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妙郎 楊舒晗
摘 要: 病理學是醫學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在臨床醫學與醫學基礎知識之間發揮著溝通的作用,起到了承前啟后的影響,病理解剖學主要是從形態結構這一方面對疾病的發展過程進行分析與研究。目前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的課程、課時比較少,提高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顯得尤為迫切,通過筆者多年來總結的經驗發現,對比法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對比法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對比法 病理解剖學 實驗教學 運用
中圖分類號:C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254-01
病理學診斷、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組織學觀察法,所以病理解剖學開展實驗教學,進行微觀形態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雖然實驗教學可以采用PPT等比較先進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這些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場地、時間等客觀條件的局限,所以在對觀察病理組織切片進行指導之前,先對學生講解病理組織切片的基本內容,對提高教學效率具有很大的幫助。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中,一些醫學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對正常組織的結構、微觀形態沒有足夠的認識,更加不了解病理組織結構,導致學生失去了對病理學的興趣,從而對病理學知識的正常學習產生了影響。經過筆者多年的經驗發現,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中合理地運用對比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這一現狀,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方法
針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與知識結構特征,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選用淺顯易懂、學生容易理解的講解內容。對比法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合理運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低倍鏡觀察與高倍鏡觀察對比
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在對病理切片進行觀察時,學生一般會使用10倍光學顯微鏡和40倍光學顯微鏡,10倍光學顯微鏡的優勢在于視野比較寬廣,可以對發生病變的范圍進行觀察;其劣勢在于放大倍數比較小,在呈現局部病變組織方面不夠細致,40倍光學顯微鏡可以對低倍鏡的這一劣勢進行彌補。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在10倍光學顯微鏡下進行全面性的觀察,在觀察到病變部位之后,切換到40倍光學顯微鏡下進行仔細地觀察。把觀察胃潰瘍切片作為案例:先使用10倍光學顯微鏡找到發生潰瘍的具體部位之后,再切換到40倍光學顯微鏡下對潰瘍的四層組織結構進行仔細觀察,即疲痕層、肉芽組織層、壞死組織層和炎性滲出層。通過對高倍鏡觀察與低倍鏡觀察進行對比,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病變部位,還可以使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局部典型病變組織。
2.同一部位不同病變的對比
所有系統中都會出現在同一個部位上出現不同病變的現象。例如同樣是在肺部這一部位上,青壯年發生大葉性肺炎的幾率比較大,炎癥通常會發生在整個大葉或者一個肺段上,是一種纖維素性炎癥;年老體弱者、嬰幼兒發生小葉性肺炎的幾率比較大,是一種化膿性炎癥。教師在對支氣管肺炎進行講解時,可以將這兩種炎癥進行對比,讓學生對大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進行對比觀察,發現小葉性肺炎的病變主要發生在細支氣管管壁、管腔及其周圍所屬肺泡;大葉性肺炎發生病變的主要位置是肺泡。通過對同一部位的不同病變進行對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兩種病變的印象,而且不同容易發生混淆的狀況。
3.病理組織切片與正常組織切片對比
以大葉性肺炎作為案例:教師在講解病理組織切片之前,先讓學生觀察正常的肺組織切片,正常的肺組織肺泡呈現中空充氣的狀態,且肺泡間隔也比較清晰,此時,學生基本了解了肺組織在正常狀態下的情況。之后再學生觀察大葉性肺炎組織切片,灰肝期大葉性肺炎組織切片的肺泡腔內充滿中性粒細胞與致密纖維素網,泡壁毛細血管因為受到壓力而呈現閉塞狀態;紅肝期大葉性肺炎組織切片的肺泡腔內滲出了大量漿液和紅細胞,泡壁毛細血管因為受到擴張而呈現充血狀態。通過對病理組織切片與正常組織切片對比,可以使學生對病變組織的特征有一個清晰、直觀的了解。
二、實驗教學效果
1.實驗報告
在每一次進行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時,筆者都會讓學生作實驗報告,并讓學生對其所觀察的切片進行畫圖,在課堂教學結束前讓學生上交實驗報告。在實施對比法之前,大多數學生所作的實驗報告質量比較差,敷衍了事的現象比較普遍;而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采用對比法進行講解之后,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實驗報告、畫圖、文字注釋的規范性都有所增長。
2.期末考核
每學期的期末都會進行實驗教學考核。具體的考核內容是在實驗教學中學生已經觀察的組織切片,從中選取出具有重要意義的切片;具體考核方式為:以10張切片為一套,讓學生隨機選取一套進行觀察,并寫出病變名稱及其依據;考核標準:學生通過考核的標準為答對6張以上切片的病變名稱及其依據。考核結果:在實施對比法之前,在期末考核中學生的合格率僅在百分之四十六到百分之五十二之間;而在合理地采用對比法之后,在期末考核中學生的合格率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三、討論
1.提高了學生的動態聯系意識
不同時期的同一種疾病,其在顯微鏡下的病變組織特征也會有所不同。通過對同一種疾病在不同時期的病變特征進行對比講解,可以使學生對這一疾病從發病原因、發展過程到結果這一整個動態過程進行全面地了解與掌握,有助于學生了解疾病的動態聯系規律,從而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態聯系意識。
2.提高了學習效果
學生通過對比學習病理組織形態與正常組織形態,可以使學生更直觀、清晰地認識病理學上的異常形態,自然銜接病理學知識與正常組織形態學,從而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病理學知識時,進一步鞏固正常形態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學會融會貫通,從而使學習效果得到提高。
結論
綜上,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對比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的動態聯系意識得到提高,從而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王俊芳.對比法在病理解剖學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0,15:96-97.
[2]武海燕,陸浩,韓氫氧,劉景. PBL教學法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病理解剖學中的應用[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05:643-644.
[3]張金波,周秀芳. “對比法”在組織胚胎學與病理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 吉林醫學,2012,23:5152.