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春 吳佳健 范玉霞 劉龍云
門冬氨酸鉀鎂運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臨床價值
劉曉春 吳佳健 范玉霞 劉龍云
目的 探討門冬氨酸鉀鎂運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臨床價值。方法 選取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4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實驗組患者接受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比較分析2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4.0%,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73.5%,2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實施臨床治療后,血鎂濃度與血鉀濃度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具有較高的有效性,且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因而值得推廣應用。
門冬氨酸鉀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臨床價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多種原因所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受到長時間心肌缺血缺氧癥狀的影響,常會出現低鉀血癥和低鎂血癥等現象,進而誘發心律失常,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直接的威脅。本研究就對門冬氨酸鉀鎂運用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將本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住院部于2013年6月~2015年7月之間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女性別比例為42∶26,年齡44~73歲,平均(58.5±14.3)歲。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其中,實驗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齡(56.2±12.1)歲,對照組34例,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齡(60.5±13.1)歲;2組觀察對象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觀察對象接受包括普通加鎂極化液(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與胰島素8U、10%氯化鉀5mL、25%硫酸鎂10mL制成的混合溶液)、鎮靜類藥物、阿司匹林以及硝酸酯類藥物等在內的常規藥物治療,實驗組觀察對象在上述治療措施的基礎上,靜脈滴注1000mL濃度為10%葡萄糖注射液與胰島素8U、門冬氨酸鉀鎂60mL制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連續治療2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和觀察指標 顯效,指患者臨床治療后,心率完全恢復正常,早搏癥狀減少或是消失90%以上;好轉,指患者臨床治療后,心率顯著改善,早搏癥狀減少或是消失50%~90%之間;無效,指患者臨床治療后,早搏癥狀和心率未見任何變化。總有效率=(顯效+好轉)/總例數×100%。同時,對比分析2組觀察對象臨床治療前后,血鎂濃度和血鉀濃度等觀察指標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數據均使用SPSS17.0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0%,與對照組患者的73.5%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臨床療效分析[n(%)]
2.2 觀察指標 2組觀察對象臨床治療前血鎂濃度和血鉀濃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臨床治療后,血鎂濃度和血鉀濃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結果對比分析(x±s)
急性心肌梗死是長時間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種心臟疾病,其多發作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基礎上,因為某些因素而使斑塊破裂,血小板聚集在破裂的斑塊表面形成血塊,導致塞冠狀動脈管腔阻塞,出現心肌缺血壞死。其主要誘發因素包括心肌耗氧量劇烈增加、冠狀動脈痙攣、過勞、暴飲暴食以及吸煙酗酒。心律失常較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是急性心肌梗死,一旦出現惡性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就容易猝死。而有醫學報道稱這種心律失常發生的原因與患者體內的血清鎂以及血清鉀的含量有關,當兩者水平較低時患者體內會分泌大量的兒茶酚胺,激活腺苷酸環化酶的活性,增加了血清內的脂肪酸,使脂肪酸與血清鎂整合后形成不溶性的鹽,患往往會表現出食欲不振和惡心嘔吐的癥狀。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到長時間體內有氧代謝衰弱的影響,細胞膜離子通道會逐步開放,進而誘發鎂離子嚴重流失現象[1],隨著患者鎂離子缺乏現象的逐步加重,其細胞內鉀離子濃度均衡狀態也會遭到破壞,進而提高異位起搏點的自律性和心肌的興奮性,降低心肌組織的傳導性,最終誘發心律失常癥狀,嚴重者還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直接威脅[2]。門冬氨酸鉀鎂是門冬氨酸鎂鹽和鉀鹽混合而成的一種電解質補充劑,而鉀離子和鎂離子又是人體肌肉收縮和酶反應過程的關鍵因素[3],同時,人體細胞內的鎂離子、鈣離子和鉀離子濃度也會對其肌肉收縮能力產生直接影響,在其進入人體組織后,能夠促進人體鎂離子和鉀離子濃度的快速提升,進而維持細胞的正常代謝功能,加速細胞的除極化和細胞代謝[4-6]。另一方面,人體內門冬氨酸鉀鎂能夠解離出具有較強膜穩定作用的門冬氨酸,進而提高人體細胞的親和力,并在鉀鎂離子進入人體細胞內的過程中起到載體作用,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律失常癥狀,提高細胞的電位穩定性,調節機體電解質紊亂現象[7]。同時,門冬氨酸還能夠在心肌細胞供能過程中,起到增強缺血區域心肌細胞耐缺血能力的作用[8]。
本研究對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進行了分析,結果證實,與常規臨床治療方法相比,門冬氨酸鉀鎂對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能夠達到94.0%以上,而常規方法治療的有效率僅為73.5%,同時,實驗組觀察對象實驗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臨床治療后,血鎂濃度和血鉀濃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組患者臨床觀察指標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危險性較高,需及時診治,臨床上要與心絞痛、急腹癥、急性心包炎等疾病進行鑒別診斷,以防耽誤患者治療時機。對于老年人,需要在生活中預防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發生,尤其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若搬抬過重的物品或者洗澡時機與機體情況不適合的情況下均容易誘發心肌梗死。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接受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具有較高的有效性,且有助于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因而值得推廣應用。
[1] 歐秀成.門冬氨酸鉀鎂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7):1363-1364.
[2] 劉瑞浩.門冬氨酸鉀鎂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應用分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3,24(10):1220-1222.
[3] 潘娟.門冬氨酸鉀鎂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應用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2015,2(32):6714-6715.
[4] 張煥峰.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療效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2):102-103.
[5] 丁桂根,陳振祥,陳瑩.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0):75-77.
[6] 陳光,陳霞.胺碘剛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陣發性室上速的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1,18(3):379-380.
[7] 吳艷梅,薛智,張曉燕,等.胺碘酮聯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室性心律失常30例[J].陜西醫學雜志,2012,41(10):1387-1388.
[8] 王曉靜.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室性心律失常的療效評價[J].臨床合理用藥,2009,2(18):7-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096
江西 341000 贛南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劉曉春 吳佳健范玉霞 劉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