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英 吳蓮香
新積分法在護理工作中應用效果比較
張鳳英 吳蓮香
目的 探討新積分法應用于日常護理工作在護理管理中的價值。方法 選擇科室圍手術期惡性腫瘤住院患者20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護士按層級相應匹配每組14人,觀察組采用新積分法計算,以班次、能級、工作質量、工作量為主,同時兼顧工齡和職務、崗位,建立工作量統計表;對照組按傳統常規處理。結果 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7%)低于對照(17%)組,壓瘡發生率(4%)低于對照組(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責任護士健康教育覆蓋率(100%)及護士滿意度(96.8%)均高于對照組(94%,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獎金采用新積分法計算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了護士滿意度,體現了管理的科學性和考核的公平性,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新積分法;護理質量;管理;應用
為了提高護理質量和提高護士工作積極性,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2015年3月開始月獎金采取新積分法計算,采用APN排班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實行護士層級管理[1]。獎懲結合。實施護士分層級管理管理能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提高護理服務質量與患者滿意度,保證護理安全[2]。對每個護士每月得分進行累計積分,運用激勵機制[3],促進了護理質量提高,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理醫學委員會同意,納入標準:選擇普外科圍手術期惡性腫瘤患者200例,患者自愿加入,年齡27~85歲,男109例,女91例,胃腫瘤70例,腸道腫瘤59例,肝癌14例,膽管癌11例,胰腺癌16例,脾功能亢進20例及腹膜后巨大腫瘤患者1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上無統計學意義,排除惡液質患者和瀕死患者。護士按相應能級匹配分2組,每組14人,由副護士長-N4責任組長-N3責任護士-N2責任護士-N1責任護士-N0助理護士組成,APN排班,N4責任組長固定上A班,N3-N1責任護士APN輪班,N0護士協助責任班完成工作,辦輔班和責總班2組共用。護長1人,共31名護士參與。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新積分法計算,以班次、能級、工作質量、工作量為主,同時兼顧工齡和職務、崗位,建立工作量統計表;對照組按傳統常規處理。
1.2.1 傳統的考核方法 以班次、工作質量、工齡和職務為主,白天行政班和公休為10分,小夜11分,大夜13分。
1.2.2 新積分考核方法 以班次、能級職稱、工作質量、工作量為主,同時兼顧工齡和職務,建立工作量統計表。科室每月撥出護理總獎金20%為工作量獎。出勤天數按實際工作天數計算。獎懲結合。依據工作的不同設定不同的獎分值,每月統計1次。責任護士以分管8人為起點,每多分管1個患者獎0.1分,反之每少管1個扣0.1分,管1個危重患者另獎0.3分。收住1個新患者獎0.1分,搶救危重患者獎0.4分。接1個手術患者(局麻除外)獎0.3分,接1個ICU轉入患者獎0.3分(危重者獎0.4分,不重復計算)。分管胃腸道疾病、肝、膽管、胰、脾、及腹膜后巨大腫瘤患者術后第1天、第2天各獎0.2分/人次(疝、闌尾術后除外)。清潔灌腸獎0.2分/人次,靜脈穿刺置管獎0.2分/人次,預防褥瘡護理獎0.1分/人次,造口護理、PICC換藥、CVC換藥等統一歸為護理換藥,獎0.2分/人次。每轉出1個患者獎0.2分,按要求整理1份出院病例獎0.02分,體現穿刺技術PICC置管1例獎0.5分。每月不定期對科室質控,護士長、院護士長總發現問題每1項均扣2分,護理部發現問題扣3分,護理核心制度問題扣5分。本班工作未完成、未認真履行職責未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科室分配的任務每次扣2分。工作弄虛作假扣10分,病例上交護長后發現問題1處扣1分,護理記錄重抄完成不及時每次扣責任人2分。患者滿意度調查被表揚者獎2分,被批評者扣5分,收到表揚信獎5分、收到錦旗、牌匾獎10分/人次,患者投訴至科室扣5分/人次,投訴至職能科室扣10分/人次。
根據責任制總體護理和層級管理要求班次細分為責任A班、P班、N班、責總班、辦輔班、治輔/P助1班、P助2班,每個班都有相應工作職責和工作質量衡量標準及相應的層級護士擔任,按病情輕重每個責任班分管12~8個患者。責任A班日工作量=分管患者數×0.1+入院患者分管數×0.1+危重患者數× 0.3+搶救患者數×0.4+ICU轉入患者床數×0.3或ICU轉入危重患者數×0.4+PICC穿刺患者數×0.5+留置針穿刺患者次×0.2+清潔灌腸人次×0.2+預防褥瘡人次×0.1+接手術患者數×0.3+大手術后1天患者數×0.2+大手術后2天患者數×0.2+(造口+CVC+PICC)換藥人次×0.2+生活護理人次× 0.2,同一檔次取最高分計算;P班、N班工作量同法計算;辦輔班日工作量=患者總數×0.05;責總班日工作量=轉出患者數× 0.2+出院病歷數×0.02+掛床入院患者數×0.1。每天工作量分相加即為月工作量分。班次分:白天行政班和公休為10分,P班10.5分,N班11分,每個P班醫院另外補助30元、N班醫院另外補助50元。能級積分:N0級0%,N1級3%,N2級8%,N3級15%,N4級18%。職務分:護士長20%,副護士長15%,質控員5%。工齡分每年0.2分。
能級分=班次分×能級百分比,職務分=班次分×職務百分比;總分=班次分+能級分+職務分+工齡分-質控扣分;工作量獎= 20%全科護士獎金總數;求分值=(全科護士獎金總數-工作量獎)/全科護士總積分;個人工作量獎=工作量獎/工作量總分×個人月工作量分;個人獎金=個人工作量獎+個人總分×分值-質控扣款。
1.2.3 評價方法 (1)靜脈炎診斷分級標準。0級:無臨床癥狀及體征;Ⅰ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級:穿刺點疼痛,紅和(或)腫,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4]。(2)壓瘡分期。美國壓力潰瘍小組2007將壓瘡分為六期[5]:可疑深部組織損傷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不可分期。(3)觀察指標。觀察2組患者靜脈炎、壓瘡發生情況;健康教育評價分掌握、了解,掌握為合格;護士對目前獎金分配的滿意度分為滿意、不確定、不滿意,滿意度≥95為滿意。患者滿意度:使用護理部指定的優質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包括10個問題,總分100分,每個問題按照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評分,滿意度≥95為滿意,90~95為較滿意,<90分為不滿意。
