804臺,改變了一線生產用車不足和車況嚴重老化的狀況,生產用車效率得到提升。
三、優化聯合攻關機制,推行科研項目化管理。
以破解油氣產量穩產、提高采收率等技術難題為目標,提高老油田科技攻關水平,優化老油田科研項目管理,建立大區域、多學科的聯合攻關模式,形成項目研究、現場試驗、集成推廣一體化科研體系。
(一)優化項目管理團隊
針對限制油田發展的技術瓶頸問題,按照中長期科研技術儲備、技術集成配套、現場生產應用三個層級,組建油氣勘探研究項目組和東濮“十二五”油穩氣升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組,設立6大攻關課題,31個子專題,集中力量攻克油田勘探開發關鍵性技術難題。打破行政隸屬界限,打破單位界限,打破專業界限,項目團隊研究人員既有來自勘探管理部、開發管理部、油氣技術管理部等業務管理部門的專家,也有來自物探研究院、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采油工程技術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技術骨干,還有來自地質、油藏、工藝和經濟評價等專業領域的基礎研究人員。
(二)優化項目組織運行
實行項目組長負責制,加強課題、專題的日常管理,突出地質與地球物理、科研與生產、合作研究和自我研究“三個結合”,打破地質與地球物理分開運行、分別研究“兩張皮”,建立地質與地球物理一體化研究運行,地質研究工作與地球物理技術、方法結合起來,綜合應用,形成適合客觀實際的研究技術,促進地質認識更加清楚。建立項目內部合作、項目之間協作、項目與油田以外科研院所聯合攻關機制,圍繞項目搞合作,圍繞重點搞協作,共同推進項目進展,確保完成項目目標。
(三)優化項目考核管理
項目組成員每月由原單位發放基本薪酬,績效工資從原單位劃出來,模擬獨立核算,依據科研項目進展情況考核兌現。設置基礎研究獎、研究成果獎、攻關突破獎,依據項目組考核課題、課題長考核專題、專題長考核成員的原則,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基礎研究工資、研究成果獎、攻關突破獎三個層次考核兌現。
四、優化市場運行機制,推行內部市場化運作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內部市場運行體系,將井下作業、生產準備、生產維修、生產運輸、測井測試、集輸(注水)、氣舉注氣、供電(維修)、設備租賃、生產服務11大類近400項專業化服務業務,全部納入內部市場化管理,建立以采油管理區為甲方,科研技術、生產輔助和后勤服務單位為乙方的內部市場,油田統一確定內部勞務價格,建立綜合信息平臺,開發網上結算管理系統,優化完善計劃編制、現場施工、監督管理、竣工驗收、財務結算及績效考核等環節,倡導實施優質優價浮動結算,有效發揮了市場調節作用,形成了“算細帳、干細活、提效率、上效益”的生動局面,做到了“工作量日清日結、費用月清月結”,為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打下基礎,經營主動性大大增強。
五、結論
四優管理,本質在管理,核心在優化,優化無止境。以最少的資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產出,獲得最佳的效率和效益,需要結合資源、資產和環境,有效配置、優化組合、持續提升。東部老油田企業在資源優化方面還有很大潛力可挖,需要我們認清形勢、把握大局、持之以恒、持續創新,不斷推進優化管理,盤活各類資產資源,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