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
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在冠心病預測性診斷中的價值分析
郭靜
目的 分析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在冠心病預測性診斷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冠心病患者39例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39例作為對照組,2組均給予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對比2組檢查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和斑塊檢出率情況。結果 觀察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1.26±0.28)mm顯著高于對照組(0.51±0.13)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斑塊檢出率92.31%顯著高于對照組10.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在冠心病預測性診斷中具有較高臨床價值,斑塊檢出率較高,能夠有效地反映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且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冠心病
伴隨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冠狀動脈造影術已被臨床廣泛運用,是冠心病的主要診斷方法。然而冠狀動脈造影術費用昂貴,對患者存在創傷,存在一定制約[1]。大量研究表明,冠狀動脈硬化和頸動脈粥樣硬化具有顯著相關性,由于頸動脈容易暴露、位置表淺,使用彩色超聲診斷可以獲取質量較高的圖像[2]。不僅如此,彩色超聲診斷能夠有效地確認動脈中斑塊數量、性質和中膜厚度情況,操作簡便且重復性較好。本次研究選取冠心病患者39例給予頸動脈彩色超聲診斷,效果顯著?,F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9例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進行健康體檢的人群39例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22例,女17例;年齡37~77歲,平均年齡(61.4±3.5)歲;觀察組男20例,女
19例;年齡36~79歲,平均年齡(62.6±3.6)歲。2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均進行頸部動脈彩色超聲檢查,采用線陣探頭進行頸動脈檢查,保持探討頻率為5~12MHz;主要檢測雙側頸部總動脈、頸部內動脈起始處、頸部動脈分叉處和頸部外動脈;檢測過程中,應注意取患者平臥位,頭部向檢查部位對側偏,確保檢測部位充分暴露。具體方法為:由胸鎖乳突肌外緣側進行縱向掃描,顯示頸部總動脈近端、中段、遠端,頸內動脈起始處、頸部動脈分叉處和頸外動脈,縱向掃描后再旋轉探頭至90°,根據血管走向進行橫切掃描,測量頸部總動脈內徑、頸內動脈起始處內徑、頸部動脈分叉位置遠1.0cm處、頸外動脈內徑,同時測量頸部動脈內的中膜厚度。檢測過程中應注意頸部動脈位置表淺,動作輕柔,嚴禁對其進行加壓,避免人為造成管腔狹窄現象,同時對比兩側總動脈情況。此外,還應密切觀察血管壁的內-中膜形態變化,選擇頸部動脈前壁和后壁內中膜較厚的2~4位點進行測量,同時記錄內-中膜厚度的最大值和大于1.2mm的斑塊。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0.01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對比 觀察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為(1.26±0.28)mm,對照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為(0.51±0.13)mm,觀察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2.455,P<0.01)。
2.2 2組斑塊檢出率對比 觀察組斑塊檢出硬斑16例、軟斑12例、復合斑8例,其斑塊檢出率為92.31%(36/39);對照組斑塊檢出硬斑1例、軟斑2例、復合斑1例,其斑塊檢出率為10.25%(4/39);觀察組斑塊檢出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斑塊檢出率對比[n(%)]
冠心病患者通常會出現心肌缺血、壞死等癥狀。劉靜等[3]研究認為,導致出現冠心病的一個重要誘導因素為脂質代謝異常。血清膽紅素是由機體內衰老紅細胞裂解出血紅蛋白而產生的,結合膽紅素和非結合膽紅素是其2種類型。冠心病患者的發病機制主要為冠狀動脈血管出現動脈粥樣硬化。通常情況下,伴有糖尿病、高膽固醇等疾病的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概率較高,其主要特點為受累動脈內膜出現類脂質沉著和復合糖類積聚現象,然后會導致鈣沉著和纖維組織增生最終會出現血管狹窄或阻塞的出現[4-5]。頸動脈的粥樣硬化發生率比較高,特別是在頸動脈分叉處[6-7]。因為血流動力作用下,血管內膜容易出現損傷而出現斑塊,嚴重患者會出現血管閉塞或狹窄。動脈內膜是早期動脈粥樣硬化的病理改變所累積的部位,在臨床上其主要表現為改變了動脈內的中膜厚度,因此中膜厚度情況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
以目前的臨床診斷技術,采用冠狀動脈造影能更有效地診斷出冠狀動脈病變的程度和范圍,其缺點為侵入性檢查。而采用彩色頸動脈超聲檢查不僅是能夠有效地檢查、定量評價頸動脈病變程度,而且其為非侵入性檢查方法,不會造成感染等并發癥出現。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為(1.26±0.28)mm,顯著高于對照組頸動脈內的中膜厚度(0.51±0.13)mm,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梢姴捎妙i動脈彩色超聲檢查能夠有效診斷出冠狀動脈的病變程度,中膜厚度作為冠心病的獨立預測因子,其厚度值與冠心病危險系數呈現出正比關系。在本次研究中,斑塊檢出率為92.31%(36/39),顯著高于對照組斑塊檢出率的10.25%(4/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郭華平等[8]研究也證實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會隨著冠狀動脈的病變的程度而改變,表明采用頸動脈超聲檢查能夠有效提高斑塊的檢出率。
綜上所述,頸動脈彩色超聲檢查在冠心病預測性診斷中具有較高臨床價值,斑塊檢出率較高,能夠有效反映出冠狀動脈病變程度,且操作簡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1] 李繼鋒,陳少婉,陳玉揚.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及尿酸水平與冠心病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基層醫藥,2015,22(9):1358-1360.
[2] 廖海濤.十二導聯動態心電圖ST段壓低診斷冠心病的價值[J].當代醫學,2016,22(19):65-66.
[3] 劉靜,趙婷婷,畢作賓.缺血性腦血管病頸動脈顱外段不穩定斑塊形成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21):26-29.
[4] Gholam Abbas Valizadeh,Saeede Zareie Alireza,Manafi Kamran Nikfarjam. Stenosis level,plaque morphology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chronic stable angina an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comparative study[J].Iranian Red Crescent Medical Journal,2015,17(1):e10162.
[5] 任全剛,崔春燕,劉岳峰.腦梗死患者頸動脈彩超診斷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臨床價值分析[J].北京醫學,2015,37(7):716-717.
[6] 王啟偉,彭杰.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頸動脈斑塊與冠心病關系的臨床價值分析[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4,24(5):875-877.
[7] 楊文慧,何燕,魏云鴻,等.超聲檢測頸動脈粥樣硬化對冠心病的預測價值[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16(8):880-882.
[8] 郭華平,李哲.經頸動脈彩色超聲對冠心病早期的臨床預測價值[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5):540-5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43
河南 461400 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超聲科 (郭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