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巧秀 王丹
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出院后康復的臨床效果分析
李巧秀 王丹
目的 分析延續性護理干預對于腦癱患兒出院后康復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90例腦癱患兒當做研究病歷,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5例,對照組只接受常規腦癱患兒家庭護理,試驗組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7個月延續性護理干預服務。結果 2組腦癱患兒干預之后效果對比,試驗組對象22例輕度殘疾,占49.3%;12例中度殘疾,占27.6%;8例重度殘疾,占15.7%;3例完全殘疾,占7.4%;對照組對象8例輕度殘疾,占9.8%;17例中度殘疾,占36.4%;14例重度殘疾,占22.7%;16例完全殘疾,占31.1%。試驗組對象中度殘疾及輕度殘疾比重之和明顯比對照組對象多,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出院后對腦癱患兒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明顯提升患兒在生活中的活動能力,減少他們的殘疾狀況與對家人的依賴度,得到比較成功的康復成果,具備重要推廣價值。
延續性護理;腦癱患兒;出院康復;臨床效果分析
腦癱患兒的臨床表現一般為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動作異常等,并且可能會伴隨相關功能性障礙[1],這類患兒在實施功能康復時非常困難,有很多腦癱患兒都需進行長期或終身康復治療與護理,而且這些患兒主要是在家中完成后續康復護理[2]。本研究嘗試對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出院康復臨床效果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出院的90例腦癱患兒當做研究病歷,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有25例腦癱男童,20例腦癱女童,平均年齡(4.02±1.32)歲,試驗組中有27例腦癱男童,18例腦癱女童,平均年齡(3.94±1.65)歲。這2組腦癱患兒在性別比例、治療方案、年齡、病情簡歷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腦癱患兒在出院之后只接受家庭常規護理,其中包含構建基礎健康檔案與健康咨詢[3]。
1.2.2 試驗組 試驗組腦癱患兒出院后開展延續性護理。患者在出院時,工作人員對病患家長仔細講解家庭康復護理內容與方法,強調家庭護理的重要含義,要將研究對象家庭康復地點與聯系方式進行歸檔登記,判斷研究對象對延續性護理的真實需求與家庭康復水平,以精準判斷為基礎制定相符的護理計劃[4]。以電話隨訪和定期上門探視的干預方式對腦癱患兒開展延續性護理干預[5]。電話隨訪一般是每周1次,目的是隨時掌握患兒康復情況,上門探視保持在2個月1次,可以現場評估患兒康復狀況,并面對面指導與示范患兒的家庭康復方法與內容,及時糾正家長在家庭康復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錯誤康復手法等[6]。
1.3 療效評價標準 延續性護理干預腦癱患兒出院康復臨床效果分析評價:在2組腦癱患兒的正常作息時間中采取Barthel系數指標與腦癱量表對其開展評定,評定中獲取的Barthel系數指標越高,則表明評定對象病況較輕,對照顧人員的依賴度也越低;而腦癱量表總共有7個維度與35項條目,評定過程中所得到的分數越高,就表示評定對象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獲得更好的活動能力。
1.4 統計學方法[2]所有數據都可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組腦癱患兒干預之后效果對比,試驗組對象22例輕度殘疾,占49.3%;12例中度殘疾,占27.6%;8例重度殘疾,占15.7%;3例完全殘疾,占7.4%;對照組對象8例輕度殘疾,占9.8%;17例中度殘疾,占36.4%;14例重度殘疾,占22.7%;16例完全殘疾,占31.1%。試驗組對象中度殘疾及輕度殘疾比重之和明顯比對照組對象多,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結果對比[n(%)]
研究表明,試驗組腦癱患兒在出院后繼續實施7個月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使腦癱量表[7]、Barthel系數明顯高過對照組腦癱患兒,腦癱患兒出院之后在家庭康復護理中實施延續性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升腦癱兒童實踐生活能力,減少他們的殘疾狀況與對家人的依賴度,得到比較成功的康復成果,具備重要推廣價值。
腦癱患兒需要經歷非常漫長的康復護理治療道路,而護理干預通常會在腦癱患兒出院之后就停止實施,不能滿足腦癱患兒在家中進行康復護理的需求,本文嘗試對腦癱患兒出院后進行延續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通過建立腦癱患兒家庭檔案,可以客觀評價腦癱患兒家庭康復護理的現有水平,并以此為基礎采取電話隨訪和定期上門探視的延續護理方式,持續對腦癱患兒出院后的家庭康復護理進行管理,并主動幫助解決腦癱患兒家庭在家庭康復護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將腦癱患兒家庭護理與住院護理之間進行有效銜接,以此提升腦癱患兒家庭對家庭康復護理的認識與使用方法,為腦癱患兒得到良好家庭康護打下了牢固的護理基礎,從而顯著提升腦癱患兒在出院之后的家庭康復護理成果,是一種應得到大力推廣的腦癱患兒家庭康護方法[8]。
[1] 宋紅娜.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出院后康復的護理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2(1):206-207.
[2] 陳潤.延續性護理干預對腦癱患兒出院后康復的臨床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17(10):242-243.
[3] 黃麗雅,王碩.延續性護理對腦癱患兒口運動功能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4):2151-2152.
[4] 左艷琴,史秋蓮,黃素娟,等.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及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32):122-123.
[5] 孫覃莉,張麗.臨床護理教學方法新探索[J].當代醫學,2014,20(31): 163-164.
[6] 李紅,李艷.延續護理對腦癱患兒出院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5,13(4):184-186.
[7] 劉曉艷,張海燕,邱岸花.出院后延續護理對腦癱患兒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4,14(6):121-122.
[8] 李景.延續性護理在肢體偏癱患兒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臨床醫藥實踐,2014,14(6):447-44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84
河南 457000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院小兒腦癱康復中心 (李巧秀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