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倚艱,徐貴成,劉 坤,王 洋
通脈養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尹倚艱,徐貴成,劉坤,王洋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北京 100053)
摘要:目的觀察通脈養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選擇2009年4月—2010年9月入組的冠心病心絞痛病人248例,隨機分為試驗組(176例)和對照組(72例)。試驗組給予通脈養心丸口服,每次40粒,每日2次,對照組給予通脈養心丸模擬劑口服,每次40粒,每日2次。療程4周。觀察兩組病人治療前后心絞痛和中醫證候療效以及心電圖、硝酸甘油停減率、血脂療效。觀察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變化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結果心絞痛療效,試驗組顯效率52.47%,有效率29.01%,對照組顯效率19.05%,有效率19.05%,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證候療效,試驗組顯效率39.20%,有效率46.02%,對照組顯效率6.94%,有效率31.94%,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心電圖療效,試驗組顯效率12.07%,有效率48.28%,對照組顯效率6.67%,有效率31.11%,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硝酸甘油停減率及血脂療效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測無明顯異常變化,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結論通脈養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能夠明顯減少發作次數,減輕發作程度,縮短持續時間,明顯改善中醫證候和心電圖,療效顯著。
關鍵詞:冠心病;心絞痛;通脈養心丸;中醫證候;硝酸甘油停減率
通脈養心丸是用于治療氣陰兩虛型冠心病心絞痛的純中藥制劑。為進一步評價通脈養心丸臨床療效及安全性,于2009年4月—2010年9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8家三甲醫院,對符合納入標準的248例冠心病心絞痛(試驗組176例、對照組72例)病人進行了臨床觀察,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冠心病心絞痛診斷標準參照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及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報告《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制定[1]。
1.2勞力性心絞痛分級標準參照1979年全國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談會制定標準[2]。心絞痛癥狀記分法以癥狀輕重分別計0分~6分。
1.3冠心病心絞痛氣陰兩虛證辨證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3]。主癥:胸痛、胸悶;次癥:心悸、氣短、乏力、頭暈、口干;舌脈象:舌淡或稍紅、少苔,脈沉細或結。具備以上主癥,次癥2項或以上,結合舌脈即可診斷。中醫證候記分法以證候輕重主癥計0~9分,次癥計0~3分。
1.4納入標準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西醫診斷,每周發作心絞痛2次以上的Ⅰ級、Ⅱ級、Ⅲ級的穩定型勞累性心絞痛病人;中醫辨證為氣陰兩虛證病人;年齡18歲~70歲,性別不限;自愿接受該藥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5排除標準①經檢查證實為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心臟疾病、重度神經官能癥、更年期癥候群、甲狀腺功能亢進、頸椎病、膽心綜合征、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的胸痛者。②合并重度高血壓,重度心肺功能不全,重度心律失常,肝、腎及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病病人,合并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控制不良者。③有運動試驗禁忌證者。④肝、腎功能指標異常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超出正常參考范圍上限1.5倍;尿素氮(BUN)超出正常參考范圍上限1.2倍,血肌酐(Scr)超出正常參考范圍]。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過敏體質或已知對試驗藥組份過敏者。⑦近1個月內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病人。
1.6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4月—2010年9月由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等8家三甲醫院符合納入標準的248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隨機分為試驗組(176例)、對照組(72例)。兩組病人入組時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心率、血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7治療方法試驗組口服通脈養心丸,每次40粒,每日2次。對照組口服安慰劑(通脈養心丸模擬劑),每次40粒,每日2次。兩組均連續服用4周。對臨床觀察開始前即已有的合并疾病所必需繼續使用的藥物或其他治療,應詳細記錄藥名、用法、用量和時間等,以便總結時加以分析和報告。除規定用藥外,試驗期間禁止使用一切與試驗藥物效用相同的中西藥物或其他療法。
1.8觀察指標
1.8.1安全性指標生命體征:體溫、心率、呼吸、脈搏、血壓;實驗室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ALT、AST)、腎功能(BUN、Scr);可能出現的不良事件。
1.8.2療效性指標主要療效指標:心絞痛療效(發作次數、疼痛程度、持續時間)、中醫證候療效;次要療效指標:心電圖療效、硝酸甘油停減率、血脂。
1.9療效評定標準
1.9.1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79年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判定標準》[2]及《中藥新藥治療胸痹(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試驗指導原則》制定[3]。
1.9.2硝酸甘油停減率停藥:治療后完全停服硝酸甘油;減量:治療后較治療前硝酸甘油用量減少50%以上;不變:治療后較治療前硝酸甘油用量減少不足50%;增加:治療后較治療前硝酸甘油用量增加50%以上。
1.10統計學處理采用SAS8.2統計分析軟件,治療前數據描述和兩組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計算,t檢驗和非參數檢驗,兩組主要療效指標的比較用中心效應的CMH方法,兩組次要療效指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確切概率計算、t檢驗和非參數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采用χ2或Fisher確切概率法。
2結果
