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光+李紅昌
摘 要:成功的海外工程必然要求技術可行、經濟合理,需要設計與造價緊密配合,設計要接地氣,標準描述要準確,要重視造價控制的作用。
關鍵詞:海外工程;設計;造價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中國,中國的企業也越來越多的走向世界,在工程設計領域也出現了這種現象,尤其在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實施以來,中國設計了很多海外工程,不僅包括很多援外工程,也有很多商業工程。在成果的背后我們常提到技術可行、經濟合理,設計與造價如何配合做好海外工程呢?
一、設計與造價控制配合過程中的問題
對于海外工程項目,設計與造價配合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類問題。1、設計不接地氣。使用的一些材料在當地不存在,一些施工做法不符合當地規范,導致需要進口一些材料或者需要設計變更,導致工程費用增加;2、設計標準描述不準。一方面設計描述不清,翻譯成當地語言不準確,未被造價人員充分理解,造成最后調增費用;3、前期對造價控制不重視。設計分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不同階段,在方案、初步設計等前期階段沒有有效進行造價控制,在施工圖階段才開始重視造價控制,往往造價已經超出了原來的控制目標。
二、分析與對策
針對上述三類問題,下面逐一進行分析。
(一)設計不接地氣
中方設計對當地市場、規范的了解程度都是有限的。
設計的項目所使用的材料往往跟隨設計平時的思維慣性,采用一些平時設計使用的材料,但是當地是否有這種材料有時被設計人員所忽略。我們遇到的一個項目,位于北部非洲,項目6萬多平方米,包括辦公樓、設備機房、住宅等建設內容。設計由中國的一家設計單位負責,我們負責這個項目的施工圖造價咨詢,下面幾個例子就是材料在當地不存在、未考慮未來運行維護成本、進口材料增加費用的情況。a.屋面和衛生間使用找坡的材料,設計為輕質混凝土,在中國國內是一種常用的材料,但是在項目所在國沒有這種材料,這種材料也不值得從中國海運過去,最后不得不修改設計做法,改為當地所使用的材料,同時變更造價;b.工程所使用的電梯,設計為國產電梯,原計劃由國內進口到當地,雖然國產電梯能夠滿足項目需求,但是在以后運行過程中的運行維護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國內廠家無法及時派人去現場進行維護,而且成本會很高,不如采用當地產的電梯或者國外品牌在當地有代理商的電梯,這樣運行維護也比較方便;c.外墻保溫所使用的保溫板材料,設計的規格在當地不存在,如果使用這種規格的保溫板就需要從西班牙進口,圖紙已經通過當地審圖機構確認,如果修改設計做法就需要重新設計外墻保溫,重新提交圖紙進行審核,工作量很大,最后決定采用原設計,從西班牙進口保溫材料,費用很高。
對于一些國家有自己的建設規范要求,中方設計必須符合當地的一些強制性規范要求,比如結構、消防等涉及到安全因素的方面,都需要符合當地要求,實際上中方設計要熟悉當地的結構、消防等規范要求是非常困難的。比如上述的北非的項目,中方做的設計要由當地審圖機構進行評審,需要把設計的計算書等過程文件交給審圖機構進行評審,造成雙方溝通交流周期長,對圖紙進行多次修改,當地審圖機構僅從安全角度進行審核,對于達不到要求的就需要增加保險系數,往往不會從優化方案降低成本的角度提出優化建議,從造價的角度也不利于造價控制;另外比如在白俄羅斯的項目,中方做的設計需要由白俄機構進行鑒定,往往需要白俄當地設計院對中方設計文件進行轉化,這樣也增加了時間和金錢的花費。
對于上述問題,相應的解決辦法是建議中方設計與當地設計合作共同完成設計工作,合作方式可以是中方全部設計完成后由當地設計單位進行轉化復核,或者中方設計單位只負責方案或者建筑專業的設計,其余工作全部由當地設計單位負責,當然中方設計也需要更多的了解當地的市場、規范情況,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接地氣。
