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應用價值分析
劉芳
目的 研究分析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健康體檢中心檢查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94例,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管理模式,觀察組給予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對比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舒張壓(DBP)、收縮壓(SB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體重指數(BMI)情況。結果 實施6個月,觀察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93.62%)顯著高于對照組(68.0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PG(5.66±0.41)mmol/L、2hPG(9.61±0.65)mmol/L、SBP(117.41±7.42)mmHg、DBP(72.91±5.12)mmHg顯著低高于對照組[(6.85±1.31)mmol/L、(10.76±2.90)mmol/L、(125.61±10.26)mmHg、(77.31±8.90)mmH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12個月,觀察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97.87%)顯著高于對照組(74.4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FPG(5.55±0.36)mmol/L、2hPG(9.50±0.45)mmol/L、SBP(70.41±4.37)mmHg、DBP(70.41±4.35)mmHg、LDL(3.07±0.35)mmol/L和BMI(23.61±2.45)kg/m2均顯著低于對照組[(6.92±1.13)mmol/L、(10.84±3.22)mmol/L、(128.32±12.42)mmHg、(79.23±9.54)mmHg、(3.62±0.43)mmol/L、(27.02±5.43)kg/m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壓;應用價值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對前期糖尿病患者進行有效健康管理逐漸被廣泛認識[1]。目前我國醫(yī)院對于疾病的管理模式主要為醫(yī)療,對于社會醫(yī)學、教育學等方面的人才和知識缺乏嚴重[2]。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醫(yī)護人員對于糖尿病前期的認識度和危害情況沒有充分的認識。因此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有效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3]。在本次研究中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取得顯著效果,現將結果示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12月義烏復元私立醫(yī)院健康體檢中心檢查處于糖尿病前期人群94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對照組男25例,女22例;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51.3±4.2)歲;觀察組男27例,女20例;年齡34~65歲,平均年齡(51.6±4.5)歲。納入標準:所有研究對象均通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診斷標準,簽署知情同意書積極配合參加;具有正常的溝通能力,神志清晰;具有一定程度的閱讀能力,能夠配合完成調查表格。排除標準:嚴重全身性疾病者;近3個月使用激素類影響糖代謝藥物者。2組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糖尿病以及生化指標臨床資料進行有效管理。觀察組給予患者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有集體管理和個人管理兩個方面,總共為1年,集體管理時間為8周,每2周進行1次,2h/次。在此階段總共進行4次活動,活動的內容主要有健康知識講座、實踐活動等形式。向患者講述糖尿病相關知識和健康的生活作息方式。而個人管理時間為1年中剩余時間。護理人員采取電話訪問、短信、網絡聊天平臺等方式對每個患者進行飲食、作息、運動等情況的了解,并且對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情況進行跟蹤監(jiān)察。從而根據每個患者的不同情況制定出最適合患者的健康管理措施。需要在每3個月進行一次糖尿病健康知識評估,每6個月進行1次2h的座談會,讓患者相互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分享各自的經驗,讓能夠控制好自己血糖情況的患者分享其自我管理的方法。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tǒng)管理模式。護理人員告知患者相關糖尿病知識,并且給予宣傳知識手冊,患者接受自愿健康咨詢并且定期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舒張壓(DBP)、收縮壓(SBP)、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體重指數(BMI)情況,并進行總結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糖尿病知識知曉率情況 實施6個月、12個月后,觀察組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糖尿病知識知曉率情況[n(%)]
2.2 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各項臨床指標對比 實施6個月,觀察組FPG、2hPG、SBP、DBP顯著低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12個月,觀察組FPG、2hPG、SBP、DBP、LDL和BMI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實施6個月、12個月各項臨床指標對比(x±s)
對于糖尿病前期患者,因為其處于疾病的過渡時期,所以其發(fā)生糖尿病的概率要遠遠高于正常人群,同時糖尿病前期患者出現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很高[4-5]。而對于此類患者因為疾病具有可逆性,所以進行有效的健康管理工作具有顯著意義。健康管理是通過科學和系統(tǒng)化的設計,針對不同患者的相應病情,制定出最為有效的健康管理方式[6]。其相比于傳統(tǒng)健康教育方式有顯著差異,健康管理能夠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實時監(jiān)控,定期評價患者的各項指標情況,并且適時改善健康管理計劃[7]。
在本次研究中,給予對照組傳統(tǒng)管理模式,觀察組給予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觀察組實施6個月、12個月后,糖尿病知識知曉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能夠顯著提高糖尿病知識的知曉情況。實施6個月,觀察組FPG、2hPG、SBP、DBP顯著低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施12個月,觀察組FPG、2hPG、SBP、DBP、LDL和BMI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與李領俠[8]等研究結果相類似,說明對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有效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可顯著控制血糖等指標情況。
綜上所述,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應用于糖尿病前期人群效果顯著,能夠顯著提高其糖尿病知識知曉率,降低血糖、血壓和體質量指數水平,值得推廣。
[1] 黃昱,宋秀玲,孫穎穎,等.廣州市黃埔區(qū)某社區(qū)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分析[J].職業(yè)與健康,2015,31(8):1081-1084.
[2] 任勇,普智敏,蔡全民,等.孝感市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糖尿病患者社區(qū)健康管理效果[J].職業(yè)與健康,2015,31(6):803-805.
[3] 賈彥.長期定量運動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3,20(29):53.
[4] 張雷,喬程,婁培安,等.徐州農村慢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開展情況調查[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5,35(2):170-173.
[5] 李璐,胡世蓮,洪海鷗,等.兩種糖尿病風險量表篩查糖尿病及糖調節(jié)受損效果評價[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5,23(4):256-258,262.
[6] 沈磊,羅國良.家庭參與式健康管理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wèi)生保健,2015,29(2):38-39.
[7] 陳麗榕,白姣姣,馮強,等.接受胰島素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老年醫(yī)學與保健,2015,21(1):62-65.
[8] 李領俠,王明旭,胡艷粉,等.醫(yī)院健康管理模式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5):497-49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69
浙江 322000 浙江省義烏復元私立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 (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