1.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靜脈炎與壓瘡各分級/分期發生例數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并發癥各分級/分期發生比較(n)
2.2 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7%)低于對照組(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壓瘡發生率(4%)低于對照組(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觀察組責任護士健康教育覆蓋率(100%)及護士滿意度(96.8%)均高于對照組(94%,7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知曉率和患者滿意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各參數比較[%(n)]
3.1 區別 傳統的考核方法相同的班次忙與不忙工作量沒有區別,獎金分配吃大鍋飯,長期付出大量辛勤勞動的工作人員價值沒有體現,沒有積極性,護理質量難以提高。
3.2 新積分法考核 以班次、能級、工作質量、工作量為主,同兼顧工齡和職務等。每天登記工作量,依據班次、職責、護理操作質量、數量和護理難度按統一標準進行積分,各責任班、責總班、辦輔班護士每天下班前上報工作量,由責任組長審核后統一登記,P班、N班工作量次日登記,各個護士相互提醒相互督促,可隨時查閱工作量,做到公開化、民主化。做事多的護士工作量大月工作量獎就高,月工作量獎金高低相差數倍,體現了多勞多得。星級護士評選和患者滿意度及工作質量掛鉤,護士更愿意貼近臨床與患者溝通,強化健康宣教,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護理操作有工作量積分,有助于護士加強巡視病房,減少護理操作并發癥發生。收到患者錦旗每人次加10分、表揚信每人次加5分及點名表揚每人次加2分。用數據說話減少了人為的干擾,提供了平臺利于優秀護士脫穎而出。提供主動優質護理服務,保質保量完成工作每月獎金就高,規避了多老少得或吃大鍋飯的不公平現象。護士長和全體護士共同參與的積分管理辦法,得到了護士的認同,護士自覺遵守[6]。
3.3 年終獎勵 全年出全勤每人獎勵100元,鼓勵護士出全勤。科研課題立項、結題每項次獎勵100元,科研成果鑒定每項次200元和論文發表省級期刊每篇獎勵100元,國家級期刊每篇獎勵200元。高年資、高學歷護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較高的基礎文化知識,臨床應變能力強,側重合理使用,充分調動其積極性[7]。促進參與臨床科研。肯定了護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有助于增強護理人員的科研意識,提高護理隊伍的科研力量。體現了管理的科學性和考核的公平性,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
3.4 結果 觀察組靜脈炎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壓瘡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健康教育覆蓋率及護士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新積分法計算獎金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了護士滿意度,有助于積極主動為患者健康服務,患者得到了優質的護理服務,患者滿意是現代護理質量控制的最終目的[8]。
3.5 獎懲結合 科室質控、護士長夜查房、護理部質控發現問題質控到人。科室質控按年初制定標準扣分,護士長夜查房發現問題每處扣2分,護理部質控發現問題每處扣3分,護理核心制度扣5分。無故不參加護理會議、缺考或考試不及格按規定扣分,違反勞動紀律1次扣20分。獎懲相結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促進護理質量提高。
在設計護士薪酬分配方案時應重點關注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9]。科學、嚴謹的管理方法是保證護理質量的基礎[10],采取激勵機制調動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是提高護理質量的有效措施[11]。護士滿意度取決于個人獲得的報酬與擁有相似工作的他人的工作貢獻和回報的相互比較,護理人員對薪酬的滿意度直接影響其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護理隊伍的穩定性[12]。實行新積分考核方法,提高了護理質量,提升了護護士滿意度,體現了管理的科學性和考核的公平性,提高了護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 唐家英.護士層級管理與APN排班在內科中的實施[J].中國實用護理管理雜志,2012,28(增刊):214.
[2] 王小琳,羅仕蘭.護士分層級管理在老年病房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5,44(27):3839-3842.
[3] 李安梅,趙光英.定崗分層激勵機制在醫院護理管理中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19(2):1744-1745.
[4] 竇笑.PICC留置致靜脈炎的原因及防護[J].中國醫藥指南,2009,9(7):11-12.
[5] 蔣琪霞.壓瘡命名、定義和分期的更新對臨床的指導意義[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9):1111-1112.
[6] 徐小飛,趙曉輝,閻金蕊,等.小組積分績效考核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6):114-115.
[7] 李玉連,盧葦,張潤.某院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5,22(1):71-73.
[8] 李玲,高振輝,張嵐,等.積分法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護理管理雜志,2008,8(7):49-50.
[9] 張紅艷.護士績效考核與薪酬設計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1):110-112.
[10] 田春梅,曹君玲,靳紅霞.護理質量量化評價效果探討[J].護理學雜志,2009,2(4):57-59.
[11] 劉爽,安利杰,郭全榮.積分考核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2,12(8):1847-1848.
[12] 宋瑰琦,李雪嬌,秦玉霞,等.護理崗位管理績效考評與分配的做法與成就[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75-96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09
江西 341000 江西省贛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普外科 (張鳳英 吳蓮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