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炯
[摘 要]讓每個公民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障體系帶來的相應福利時,是現代化法治國家的標志。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成熟和完善,關系到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
[關鍵詞]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保障法;社保法律體系
一個國家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是否完善,是衡量該國各階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會結構穩定的重要依據。當國家的每個公民都能享受到社會保障體系帶來的相應福利時,就標志著這個國家已經走向了一個成熟的現代化法治國家。而對于一個普通的勞動者來說,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成熟和完善,關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是獲得勞動成果的堅強后盾。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如:2010 年10 月28 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他標志著我國加快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步伐,其內容涵蓋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個社保險種。2014 年5 月1 日正式施行的,我國第一部統籌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規《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涵蓋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臨時救助、社會力量參與等內容,是國家促進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莊嚴承諾。2014年2 月24 日頒布實施了《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在城鄉養老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方面,為了推進城鄉統籌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建設,解決以農民工為主要群體的、累積性和延續性養老保險的關系銜接問題。其他補充法規還包括:2004年4月15日頒布實施了《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還有我國各部委出臺的相關《規章》如:各種《通知》和《實施意見》,部分省市出臺的地區性社會保障規章條例等,這些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為推動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完善,起到了一個基礎性的作用,為將來的相關立法活動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材料。
一、當前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應保盡保覆蓋范圍還是較小。可以說我國已經建立起了基本完整的社保體系,但納入社會體系的國民比例還不夠。目前民眾們還缺乏社會保險意識,參保率偏低,社保的主要入口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這些現實問題阻礙了社會保障體系的普及。
2.社保基金管理存在弊端。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管理比較混亂,冒領養老金的現象比較嚴重,一些退休人員在去世后家屬不向相關機構報告任然繼續領取養老金。違規提前退休的情況也十分嚴重,在一些效益較好的企業,部分員工為了個人利益采取更改年齡、偽造病歷等手段提前退休,加重了社會保障基金的負擔。還有重復享受待遇、弄虛作假套取失業保險、違規辦理補交、虛報繳費基數等情況也時有發生。
3.社保立法還有待加強。可以說當前的社保立法,還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是所能涵蓋的面較窄,針對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具體內容上不明確。重城市輕農村的痕跡明顯。二是法律層級效力不高,大多數的社保法規還停留在國務院或各部委的規章上。一些需要法律來明確的重大社保問題,還沒有由法律來確定,強制力沒有保障。三是立法孤立協調的不夠。由于涉及的面窄、層級不高使社保法的實施出現了“法出多門,各行其是”的狀況。對扶貧救濟、福利發放、優撫安置等需要強制執行的規定還不具體。這一系列的因素導致我國社會保障法律體系依舊很不規范,不能成為一個運轉順暢、功能強大的整體。
二、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建議。
1.由于各地的財政收支不同,政府對社保金的投入差別很大。可以在現有的社保范圍和參保種類上降低參保門檻,讓參保人員有更多的自由度。先將最低保費的額度下探,多增加幾個檔次,也可以考慮試用儲蓄型參保的模式,吸納更多的資金補充社保金的不足。當前急需解決的是對農民尤其是農民工群體的參保問題,在加大社保財政補貼力度的同時,還要對用工企業增強監督檢查機制,而且由于農民工群體流動性很大各種社保金項目的繳費手續應該簡便,跨地區的社保賬戶管理有待加強。現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靈活就業人口,而這部分人因為沒有固定工作是社保體系的盲區。這些靈活就業人口一般以計時工和計件工為主,還有剛畢業的大學生等創業群體。他們收入不固定、工作性質不固定,給納入社保體系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些自由職業者進行量身打造式的參保項目,可以借鑒商業保險模式是一條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2.加快將規章固定為法律的進程,增強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律體系的強制力。將國務院及各部委的規章上升為社會保障單行法或一般法,如:將《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上升為《社會救助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上升為《社會救助法》等。對已有規章條例整合為專門性法律,可以參照社會保險法的思路,除規定好基本原則和已確定的法律制度外,可以把全部社保的改革路徑、實現目標、發展階段等內容規劃出來,為后續推進預留一定的改革空間。
3.將宏觀的社會保障制度納入法律體系的頂層設計。當前,我國正處于勞動與社會保障改革整體設計的關鍵時期,按照相關的法定程序,將社保改革設計方案、征求意見和表決通過等步驟嚴格執行,確保各個環節科學規范。同時將社會保障改革目標納入社會保障法建設目標中,將改革形成的頂層設計基本理念、主導原則、重點方案寫入勞動與社會保障法中,實現頂層設計立法先行,通過法律來推動制度建設與改革進程。
提高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執行力度。一方面,需要將各種規章條例上升到法律層次,強化社會保障應有的法律約束力。另一方面,更需要通過建立定期與不定期的專項巡查制度,查找各地區、各部門的行政執法情況。對于違法違紀行為給予查處,讓違法者付出更大的社會保障違法成本,維護參保人員的合法權益。
(編輯/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