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敏
摘 要: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投資類產品的企業的總稱,是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行業,在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振興主要依靠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而科學技術進步主要依靠創新,創新的載體是人才。“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是技術創新的載體,是實現技術創新的持久動力。
關鍵詞: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人才開發
一、國外并沒有“裝備制造業”這種說法,所以本文主要從國內學者關于裝備制造業人才開發的角度入手進行闡述
(一)人才資源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
人力資本開發對經濟增長有正相關關系,這一點已經被國內外學者通過大量的實證和數據證實了。因此,國內學者對人力資本的開發研究集中在人力資本開發與物資投入對經濟增長貢獻程度方面。
丁勇(2011)分析了江蘇省1978~2008 年的時間序列數據,采用有效勞動模型方法,研究了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的關系,結論表明,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對江蘇省經濟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但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遠小于物質資本對江蘇省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說明江蘇省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增長模式[1]。提高人力資本利用效率是轉變江蘇省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的根本保證。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有區域性。朱安紅、郭如良、高燕、孔維秀(2011)運用 C-D 生產函數對 2001-2008年江西省科技人力資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發現江西省科技人力資源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遠遠低于物資資本存量的貢獻率[2]。王林雪、吳琳(2011)通過對 1999-2007 年我國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相關數據的分析,發現科技人力資源在對地區經濟發展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我國東中西部的科技人力資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貢獻率的大小可排序為:西部>中部>東部。這說明越是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越需要重視人力的開發和利用效率,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約轉變[3]。景越軍(2012)認為在區域經濟增長過程中,本區域范圍內的人力資本會對經濟增長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不同區域人力資本的差異對本區域經濟增長的影響也不同。文章利用吉林省和浙江省關于人力資本狀況相關數據作比較分析,結論表明,吉林省人力資本投資較少,人力資本總量偏低,雖然人力資本質量較高,但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最終影響了吉林省經濟增長速度,并針對此種情況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二)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必要性研究
邵世祿(2009)提出中國人才總量豐富、人力資源呈多層次的人口特征能夠為裝備制造業提供大批適合于勞動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高技術從業人員,這對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人力資源的開發與配置有重要意義。劉冰(2009)指出東北老工業基地在我國經濟上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出路在于人才振興。寧先圣(2006)指出在世界綜合國力競爭中,有無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經濟實力,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和依據。
(三)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現狀
吳紅霞(2013)等通過裝備制造業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分析指出,我國裝備制造業攻擊技能人才開發現狀可概括為“四多四少”,即初級技工多,高級技工少;傳統型技工多,現代型技工少;單一技工多,復合型技工少;短期速成多,系統培養的人少。姚德明、王桂琴(2008)以上海電氣集團為研究代表,發現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存在在總量、結構和素質上還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的問題。米瑞華(2011)通過高級技術人才開發的回顧指出,我國高級技術人才長期存在結構失衡、供不應求的狀況。
(四)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對策
劉野、張永勤(2012)以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結果提出針對制造業企業高技能人才要進行標準分級管理、動態管理的模式。王明琴(2006)通過借鑒美國制造業開發模式提出要形成以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為主的全方位開發體系。伍衡峰(2010)針對中部制造業人才開發現狀提出了人才培養、人才評價、人才選拔任用、人才流動配置、人才激勵的全面開發策略。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評述
國內學者結合中國實際情況研究了人才開發與產業發展、經濟發展的作用。同時也有不少學者對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進行了研究,但是大多只是停留在宏觀層面,對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的現狀、問題進行了定性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水平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各個省份對自己的人才開發水平有一個直觀的看法和比較。因此,構建完善合理的人才開發指標評價體系,對全國各省份裝備制造業技術人才開發水平進行排序,認清自身在人才開發方面的不足之處,吸取先進省份的經驗,取長補短,這樣才能提出更準確,更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
參考文獻:
[1]丁勇.江蘇省人才需求預測與開發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1.
[2]朱安紅,郭如良等.江西省科技人才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研究[J].決策咨詢通訊,2011(5):70-73.
[3]王林雪,吳琳.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J].經濟問題探索,2011(1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