2.1心絞痛療效比較試驗組顯效率52.47%,有效率29.01%,無效率18.52%;對照組顯效率19.05%,有效率19.05%,無效率61.90%。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例(%)
2.1.1心絞痛癥狀總分變化分析治療后2周、4周,兩組受試者的心絞痛癥狀總分均較治療前有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總分下降程度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心絞痛癥狀總分變化情況(±s) 分
2.1.2心絞痛發作次數改善情況試驗組心絞痛發作次數消失率51.70%,好轉率11.36%,無效率36.93%;對照組消失率20.83%,好轉率16.67%,無效率62.50%。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改善情況比較 例(%)
2.1.3心絞痛持續時間改善情況試驗組心絞痛持續時間消失率50.00%,好轉率10.80%,無效率39.20%;對照組消失率20.83%,好轉率13.89%,無效率65.28%。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心絞痛持續時間改善情況比較 例(%)
2.1.4心絞痛疼痛程度改善情況試驗組心絞痛疼痛程度消失率50.86%,好轉率10.86%,無效率38.29%;對照組消失率21.13%,好轉率7.04%,無效率71.83%。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6。

表6 兩組心絞痛疼痛程度的改善情況比較 例(%)
2.2中醫證候療效比較試驗組中醫證候顯效率39.20%,有效率46.02%,無效率14.77%,對照組顯效率6.94%,有效率31.94%,無效率61.11%。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7。

表7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例(%)
2.3次要指標療效分析治療后心電圖療效,試驗組顯效率12.07%,有效率48.28%,無效率38.79%,加重0.86%,對照組顯效率6.67%,有效率31.11%,無效率55.56%,加重6.67%。試驗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硝酸甘油停減率及血脂療效,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安全性分析治療后兩組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無明顯異常。試驗組發生3例(1.80%)不良事件,對照組發生1例(1.52%)不良事件,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胃部不適”,改為飯后服藥可緩解,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
3討論
冠心病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心肌急劇的、暫時的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發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適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嚴重威脅著人們的身體健康。該病隸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真心痛”范疇。中醫藥對此具有理論源遠流長、臨床經驗豐富、療效顯著持久的特點。結合病史、年齡、病因、病機、癥狀、體征、舌脈等情況,中醫傳統認為心氣虛乏、氣陰兩虛、胸陽不振、痰濁痹阻、血脈瘀澀構成了冠心病心絞痛的主要發病機制,而氣陰兩虛、血脈瘀澀又是其中最常見的中醫證型[4]。因此,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成為臨床常用治法,具有緩解心絞痛、減少復發、改善中醫證候的明顯療效,且作用持久。
通脈養心丸系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樂仁堂制藥廠研制生產,并已經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12020531)上市的中藥復方品種。該藥由甘草、地黃、黨參、麥冬、五味子、制何首烏、阿膠、龜甲(醋制)、雞血藤、桂枝、大棗等藥組成,具有益氣養陰,通脈止痛之功效,臨床上已廣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心律失常的治療。本研究通過對248例冠心病心絞痛病人隨機、雙盲、安慰劑平行對照、多中心臨床試驗觀察,結果顯示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通脈養心丸處方由炙甘草湯與生脈散加減化裁而來,是經典名方與臨床經驗的有機組合。方中甘草、地黃為君,益氣養陰,使心氣充則主血有權,陰血旺則神明君安;《本草匯言》有云:“甘草,和中益氣,補虛解毒之藥也。健脾胃,固中氣之虛羸,協陰陽,和不調之營衛。故治勞損內傷,脾氣虛弱,元陽不足,肺氣衰虛,其甘溫平補,效與參、芪并也”。《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黨參、麥冬、五味子合為生脈散,乃益氣養陰、斂汗生脈之名方,具有擴張冠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改善心功能等功效,再配以制何首烏共為臣藥,益氣滋陰,充養血脈,使氣有所依,神有所附,助君藥以統血脈;阿膠、龜甲、雞血藤為佐,育陰養血,補腎填精,通脈止痛,使水火既濟,心腎融通;桂枝、大棗為使,溫通經脈、調和諸藥。總之,通脈養心丸益氣養陰為主,強調氣血調和,氣為血帥,血為氣母的作用。既重視氣血陰陽平衡,兼顧補與通的燮理,亦重視心、脾、腎的協調統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本項研究結果表明,通脈養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氣陰兩虛證)療效確切。能夠明顯緩解心絞痛,減少心絞痛發作次數,減輕心絞痛發作程度,縮短心絞痛持續時間,明顯改善中醫證候和心電圖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至療程結束,未發現血、尿常規及肝腎功能的異常變化,無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總之,通脈養心丸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氣陰兩虛證)安全、有效。
參考文獻:
[1]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會/世界衛生組織臨床命名標準化聯合專題組的聯合報告[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2]中西醫結合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及心律失常座談會.冠心病心絞痛及心電圖療效評定標準[J].中國藥事,1987,1(2):71.
[3]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1-5.
[4]劉德恒,許真真,郭偉聰.冠心病心絞痛395例中醫證型特點探討[J].中醫雜志,1995,36(10):617.
(本文編輯郭懷印)
通訊作者:徐貴成,E-mail:xuguicheng8005@126.com
中圖分類號:R541.1R289.5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2.017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2-0161-04
(收稿日期:2015-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