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昌
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比較
黃幼昌
目的 比較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老年性抑郁癥患者76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與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各38例,對比2組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4.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觀察組患者HAMD(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為(24.1±3.2)分,治療2周后HAMD評分為(16.1±2.9)分,治療4周后HAMD評分為(12.7±2.5)分,治療6周后HAMD評分為(8.7±2.1)分;治療前,對照組患者HAMD評分為(23.9±3.3)分,治療2周后HAMD評分為(21.9±3.1)分,治療4周后HAMD評分為(13.3±2.4)分,治療6周后HAMD評分為(7.8±2.2)分;治療前、治療4周、6周后2組患者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5%,低于對照組的3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臨床效果更為顯著,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老年性抑郁癥;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
抑郁癥屬于臨床常見的一種心理疾病,其發生率較高。根據相關報道[1],老年性抑郁癥發生率僅比老年癡呆發生率略低,其發生率在10%以上。老年患者因機體耐受能力下,藥物代謝能力低,易出現認知功能損害情況,因此臨床治療難度較大。現階段,臨床常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均取得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但艾司西酞普蘭的藥物起效更快,安全性也更高。本研究選取76例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進行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撫州市第三醫院收治的76例老年性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本次入院患者均滿足老年性抑郁癥相關診斷標準,無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精神分裂癥患者及有明顯自殺傾向患者,近期內均未接受其他抗抑郁藥物或其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38例患者,對照組38例患者。觀察組男20例,女18例,年齡62~78歲,平均(72.5±2.8)歲;病程1~15年,平均(9.7±3.1)年。對照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61~80歲,平均(72.8±2.9)歲;病程
1~14年,平均(9.6±3.3)年。2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76例患者參與本次研究前均采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清洗1周。觀察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10514,規格:5mg)治療,初始劑量為每天5mg,3d后加至每天10mg/d,隨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劑量,最高劑量為每天20mg,平均(11.4±7.5)mg/d;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20115,規格:20mg)治療,初始劑量為每天10mg,3d后增加至每天20mg,隨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適當增加劑量,最高劑量為每天40mg,平均(18.3±8.1)mg/d。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6周后進行效果評價。
1.3 觀察指標[2]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治療前、治療2周、4周、6周后抑郁情況進行評價,得分<8分,表示無抑郁癥狀;得分為8~16分,表示有輕度抑郁;得分為
17~23分,表示有中度抑郁;得分≥24分,表示有重度抑郁。并統計2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療效評價標準[3]根據漢密爾頓抑郁量表評分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評價,HAMD減分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患者治療后,其減分率≥75%,為痊愈;減分率在50%~75%,為顯著進步;減分率在25%~50%,可視為進步;減分率<25%,為無效。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前、治療后4周、6周HAMD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周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x±s)
2.3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口干1例,惡心1例,出汗1例,便秘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0.5%(4/38);對照組出現口干2例,惡心4例,出汗2例,便秘3例,頭痛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4.2%(13/38)。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老年性抑郁是一種老年常見精神障礙疾病,患者有持續且明顯的心情低落、活動減少、思維遲緩等臨床表現,且其心理低落和自身現實處境不同,部分嚴重患者可有自殺念頭及自殺行為[4]。老年患者由于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長期受疾病痛苦的折磨,再加上經濟因素、社會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響,可進一步加重其病情[5]。因此及時給予患者有效的治療,對緩解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帕羅西汀是抗老年性抑郁癥常用藥物,是一種苯基呃啶衍生物,能夠選擇性的抑制5-HT轉運體,抗抑郁效果較為理想[6]。患者口服帕羅西汀后,可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為50%,且不會受食物因素影響[7]。艾司西酞普蘭是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郁劑,主要是經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來對5-羥色胺再攝取,在抑制5-HT轉運體方面也具有較強的選擇性,可顯著增強中樞5-羥色胺能神經功能。艾司西酞普蘭由于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缺乏較高的敏感力,對D1-5受體親和力也低,因此對去甲腎上腺素無顯著影響,同時也減輕了對多巴胺的再攝取。患者經口服用藥物可完全吸收,生物利用度為80%,不會受食物因素影響[8]。患者多次用藥后其消除半衰期大概為30h,代謝產物經腎臟、肝臟排出,且與其他藥物無明顯的相互作用。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1%(P<0.05);且治療2周后患者HAMD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發生率也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患者接受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藥物起效快,且治療效果顯著,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
[1] 任列,王軼虎,宋光明,等.坦度螺酮聯合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J].醫藥導報,2014,33(11):1474-1476.
[2] 徐聯州.老年抑郁癥運用艾司西酞普蘭聯合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9):1181-1182.
[3] 羅宇鵬,朱春燕,邱昌,等.老年性抑郁癥的藥物治療對比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11,38(14):2774-2775.
[4] 谷巖,姜濤,郭建兵,等.艾司西酞普蘭與帕羅西汀治療老年性抑郁癥對照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0,24(6):445-449.
[5] 馮連啟.艾司西酞普蘭與舍曲林治療老年腦卒中后抑郁對照研究[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5,21(3):60-62.
[6] 李光哲,許妍姬.艾司西酞普蘭和帕羅西汀對老年性抑郁癥的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5):146-147.
[7] 付廣月,張金枝,陳玉如,等.帕羅西汀與艾司西酞普蘭治療青年抑郁焦慮合并高血壓病效果比較[J].中國鄉村醫藥,2015,22(10):15-16.
[8] 鐘旗,高余英,王宇峰,等.艾司西酞普蘭在抑郁癥治療中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臨床醫藥實踐,2015,24(4):265-266.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8.103
江西 344000 撫州市第三醫院(黃幼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