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慶 李玉田
【摘要】以自動識別,數據傳輸、交換與處理為基礎的RFID技術的運用對港口集裝箱作業、港口信息處理、系統資源管理效率的提高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闡述了RFID技術在港口物流中的應用現狀與問題,為國內港口向“智慧港口”轉型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港口物流;集裝箱;RFID技術;智慧港口
一、港口物流與RFID技術概述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區位優勢,以先進的軟硬件環境為依托,強化其對港口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以臨港產業為基礎,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發展物流產業鏈形式的綜合港口服務模式。
近些年,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及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國內港口向創新化、科技化、智能化的“智慧港口”轉變的改革勢在必行。即港口更趨于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并涉及到云計算、傳感網、物聯網、決策分析優化等智慧技術手段及各個方面的創新,其中RFID技術備受關注。
RFID全稱為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通過無線網絡識別目標并讀寫、傳輸相關數據,是一種無需系統與目標直接接觸的通信技術,其具有穿透性強、安全性高、存儲容量大、抗污染能力與耐久性強、使用壽命長、體積小型化等技術優勢。廣泛應用于門禁和安全管理系統、服裝生產線和物流與供應鏈系統、港口集裝箱的管理等方面。
二、國內港口物流中RFID的應用現狀
(一)基于RFID技術的自動識別系統
1.集裝箱電子標簽自動識別。以RFID技術為基礎應用于國內港口集裝箱運輸的自動識別系統可以高效地完成集裝箱信息的采集與識別、定位、基本信息處理過程。集裝箱運輸與存放的關鍵環節與集裝箱貨輪上都可放置RFID標簽。該系統適合應用于集裝箱港區的進出道口、查驗箱區、岸邊橋吊、裝拆箱點等工作環境下的讀寫設備上。
集裝箱電子標簽自動識別技術的應用使得每一個集裝箱都擁有自己的序列號,能夠自動識別集裝箱的基本信息,實時監控集裝箱狀態,保證港口的集裝箱裝卸搬運效率,適應特殊條件下的作業需求等優勢。
2.RFID集裝箱電子閘口系統。RFID集裝箱電子閘口系統由RFID電子車牌自動識別系統、電子地磅系統、集裝箱號自動識別系統、集中監控系統、海關接口等部分組成,滿足港口碼頭集裝箱進出港作業要求。該系統集車輛管理系統、集裝箱管理系統、人員管理系統于一身,可方便、快速地實現交通控制、箱號識別、車號識別、集裝箱管理等一體化港口物流服務。
(二)RFID系統無線傳輸通信
港口無線通信一般是指遠距離信息通訊和數據整合處理。電子標簽一般布置到重要的碼頭道口、橋吊、龍門吊、集裝箱搬運車等設備上。例如:進場前,港口信息收集中心的員工通過手持終端將與集裝箱有關的動態信息存儲到電子標簽中,并將所儲信息以EDI文本格式發送到聯網數據庫。在堆場作業場合,叉車、龍門吊、堆高機等進行裝卸作業活動時,附著在機械設備上的閱讀器自動讀取被裝卸物品的標簽信息并接受來自信息平臺的指揮,校驗無誤后按信息平臺要求實施起吊作業。
(三)集裝箱信息數據交換
通過RFID系統的數據采集與交換將集裝箱的基本信息、車輛管理信息、人員管理信息等即時發送給港口信息中心交換系統。以后臺數據庫管理系統為支撐,以無線數據傳輸系統為載體,通過數據交換與共享,可提供運輸車輛與集裝箱歷史和當前狀態的查詢,進出道口操作紀錄的統計,堆場集裝箱存放位置與實時狀態的記錄、審核、查詢等,有利于運輸車輛規范化管理,道口與堆場自動化管理,單證的無紙化操作與集裝箱供應鏈信息的實時化、透明化管理。
三、港口物流中RFID應用問題及分析
當前國內采用的條形碼和數碼攝像軟件識別等技術在識別距離、可靠性、跟蹤定位和信息儲存等方面并不能使港口企業管理實現全面信息化,為國內港口發展戰略服務。然而通過在物流活動過程中廣泛采用RFID技術,能夠實現對貨物自動識別和實時跟蹤,消除錯、漏現象,減少不必要投入,節約成本,保證物流過程中商品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透明度和運行效率,提升港口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務水平,便于企業對其物流活動進行管理,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的生產活動服務,使其真正成為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
但是其應用也面臨著一些問題:一是與條形碼相比,要發揮RFID的高效率,需要其他信息管理系統的支撐,因此在推廣RFID運用的同時要兼顧其他信息管理系統的推廣;二是標準化問題。各國間RFID標準各異,不利于港港之間信息交換與多式聯運,阻礙了物流一體化、電子化發展,使信息化的應用只能局限于特定區域、港口。因此加快制定國際統一RFID標準,促進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很有必要;三是成本問題。我國因RFID系統的市場與技術等因素很難形成有效的市場規模,導致成本高。政府可在科研攻堅與政策鼓勵的基礎上兼顧推廣,產學研相結合以降低成本;四是安全與可靠性問題。運輸過程中貨物、數據的安全問題是重中之重,企業的商業機密一旦被非法截獲,還可能涉及違法犯罪行為。這一問題則要求RFID的技術攻堅予以鞏固加強。
四、總結
以自動識別,數據傳輸、交換、處理為基礎的RFID系統的運用對港口集裝箱管理、港口信息處理、系統資源管理等方面作業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近些年,以國際化、規?;?、系統化為目標的高度整合的“大物流”體系及進一步拓展服務功能的“增值物流”、技術密集型的“智能港”、“虛擬物流鏈控制中心”成為當前國內港口物流發展的主要趨勢,因此抓住“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在經濟發展新常態背景下實現向“智慧港口”轉型發展,是國內港口發展的重大機遇。當前,如何把RFID技術與國內港口物流充分結合,更大限度地發揮其自動識別、無線傳輸、信息交換等智慧功能依然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杜明軍.大連港建設第五代物聯網智慧港口發展模式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4.
[2]張馳.“互聯網+”背景下天津港建設智慧港口發展模式研究[J].天津科技,2015,(10).
[3]黃冠.RFID技術在黃埔港區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
作者簡介:劉華慶(1994-),女,山東諸城人,山東工商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李玉田(1991-),男,河北邢臺人,長安大學,研究方向:物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