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玥
[關鍵詞]新聞報道;創新;重要性;方法
創新是電視新聞時代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聞本身的特性,廣播電視事業飛速發展的今天,電視新聞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創新。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因此,求“新”是新聞的生命,是新聞發展的基礎,是新聞永遠不變的追求,是電視新聞節目永葆活力的“法寶”。當前,電視新聞的常態宣傳已經達到一定的規模,在創建良好經濟發展環境、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了較好的作用。如何使電視新聞宣傳做到更加有的放矢、觀點明晰,增強電視新聞的引導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需要在創新報道形式上多下功夫。
首先要創造性地加強分析解讀,體現新聞服務性。在日常的主旋律新聞報道,特別是經濟報道中,往往多是展示成就、介紹經驗,但對相關政策、經濟現象的深度解讀還有待加強。在電視新聞報道中要增加對主題報道的分析解讀,不僅要展現“怎樣好”,還要分析“為何好”和“如何更好”。采用組合式報道方式,以點+線+面結構,不僅呈現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和變化,還要將視角提升到全省、全國的高度。深入淺出,給觀眾詳細解釋某些專業性較強的經濟問題,在全社會創造時不我待、只有爭朝夕、全民關注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可以選擇適當主題,做成“新聞+背景+訪談”的“經濟新聞套餐”方式,將多種電視手段融入報道當中。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在重點報道中,就充分發揮十佳主持人、金話筒主播李莉的品牌效應,將《李莉專訪》這一專欄常態化,打造成了龍視主旋律報道的一張名片。通過“名主持人專訪名專家”的高端訪談,加強了對重大經濟報道的深層次解讀。
其次要創造性地推進“走轉改”活動,體現新聞貼近性。多年的電視新聞宣傳報道實踐證明,用“走轉改”的方式,能迅速有效地提升報道含金量,提升宣傳影響力。黑龍江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在日常報道中實現了經濟報道要出新,用對比反映發展新變化。通過記者深入一線,切實展現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變化、新突破、新亮點,表現黑龍江省項目建設如火如荼、百姓的生活因為大項目的逐一落成而獲得改善。所有報道更加注重從小視角切入,以百姓故事為線索,展現項目建設為民服務、惠及民生的方方面面。在報道中記者尋找大項目、大工程當中的建設者、受益者,用人物的經歷和故事展現建設成就。《新聞聯播》中的民生報道都要見人,用故事反映生活百姓新幸福。農民種地時遇到哪些困難?政府幫助市民解決了什么問題?這些都需要記者深入一線,到田間地頭、廠礦社區,去選取代表人物,挖掘真實故事,通過這些來展現黑龍江省社會全面發展、民生不斷改善、社會更加和諧的大背景。在創新報道方式上,還可創造性地嘗試以記者的主觀視角為切入點,以電視日記的方式跟蹤記錄事件的發生發展,強調影像的敘事,大量采用現場紀實來講述新聞故事。讓記者站在報道對象的角度去感受新聞事實,抓住關鍵細節講故事,以小見大。真實、自然、親切、現場感強、感染力強、可看性強。有“人情味”和“生活氣息”。讓畫面動起來,多拍攝人物眼神動作、展現情緒的變化。適當選題采用連續報道模式,突出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故事做深做透,設置懸念,編后語為第二天的報道埋下伏筆。
第三,創新電視新聞報道方式還要創造性地實行項目制管理,體現聯動宣傳效果。當前,我們的電視新聞宣傳報道還存在不同節目宣傳口徑差異性大,各節目組各自為戰的情況。這就需要通過完善項目制管理的方法,整合報道資源,形成輿論強勢。在重點報道中,發揮各節目不同優勢特點,共同組成一個項目組,科學組織、分工合作。黑龍江廣播電視臺在這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鑒:《新聞聯播》節目發揮權威性、嚴肅性和戰線協調力強的特點,統一宣傳口徑,發布最重要的官方信息、全面把握報道導向、確保省委最關注、地位最重要的新聞在《新聞聯播》中主要位置播發,同時為其他節目提供正確宣傳導向和權威部門聲音;《新華視點》、《經濟正前方》等節目發揮采訪層次高、專業性強等特點,在重點報道中加強分析解讀評論,提升報道主題的深度。新聞頻道、都市頻道各檔民生新聞節目,發揮貼近性、可視性強的特色,將主題報道民生化、典型報道故事化、成就報道人物化,擴大了新聞傳播效果。
最后,在當今新舊媒體融合時代,做好電視新聞的創新還要更好地提升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和權威性,深入調查類報道和強化新聞評論是將提高新聞節目收視的最有效辦法。要鼓勵記者進行調查性報道。深入調查是電視新聞確保權威性的重要前提。網絡具有快捷迅速、碎片化、零散的特點,而傳統媒體可以做到深入調查,深度解析。要在分配機制上對參與調查類報道的記者予以傾斜,因為其難度更大,面臨的環境也更嚴峻,希望這些舉措能更好地調動記者參與調查類報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強化新聞評論的力量。通過表達意見占據話語制高點,提高電視新聞的銳度,是電視新聞彰顯權威性的需要。在即時互動和便捷溝通不及新媒體的情況下,電視評論的作用日顯重要,獨家的意見表達正日益成為傳媒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