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 中職生的幸福感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關心的問題,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分類,之后指出了校園文化對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最后,基于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為提升中職生的幸福感,給出了幾點改進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中職生 幸福感 校園文化 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138-01近些年隨著高校的擴張,中職生的幸福感也已經成為了學術界以及相關從業人員研究的熱點問題。我們認識到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有很多,有來自學生自身的因素、有來自學校的因素、更有來自家庭乃至社會的因素,為此對中職生幸福感的研究,如何利用校園文化提升中職生的幸福感,就需要將中職生的幸福感影響因素與校園文化有機的結合,創設新的模式范式,才能更好的提升中職生的幸福感。
一、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因素概述
首先,對中職生幸福感影響的內部因素。主要包括學生本身的人格特征、歸因方式、應對方式以及情緒智力。對于人格特征簡單說來不同中職生本身的特質是不一致的,如有的學生組織能力強,有的邏輯思維能力強等;對于歸因方式而言,也就是對同一事件導致的原因,不同人有不同的原因歸類;對于應對方式而言,在面臨挫折或者壓力時,不同的中職生會采取不同的方式,如反抗、默默承受等;對于情緒智力而言,不同的中職生會有不同的能力。
其次,對中職生幸福感影響的外部因素,包括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生活事件等方面的因素。家庭方面的因素包括父母長輩以及家庭環境等等方面;學校環境可以高度概括為學校文化;生活事件等方面的因素可以概括為周圍生活環境。本文集中研究學校環境也就是校園文化對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
二、校園文化對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
1.學校的整體氛圍
學校的整體氛圍包括學校的環境氛圍以及學校的學習氛圍兩大層面。從學校的環境氛圍來看,則包括了學校的內外部環境對中職生幸福感的影響,對于周邊環境而言,若有銀行、超市、快遞公司等生活服務機構的存在,會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也使得中職生的學習更加的便捷,而學校內部環境則包括學校的一系列的基礎設施狀況,如學校的圖書館、運動設施等,這些因素都會對學生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響。
2.學校教育方面
畢業以后從事什么工作以及怎樣走上自己心儀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之初需要注意、關心的事件是什么,哪些技能是必備的,這些都是中職生非常關心的問題,這些疑惑的解決,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幸福感。為此如何在校園文化中注入這些學生關心要素,成為了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幸福感的重要手段。除此以外,根據艾瑞研究做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中職生對學業的滿意度較低,具體說就是中職學校往往注重學生的就業率以及擴招情況,而對學生的就業質量以及擴招質量較為輕視,直接導致中職學校對學生素質、能力的綜合教育以及教職工隊伍的綜合素養的培育相對忽視,這些問題必定對中職生的幸福感造成一定的影響。
3.學校的人際交往文化
眾多的學術研究成果已經論證,中職學校的人際交往對中職生幸福感影響較大,甚至有研究成果認為人際交往是中職生幸福感的關鍵影響因素。學校也是一類社會群體,進入學校后,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是不可缺失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其實是人的心靈之間的促動,這種互動對幸福感的影響最為明顯,在學校如何使得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更加理解、寬容、順暢、和諧,則成為了學校組織與學生之間有效、順暢溝通的關鍵要素,也是提升中職生幸福觀的關鍵之所在。這其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對于中職生而言,更加希望得到教師的認可,得到教師對自身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認可,并且學生也希望與老師能夠形成課堂知識的互動,以期借助于教師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指點迷津,并希望在教師的幫助下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為此,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如何基于校園文化,從學生與教師之間構建順暢的交流平臺,從學校課程設計方面滿足學生所思所想,從學校周圍環境的構建滿足學生的日常所需,成為了利用校園文化提升中職生幸福感的重要戰略。
三、優化校園文化,提升中職生幸福感的對策建議
首先,對于學校環境而言,中職院校需要為學生樹立寧靜、祥和、安全、健康的校園氛圍。對于學校外部環境而言,學??梢越M織人員與銀行、快遞公司、大型品牌超市進行商務洽談,在學校周邊甚至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學校內部建立這些便于學生生活的設置。其次,也要改善學校的住宿環境,如學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為學生宿舍配備相應電器,以應對各種生活所需,也可以由學校后勤管理部門組織學校住宿環境大評比,對于宿舍環境保持優良的宿舍可以采取精神以及物質表彰的方式,對于環境惡劣的宿舍也應該制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可主要從精神懲罰入手。第三,在晚間有些學生因為上自習等原因會返回宿舍較晚,為了保證學生的安全,建議中職學校加派晚間的巡邏人員,做好學校的晚間安保措施。這樣才能將中職學校構建的寧靜、祥和、安全、健康的校園氛圍落到實處。
其次,對于中職生所關心的就業問題。首先,將就業指導課程提升高度,大部分中職學校要么缺少就業指導課程,要么將就業指導類的課程定性為選修課程,本文認為應將這一課程定性為必須課程,并且學校要動用所能動用的資源,在授課中不僅要本校的老師授課,還要企業HR進行授課,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的知曉企業在面試人員中,最關心的是什么。其次,開展實訓工作,或者將實訓落實到每一學年,增加學生實際就業的機會,增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訓是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轉換橋梁,通過實訓以及實習能夠將學生所學用到實處,也能幫助學生知曉自身的不足,便于后期學生綜合能力及技能的提升。
第三,借用學校資源,為學生廣泛交流創設平臺。前文所述學生幸福感或受到學校的人際交往文化的影響,并且影響較大。為保證學生之間更加廣泛、充分的交流,本文認為需從幾個方面展開:首先,教師要放下身段,在課堂之上,教師是授教者,為學生授業;在課堂之下教師應成為學生的益友,為學生答疑解惑,這里所說的答疑解惑不僅是學習上,更多為學生生活及心理上的答疑解惑。只有將教師與學生放置于一個相對平等的地位,他們之間的交流才會更加的順暢,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幸福感。其次,組建各類型的社團,以社團的形式開展多彩多姿的活動,提升學生的幸福感,社團能將學生興趣相近的人集合在一起,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志同道合的人相處必定會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陳貴藍.影響高職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因素[J].科教文匯,2013(17):70-71.
[2]付昊,王一鳴.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3(1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