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新敏
[關鍵詞]體驗式采訪;特點;優勢
“走轉改”活動的深入開展,讓新聞從業者汲取到了來自基層的新鮮養分。體驗式采訪就是開展“走轉改”活動的一個有效載體。體驗式采訪,是指記者為了深刻理解生活,通過自己親身所經歷、所體驗某一行業的工作或某一項具體的事件,并在此基礎上寫出報道的采訪方式。目前,報業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這種體驗式采訪因其對事件地挖掘有深度,更鮮活,更直接,由此寫出的報道內容新穎,生動活潑,更具可讀性,更具貼近性,因此,這種采訪方式被新聞從業者廣泛采用。但在進行體驗式采訪中,記者作為事件的親歷者和參與者,同時作為新聞信息的傳遞者,應當明確在體驗采訪過程中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采用體驗式采訪的記者應把自己真正的“擺”進去
體驗式采訪要求記者要有嘗試做另一種職業的意識,這也是記者進行體驗式采訪的前提條件。在一般情況下,記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寫”的角色,而體驗式采訪記者扮演的是“我做我寫”的角色。所以,記者在進行體驗式采訪之前,要有一種角色意識的轉換,真正的融入到角色當中去。角色轉換,就要站在所扮演的角色中進行換位思考,站在所扮演的角色的立場上想問題,體驗扮演職業的辛酸苦辣。通過經歷扮演角色的職業特色、性質,認識該職業人員的行動、思想、心理等等,從而使寫出的文章更加鮮活。避免在有些情況下,記者在進行體驗式采訪時,雖然身體已經進入新的角色,但思想上仍然有我是一名記者的想法,沒有做到身體和思想一同進入角色而影響到采訪質量。比如,在采訪江湖游醫的過程中,記者作為患者朋友來咨詢,就應該掌握患病者那種羞于去正規醫院就醫的心里,否則,在戒備心很強的江湖游醫面前很容易漏出馬腳。
二、體驗式報道中記者應避免角色錯位
在體驗中,記者一定要在扮演的角色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將自己擺在什么樣的位置會直接關系到記者的采訪質量。根據采訪方式的不同,體驗式采訪有明訪和暗訪兩種類型。明訪,即記者為了完成一項采訪任務而亮出自己的身份,說明自己的采訪意圖,以爭取得到被訪者的支持與合作。在報道的過程中要求記者能“鉆進去”也能“跳出來”,不流于膚淺化的描述,也不可過多地陷入感情渲染的泥沼,而應是入乎感性,出乎理性。
暗訪則是記者隱瞞自己的職業身份和真實的采訪意圖,參與到對象主題活動中去的采訪方法。體驗式暗訪有一定的隱蔽性,因此記者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好采訪與報道的度。記者在進行體驗式采訪報道時應具備較高的道德和法律意識。記者扮演的角色不是隨意的,記者不能冒充政府工作人員,借處理政事獲取政務新聞;不能裝扮成軍事機關人員,獲得軍事機密和軍事新聞;不能扮演成違法犯罪分子,獲取犯罪新聞等等,這些都是傳統習俗和道德所不允許的。而處理好記者在進行體驗式采訪報道的角色權利和角色義務,實現真正的角色轉換,避免角色錯位,則是成功進行體驗式采訪報道的關鍵。
三、體驗式采訪的選題要做到指導性可讀性的統一
體驗式采訪與普通采訪一個重要的區別在于,它首先已經知道了采訪對象、采訪地點、甚至采訪的主題,是一種策劃后的采訪。因此,在策劃中選擇什么樣的采訪對象、宣傳什么樣的時代精神、抨擊什么樣的丑惡現象,對于采訪是否成功至關重要。因此,在選題方面,一是要做到指導性可讀性的統一。選題要緊扣時代脈搏,同時涉及那些社會關注的熱點,政府工作的難點,群眾心中的疑點,并在輿論上有一定突破,在廣大讀者中產生正面效應,避免負面效應。例如,《雙鴨山日報》對于保護母親河的系列報道,就是做到了指導性和可讀性的完美統一。該報道不但對如何治理安邦河,保護母親河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而且讀過該報道的人更能從中了解到安邦河流域的歷史、人文、地理以及時代的變遷。二是要做到大主題和小角度的統一。許多事情主題重大,如環境保護、職工再就業、行業風氣、假冒偽劣產品生產銷售等,每一個問題都是十分復雜、十分龐大的系統工程,這種事情的報道,如果一味籠統全面地講大道理,是起不到最佳宣傳效果的。反映這些問題的最好辦法,是采用以小見大的形式。例如,《雙鴨山日報》“關注草根經濟的系列報道”,“草根”代表生活在社會最基層的民眾,而經濟這個概念又非常寬廣,可謂是個大主題,但記者通過剖析一個小區居民的生存狀態,一個個體戶的經營狀況,一個特殊群體這樣的小角度來真實地反映出這個社會大主題。三是要做到熱點和冷點的統一。熱點是一個時期內一些人集中關心、議論或熱切的渴望與要求,冷點是指一些通常不被注意的事或人,是被遺忘的角落。處理好冷熱關系,就要客觀地、真實地按新聞規律辦事,做到關注熱點,不忘冷點。熱點報道固然是新聞采訪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人們最需要知曉的事情,而冷點的報道也必然受到一些人的關心和歡迎,有時甚至會得到出人意料的效果。例如,《雙鴨山日報》“關注草根經濟的系列報道”也是屬于冷點報道的范例。生活在最基層的民眾,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看到,聽到,因此人們也最習以為常,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而通過這篇報道,則更多的喚起人們要關注“草根”,更清楚地認識和重視“草根經濟”對社會經濟發展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記者要具備保護自我的知識和能力
這是記者在體驗式采訪中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記者在決定選擇什么樣的采訪方式時都是為了更好地為采訪內容服務的,而采訪對象有時也會反過來要求記者決定選用哪一種采訪方式。
在體驗式采訪中,記者要從采訪內容和采訪對象進行考慮,選擇明訪還是暗訪。而暗訪對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則更高。由于暗訪強調的是記者身份和意圖的隱蔽性,它主要是用于一些批評性、揭露性的采訪報道方式,從這個角度講,記者如果選擇采用體驗式暗訪就意味著記者在采訪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危險性。而記者如果具備一定的法律、道德規范知識,就有了自我保護的基本能力。暗訪是在采訪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也就是在沒有征得采訪對象同意的情況下實施的,這就涉及到一個我國法律所保護的國家、集體和公民的利益、權益是否受到侵犯的法律問題,也涉及到記者是否遵守社會公德的問題。因此,記者要懂得不是什么人和事都可以隨便成為暗訪的對象,凡是涉及到批評、揭露性的采訪,在選擇什么樣的采訪方式時,一定要慎之又慎。既要學會見機行事,又要學會自我保護。所以,記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法律、道德方面的基本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