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賈琳琳
摘 要:我國人口數量眾多,對居住建筑和各類辦公、娛樂建筑設施存在潛在需求。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深入,城市建筑規模呈擴大趨勢,建筑行業整體發展迅速。然而建筑工作本身具有的高能耗和高污染性質也帶來了一系列生態問題,為了節省建筑行業能源消耗、改善并優化建筑設計以減少建筑污染排放,我們引入生態策略這一理念,以期較好地平衡建筑行業的經濟利益與生態利益。
關鍵詞:建筑設計;生態策略
一、融入生態策略的必要性
(一)建筑設計需與生態環境保持和諧關系
生活在地球這個大環境中,需要始終持有對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之心。長期的歷史發展不斷提醒我們,在進行任何人類活動之前,都需考慮到生態環境的整體利益,包括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植被覆蓋率的提升、水源土壤的保護等,這在建筑過程顯得尤為重要。雖然自然環境自身對外界的破壞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是,大自然的接納程度有限,一旦人類活動超越了其自身修復范圍,難以恢復原有的平衡,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建筑設計與生態環境維護可相輔相成
一方面,我們將生態環境保護理念滲透入建筑設計中,使建筑過程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引入自然環境中的各種原始要素,將其巧妙融入建筑設計中,使設計成果具有的天然去雕飾的靈性。例如,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將室外的綠色植物、石雕、木雕、小橋流水等景觀加入設計中,這不僅體現了建筑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也使建筑的宜居程度大大提升,迎合了很多消費者追求自然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從建筑設計的藝術和美學角度來說,這些自然因素的添加,也將增強建筑本身的視覺感染力,放眼望去,迷你的山川河流、草木花卉應有盡有,日日生活工作其間,生活質量、工作效率都會得到提升,綠色植物還能舒緩人的緊張情緒,可謂一舉多得,因此,引入生態策略對建筑設計是非常必要的。
二、建筑設計的生態要求
(一)設計需科學合理
建筑的最終用途是以人為本,雖然我們始終在努力增加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建筑污染的排放,但我們不能忘記宜居這一根本目的,否則只會本末倒置。因此,建筑設計應將提升人類的居住質量作為首要任務,充分考慮建筑的舒適性、安全性等。
(二)設計需充分體現環保理念和人文理念
設計一個新的建筑之前,需要對待建地區周邊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實地考察,盡量避免周圍植被的破壞以及其他生物棲息地的破壞,有時,對于歷史文物、體現傳統文化或特色文化的地區也應保留,而不能一味只考慮當前經濟利益,就放棄千百年來遺留下的珍貴文物資源。須知這些傳統建筑正是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饋贈我們的禮物,且千百年來歷經風雨保存至今已實屬不易。
(三)設計需注重提升自然資源的利用率
大部分自然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建筑行業是一個高耗能行業,需要大量金屬、木材,這些材料往往只能來源于礦物的開采和樹木的砍伐,而這些來之不易的資源在廢棄建筑拆遷時將變得毫無用處,反而成為了令人頭疼的建筑垃圾,難以處理。面對這個問題,力爭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加大可再生和可降解新型建筑材料的開發利用度變得尤為重要。一旦將這些新材料應用于建筑行業,大面積的建筑材料浪費和建筑污染現象將會得到有效控制。
(四)設計需綜合各因素長遠考慮
建筑成果一般都具有很長的使用壽命,因此最初的設計階段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例如針對建筑所在地區的氣候特點進行特殊的屋頂設計、室內熱舒適度的設計,針對當地文化和消費者個人喜好進行建筑特色的美學設計,針對建筑的不同用途進行特殊的功能設計等。
三、生態策略融入存在較多問題
伴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要求,生態策略雖已漸漸萌芽,但如何將其與建筑過程巧妙融合,使二者既不矛盾發展,又能相輔相成,卻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這對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一)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薄弱
我國政府提出可持續發展戰略已有多年,但在建筑行業得到的響應十分微弱,大部分建筑行業工作者并未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能做到建筑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也無法滿足建筑材料的循環使用條件。
(二)綜合考慮不足
現階段的建筑設計并未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建筑因素,對于歷史遺留下來的特色民居,甚至某些寶貴的遺跡并未實行應有的保護,而是將其掘毀,占用其所在土地;另外,在不同文化、氣候的地區,建筑的特殊功能也并未發展完善。
(三)生態設計與建筑原有功能不夠協調
為了響應生態策略的發展要求,一些設計只是單純擴大了植被面積,認為這就是生態設計,但這種做法卻給原本暢通的道路造成了阻礙,反而弄巧成拙,影響了建筑的功能性,也是很不合理的。
四、生態策略的融入依據
(一)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原則作為一項科學的生態環境發展原則,指導各行各業的生態發展,建筑行業也需積極履行這一原則。
(二)綜合考慮原則
生態策略的融入需要綜合考慮地區人文景觀、傳統文化、原有植被和生物的保護等多方面的因素。
(三)功能性原則
融入生態策略時,不能單純擴大綠化面積而影響建筑原有功能,添加的生態因素不能影響建筑的采光、空氣流動、行進通暢、安全等性能。
五、 生態策略融入建筑設計的具體方法
(一)加強可持續發展意識
建筑行業普遍的資源浪費和污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建筑行業工作者可持續發展意識的缺乏造成的,大部分工作者并沒有意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強人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才是從根源上解決建筑業高耗能和高污染的方法。
(二)將節約資源落到實處
節約建筑資源不能只是各項指標審核材料上的一紙空文,廣大建筑工作者應該積極落實這項利國利民的任務,同時有關機構也應加強對相關方面工作的監督,嚴格建筑工程材料審批流程,增強政府在資源合理利用領域的約束力。
(三)平衡好生態功能和實用功能
在融入生態策略的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建筑原有功能,并將二者的空間利用合理劃分,避免出現生態要素占據功能要素空間的情況,達到二者的有機融合,同時實現建筑的實用功能和生態功能,甚至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建筑效果。
參考文獻:
[1]任彥濤.生態視野下建筑與環境交互性設計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2]石文紅.談生態策略在建筑設計中的融入[J].山西建筑,2012,1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