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存芬
(云南省安寧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 650300)
·論著·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與預后相關性研究
劉存芬
(云南省安寧市人民醫院檢驗科,云南昆明 650300)
摘要:目的探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該院收治的55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觀察組)和55例冠心病心功能正?;颊?對照組)。對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與心功能的關系進行比較,并分析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相關性。結果觀察組患者在三酰甘油(TG)、總膽固醇(TC)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者的TG、HDL-C水平均顯著低于存活組,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Spearman相關性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TG及HDL-C水平呈負相關性(P<0.05)。結論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重視對患者的血脂水平檢測,并給予適宜的血脂水平干預,以提高患者的TG、HDL-C水平,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及提高生存率。
關鍵詞:冠心??;心力衰竭;血脂水平;預后
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速度的加快,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患者的預后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過程與高血壓、血脂異常、肥胖等因素存在緊密聯系,最新的研究表明,血脂異常是誘發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的110例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檢測,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冠心病心功能正?;颊哐竭M行比較,并探討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本院接收并治療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55例,作為觀察組,均符合最新的《慢性心衰診療指南》對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并排除其他原因導致的心力衰竭。其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55~82歲,平均(69.23±6.14)歲,病程1~5年,平均(4.42±1.25)年。另外選取同期冠心病心功能正常的患者55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6例,女29例,年齡54~81歲,平均(68.67±5.84)歲,病程1~5年,平均(4.51±1.17)年。經統計學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均簽署同意書,自愿參加;本研究內容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患者均排除惡性腫瘤、嚴重腦血管及肝腎等臟器疾病者。
1.3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進行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及相關輔助檢查,并給予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均給予積極的對癥治療,觀察組患者還應積極給予抗心力衰竭治療及血脂干預。在治療完成后,對110例患者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進行檢測?;颊叱R幗?,由檢驗醫師抽取空腹靜脈血(約10 mL),并放置于 預冷的離心機,轉速為3 500 r/min,離心15 min,取血清后經生化分析儀對上述血脂相關指標進行測定,并由專人進行數據收集、統計和比較。在患者出院后,對患者每個月定期進行電話隨訪,并囑咐患者每3個月到醫院進行生化指標的復查,隨訪時間為2年。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血脂水平相關指標比較通過對兩組患者的4項血脂水平進行檢測,觀察組患者在TG、TC及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LDL-C水平普遍高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血脂4項水平比較
*:P<0.05,與觀察組比較。
2.2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相關因素分析對觀察組55例患者進行2年的隨訪,均完成隨訪工作,隨訪的有效率為100%,其中死亡患者18例,作為死亡組,其余觀察組37例患者均存活,作為存活組。經統計學分析,死亡組患者的TG、HDL-C水平均顯著低于存活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其他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相關因素分析±s)
*:P<0.05,與死亡組比較。
2.3冠心病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TG、HDL-C指標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其中冠心病心力衰竭嚴重程度與TG及HDL-C水平均呈負相關性,r值分別為-0.293 1和0.319 4,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冠心病是急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之一,研究顯示約65%的心力衰竭均發病于冠狀動脈疾病[2]。另外,急慢性心力衰竭作為心肌損傷的常見結果,也是當前人們要面對的重要公共衛生主題。目前,冠心病防治過程中他汀類藥物在臨床廣泛應用,這也使冠心病心力衰竭與血脂水平的研究緊密聯系起來,并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3]。
以冠心病的發病機制進行分析,當患者脂質代謝出現異常時,可引起患者動脈內粥樣脂質物堆積,隨著這種堆積的不斷增加,逐步導致患者的血管供血不足程度加重,最終導致患者心臟缺血并誘發一系列的并發癥。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TG、TC及H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TG、TC及HDL-C水平降低可能與心力衰竭的發生發展存在緊密關系。由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TG、TC、HDL-C等指標都發生了明顯變化,這也為本課題組開展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
在具體的臨床實踐與治療過程中,應重視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干預。姜國攀等[4]研究表明,對高血壓冠心病進行血脂干預,終點時冠心病的發生率隨著血脂水平降低而減少,表明血脂干預可以降低冠心病的進展。同時,考慮到目前的臨床研究中,對于血脂水平的高低和患者心力衰竭及生存率是否存在相關性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在此基礎上,本研究從治療冠心病心力衰竭的長期效果出發,進一步探討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與預后的相關性及干預效果進行研究。
本研究中,由專業的臨床醫師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積極對癥及血脂干預治療,在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后,觀察組55例患者中,死亡18例,其余37例均存活,通過對死亡組和存活組患者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發現,死亡組患者的TG、HDL-C水平均顯著低于存活組(P<0.05),但TC等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提示TG、HDL-C水平降低與患者的生存率存在緊密聯系,對患者進行血脂水平干預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另外,對TG、HDL-C水平與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嚴重程度進行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TG、HDL-C水平的降低與冠心病心力衰竭嚴重程度呈負相關性(P<0.05),表明隨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TG、HDL-C水平的降低,患者的疾病程度也隨之加重。有研究報道稱,當機體TG、HDL-C水平降低時,可導致機體內細胞膜、皮質激素及性激素的合成能力減弱,并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免疫能力,導致患者的器官功能紊亂、衰竭,進而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良影響[5]。另外也有研究顯示,HDL-C水平的降低可能減弱了機體的抗氧化、抗炎癥作用,并增加了誘發機體心力衰竭風險[6]。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僅對4項血脂水平進行了檢測和比較,并未對其他因素進行檢測和分析,例如方燁等[7]研究指出,血脂水平與血清總膽紅素及血清尿酸水平存在相關性,隨著血清尿酸含量增加,患者出現冠心病的概率增大。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TG和HDL-C水平顯著降低,且該指標與患者的預后呈負相關性,因此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重視對患者的血脂水平檢測,并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進行適宜的血脂水平干預,以提高患者的TG、HDL-C水平,將有助于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預后及提高生存率。
參考文獻
[1]劉靜.血脂水平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影響[J].北京醫學,2016,38(1):78-79.
[2]穆麗萍,陳超,張軍.匹伐他汀鈣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11):1144-1145.
[3]許筱,申屠建中,胡應江.匹伐他汀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9,18(5):383-386.
[4]姜國攀.血脂干預對高血壓人群冠心病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3,34(7):1246-1247.
[5]許淑文,李艷,鄭紅云,等.各項指標水平變化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意義[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8):2694-2696.
[6]包金蘭,孫潤陸,黃燦霞,等.HDL-P、HDL-C/P與早發冠心病發病風險相關性研究[J].嶺南急診醫學雜志,2015,20(5):361-363.
[7]方燁,姜輝,李太勇,等.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總膽紅素及尿酸水平與其心功能的關系[J].中國醫師雜志,2015,17(12):1882-1884.
The study on correlation of lipid level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LiuCunfen
(DepartmentofClinicalLaboratory,AnningPeople′sHospital,Kunming,Yunnan6503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lipid level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ethods55 cases of patients(observation group)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55 cases of patients(control group)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February 2014. The blood lipid level and cardiac function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of lipid levels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sultsThe TG, TC and HDL-C level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TG and HDL-C levels of patients in deat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surviva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By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severity levels of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G and HDL-C levels (P<0.05).Conclusion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doc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detection of patients′ blood lipid level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TG,HDL-C levels by giving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to lipid levels, which could 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mprove survival rate.
Key words:coronary artery disease;heart failure;lipid levels;prognosis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10.0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4130(2016)10-1371-02
(收稿日期:2015-12-28)
作者簡介:任紅梅,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呼吸系統感染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