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晶
延續護理對產婦產褥期心境及母嬰并發癥的影響
魯晶
目的 分析延續護理對產婦產褥期心境及母嬰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收集15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15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2組患者住院期間均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出院指導,在此基礎上觀察組給予延續護理,對比分析2組產婦心境狀態及母嬰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負性心境、正性心境得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痔瘡肛裂、急性乳腺炎、新生兒臍帶延遲脫落、腹瀉、濕疹以及體質量增加不足500g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護理可有效改善產婦產褥期心境,降低母嬰并發癥率,建議在臨床上推廣。
延續護理;產婦;產褥期;心境;母嬰并發癥
本院產科2015年1月~2015年6月期間收集了15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了延續護理對產婦產褥期心境及母嬰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5年1月~2015年6月江西省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產科15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將150例產婦隨機分為觀察組75例與對照組75例。觀察組年齡21~40歲,平均(27.06±3.25)歲;分娩方式:順產51例,剖宮產24例;文化程度:小學5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52例。對照組年齡21~41歲,平均(27.39±3.28)歲;分娩方式:順產52例,剖宮產23例;文化程度:小學4例,初中20例,高中及以上51例。本次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足月分娩產婦,且均屬于單胎妊娠者,分娩前無心理障礙及精神病史,能夠配合完成本次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上述研究的臨床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2組產婦住院期間均給予產科常規護理,出院后給予一般出院指導,包括新生兒護理、母乳喂養知識及自我護理知識宣教等。在此基礎上觀察組患者實施延續性護理,護理內容如下:(1)成立延續護理小組。延續護理小組由產科副主任護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管醫師2名、主管護師5名、助產護師5名及心理咨詢師1名組成,小組組長由副主任護師擔任,主要負責資料整理及組員之間的協調,主管醫師主要處理產褥期母嬰并發癥;主管護師及助產士主要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配,并對產婦進行上門隨訪,對其護理工作進行指導并記錄產相關并發癥。(2)延續護理的專業技能培訓。所有延續護理小組成員均需接受相關知識培訓,主要培訓內容包括溝通技巧、產褥期產婦護理知識及嬰兒健康護理知識、安全知識以及職業道德等,邀請該方面知名專家來院講授延續護理中的人文關懷、和產褥期產婦溝通的技能、延續護理的主要內容及評價方法;護理人員還需掌握延續護理中如何進行記錄及評價、簡歷電子檔案及信息輸入方法、產后產婦康復方法、嬰兒撫摸及沐浴技能等,掌握新生兒腹瀉、濕疹、臍部感染、鵝口瘡等臨床診斷要點及護理技巧,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知識考核,成績超過85分的人員才能參與延續護理工作。(3)建立電子檔案及隨訪。產婦在出院前一天需建立完善的母嬰電子健康檔案,詳細記錄產婦年齡、姓名、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家庭條件及分娩方式,并向產婦介紹電子檔案建立的作用及重要性,告知延續護理相關護理內容及期間可能產生的費用,讓患者在知情狀態下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并進行備案。出院后責任主管護師、助產士可通過電話方式進行隨訪,耐心為患者解答相關問題,了解產婦產后情況及嬰兒健康狀況,遇到難以自行解決問題需及時尋求幫助或要求產婦來院就診。(4)延續護理的內容。產婦出院后第6天護理人員需對產婦惡露、盆底肌肉鍛煉、傷口愈合、便秘、痔瘡及母乳喂養情況進行隨訪,對了解新生兒大小便、吃奶及臍帶脫落情況;出院后第12天了解產婦泌乳情況、母嬰營養狀況及新生兒黃疸消退情況等;第18~24天需加強產婦的乳房護理指導及產后健康操指導等,并叮囑產婦避孕;第30天可要求產婦來院復查或通過上門訪問來對產婦身心健康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采用BPOMS(簡明心境量表)[1]對產婦心境進行評估,該表共分為6個分量表30個項目,量表項目分別為緊張-焦慮、抑郁-沮喪、憤怒-敵意、疲乏-遲鈍、迷惑-混亂、精力-活力,采用5級評分,分值在1~5分范圍內,前5個項目為負性心境,分值越高說明其心境越差;第6個項目為正性心境,用負值表示,得分越低表示情緒越好。隨訪期間需詳細觀察并記錄產婦及新生兒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全部研究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19.5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產婦心境狀態對比 觀察組負性心境、正性心境等分與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產婦心境評分比較(x±s,分)
2.2 2組產婦產褥期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新生兒健康狀況對比 觀察組產婦出現子宮復舊不良4例,會陰切口愈合不良1例,積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例,急性乳腺炎1例,痔瘡、肛裂2例,對照組產婦出現子宮復舊不良5例,會陰切口愈合不良1例,積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例,急性乳腺炎4例,痔瘡、肛裂4例;2組產婦痔瘡肛裂、急性乳腺炎等產褥期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新生兒臍帶延遲脫5例,腹瀉1例,濕疹1例,體質量增加不足500g 1例,對照組新生兒臍帶延遲脫11例,腹瀉5例,濕疹6例,體質量增加不足500g 3例,觀察組新生兒臍帶延遲脫落、腹瀉、濕疹以及體質量增加不足500g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現階段因醫學模式不斷轉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圍產醫學也越來越重視,對產婦產后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促進產婦產后身體恢復的同時,還要加強其心境的護理,促進其身心全面恢復[2]。延續護理是一種將醫院護理工作延伸至社會、家庭的新型護理模式,能夠為患者提供系統的、全面的、整體的護理服務,體現了現代“以人為本”的新型護理理念,將患者作為護理工作開展的中心,這是人文化護理、連續性護理、整體性護理的要求,能夠進一步提高醫院整體護理水平[3]。
產婦產褥期因需獨自與嬰兒相處月1個月,與外界事物接觸極少,大大制約了產婦產后的正常生活及交際,從而對產婦的心境及情緒造成不良影響,進一步影響母嬰健康。實施延續護理,醫院醫護人員通過電話隨訪與上門隨訪的方式了解產婦產后恢復情況、產婦心理狀態、嬰兒健康情況等內容,根據產婦及嬰兒具體情況對產婦產褥期自我護理、新生兒護理知識進行針對新指導,對其產褥期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處理;同時對其心境進行準確評估,根據產后產婦具體的心理狀態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從而幫助其改善心境,幫助產婦產后身心健康的共同恢復。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產婦負性心境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正性心境評分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產褥期母嬰健康狀況也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產褥期產婦中實施延續護理,能夠將醫院優質護理服務延續至產婦家庭中,從而為產婦及新生兒提供全面的優質護理服務,幫助產婦安全度過產褥期,保證母嬰健康,在臨床上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1] 張廣予.淺述初產婦產褥期常見問題及護理對策[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8):77-78.
[2] 葛玲青,黃海燕,虞小利,等.延續護理對產婦產褥期心境及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5,30(8):23-26.
[3] 郭天智,馮光連,邱春燕.延續護理在初產婦產褥期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5,12(1):97-100.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76
江西 334000 江西省上饒市第三人民醫院(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