(二)設計標準描述不準
中方設計圖紙參考的相關規范等與當地有一些不同,對于設計人員而言需要把設計標準描述清楚,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要準確,對于造價控制人員需要把標準理解準確。
設計人員對設計標準有時描述不是很清楚,造價就會變化幅度比較大。比如設計的木門,設計描述為裝飾木門,尺寸600mm×2200mm,其實這樣描述是不夠準確的,木門分類包括實木復合門、實木門、模壓門等不同類型,它們的價格差距是很大的,從1500-6000元/樘的變化幅度都是正常的。
由中方設計就會產生翻譯的問題,需要把中方設計翻譯成當地語言,由于設計專業性比較強,所使用的語言涉及到很多專業詞匯,普通的翻譯人員很難從專業術語的角度去翻譯,另外如果翻譯人員不是母語翻譯,就更難被當地人所理解。我們遇到的一個項目,設計單位為中方單位,由中方人員翻譯成當地語言,因為翻譯的不專業,當地專業人員根本看不明白翻譯后的設計文件,最后只能由當地專業翻譯公司翻譯。我們配合做的造價文件,翻譯之后當地也是看不明白,最后經過多輪談判,修改翻譯才通過審核。
由于受設計深度、語言和對設計理念理解等因素的影響,造價控制人員有時對設計標準理解有偏差。我們以前做過一個海外的項目,當時設計的變配電設備標準是非常高的,但是做造價時按照一般辦公樓標準進行計價,造成設備訂貨時才發現這一問題,從而嚴重超出原設定的設備費用。這就是由于對設計標準沒有充分理解。
對于上述問題,需要設計人員盡量把主要參數描述清楚;對于翻譯不準的問題,建議由熟悉專業領域的翻譯公司來翻譯,最好由當地翻譯公司來翻譯,這樣由外文翻譯成母語也就更加準確;對于造價人員對設計標準理解的問題,建議提高造價人員的素質,把握好審核關,盡量減少這種錯誤。
(二)前期對造價控制不重視
設計分方案、初步設計、施工圖等不同階段,對于造價控制而言,越在前期越重要,只有在前期重視造價控制,造價與設計進行緊密配合,這樣才有可能在后期控制好造價;如果前期不重視造價,而在后期才重視造價,往往是事倍功半。
一個項目需要多少投資,往往在前期會有一個意向投資金額。在前期不重視造價控制的情況下,有時會要求造價人員把項目的投資金額往意向投資金額上靠攏,而不是根據具體設計圖紙實際計算的結果,這樣容易造成在施工圖階段的實際造價比前期造價出入較大。如果比前期造價偏高很多,對施工圖進行較大幅度調整的難度比較大,費時費力,如果硬性把造價壓低到控制范圍而不調整圖紙,又容易在招標時流標,招不到合適的中標單位,或者即使招到中標單位,在實際施工過程中也難以在不超投資的情況下保證工程質量。
另外一種情況是造價與設計配合不緊密。往往設計文件出來后,造價再根據設計文件去計算,在過程中沒有互動,設計有時不考慮投資限額問題,根據自己想法去設計,造價人員在計價過程中,有時也不反饋設計進行優化,最終雖然技術可行,但是經濟不合理,為業主浪費金錢。比如我們遇見的一個項目,住宅外立面設計使用鋁塑板幕墻,價格高,業主預算也很有限,實際沒有必要這么高檔,最后造成其他地方不得不壓低標準;室外綠化工程,設計的一些喬木規格很高,在當地都很難找到這么高規格的樹種,在預算有限而業主標準要求又不高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降低綠化標準進行設計。
針對上述問題,建議首先思想上要重視造價控制的作用,其次需要設計與造價緊密配合,相互指導,從前期一直到項目結束最好實行全過程造價管理,這樣效果會比較好。
三、結語
海外工程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必然產物,也是中國設計走向世界的有效媒介。一個好的項目必然要求技術可行、經濟合理,需要設計與造價緊密配合,做到設計接地氣,標準描述要準確,重視造價控制的作用,未來世界市場會更加廣闊,只要努力我們就能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