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蕾
摘 要:能力本位理念是以正確引導高職學生重視專業技能培養和提升綜合能力為導向的,在當今社會應成為高職管理學課程改革的主要理念。在開展能力本位理念時,高職院校要緊密結合高職學生實際改革管理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致力于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促進高職管理學課程改革的成效,強化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關鍵詞:管理學;能力本位;改革措施
管理學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主要是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應用性學科。在當前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時期,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要不斷的推進和深化,管理學課程教學也要開拓思路,應在“以就業為導向、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夠用、實踐為主”教育原則指導下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管理學教師要不斷地在教學過程中思考和探索,找到適合高職學生的教學之路,實現全面提升學生素養和能力的教學目的。
一、高職管理學教學中存在問題
(一)課程定位模糊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的管理學課程有些定位為管理學的課程,有些定位為市場營銷的課程。管理學課程的教學,不同教師根據自己對教材和專業理解的不同進行不同的課程定位與教學。有些傳授管理學知識的任課老師,甚至不能夠進行良好的課程定位。
(二)教材選用存在問題
部分高職院校選擇管理學教材不夠規范,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同時,在選用的教材中,大部分教材課前案例導入、課中案例討論和課后案例作業的選用在具體的班級教學執行上有待商榷,課本的部分案例不夠精準,不能達到輔助該章節教學的目的[1]。
(三)教學方法簡單,不夠豐富
我國高職教育管理學教學重“教”輕“學”,重理論輕實務,重宏觀輕微觀,還沒有從根本上從以教師“講”為主轉變到以學生“學”為主上來。案例教學的大量推廣應用,可以改善教學,但選用案例不適,缺乏一定的指導性。部分老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之外,多采用案例講授和討論來進行教學,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創新度不夠。
(四)教學過程組織困難
學生在學習管理學知識時,重在理解、吸收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經驗。通過調查了解,高職學生在管理學課堂上的參與度不夠,大部分學生對老師提問的問題、精心組織的討論、采用的新型教學方法反應不積極,甚至不愿參與其中。
二、能力本位下高職管理學教學改革措施
(一)樹立能力本位理念
本著培養具有管理理論和專業技能的管理者的培養目標,高職管理學的教學內容應該以培養綜合管理技能為主線,構建理論與實踐技能深度融合的教學內容體系,即把教學內容從傳統管理的四大基本職能轉變為四種主要管理能力的學習[2],即計劃與決策能力、組織設計能力、激勵與溝通能力和控制能力。在這一理念的牽引下,通過構建以能力為主線的培養方式,實現理論教學與技能培養的統一,達到理論與技能的深度融合。
(二)創新教學方法
積極探索與創新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通過實施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角色扮演、開放式教學以及情景模擬教學、項目實訓等方式方法,形成“導學—自學—助學”三維互動教學模式,即以學生為中心,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參與式學習”,實現教學中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溝通,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主。
(三)內外結合創造實踐教學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在實踐中延伸課程教學。一方面,選擇一些知名企業作為學生的校外教學實踐實訓基地,讓學生走出校園,深入企業和社會,零距離接觸企業實踐,增強學生對企業管理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定期邀請校外專家和企業家走進校園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幫助學生認識和了解企業管理的熱點和前沿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通過校內綜合實訓室,讓學生在模擬的企業管理工作情境下,學會決策以解決遇到的各種管理問題,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3]。
(四)完善考核體系
管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管理的基礎知識和實際應用能力。要建立開放式的考核機制,建立起與教學配套的多環節、全方位、多元化、全程化的考核體系,要由考核理論基礎知識為主轉變為理論基礎知識考核和專業技能考核為主,重點考核專業基本技能,考察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和決策能力。
(五)加強并深化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一種雙贏的互惠互利的模式,一方面,企業可以為學校提供實踐基地和實踐指導教師。教師和學生可以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運作和管理活動,學生在實踐中可以得到企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者的現場指導,教師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通過與企業零距離接觸,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與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校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企業可以及時了解或獲取管理學科前沿的理論知識和變化趨勢,促進企業管理水平和經營業績的提升,同時也可以從在本企業實踐的學生中留下部分優秀學生作為企業員工或者從合作學校挑選優秀教師擔任企業管理顧問、技術顧問等,這樣既為企業招聘人才提供了便利,又降低了招聘成本。
三、結語
高職管理學課程教學應該緊扣高職教育的特點,以“技術性”和“職業性”為中心,結合高職學生專業的就業,充分考慮管理學專業的學生職業發展,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進行相關設計,為社會培養需要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宋菲.淺談高職院校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J].科技經濟市場, 2015,07:250.
[2]蔡衛紅.高職院校能力本位教育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04: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